6月27日,苏州博物馆西馆成功举办了以“精雕细刻”为主题的展览活动。在此次展览中,昆山周庄中心小学学生的陶艺创作格外引人注目。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泥土的温润质感和水乡的生机活力,同时也充分展现了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同时,这些作品也突显了该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陶艺教育领域的深入研究及其取得的显著成效。
水乡缩影作品吸睛
在周庄中心小学举办的展览上,陶艺作品《我的家乡》备受瞩目。此作品由五名学生合力打造,其创作灵感源自周庄的标志性建筑“双桥”。作品细致地刻画了横跨在横线与竖线之间的石桥,以及圆形和方形的桥洞。同时,巧妙地将岸边青瓦白墙的古老民居融入其中。尽管可用展示的场地不大,却巧妙地展现了周庄古镇的意境精华,透露出孩子们对家乡的深切感情。
陶艺水乡高度契合
顾龙副校长在周庄中心小学强调,陶艺艺术与水乡特色紧密相连,与周庄深厚的文化底蕴相得益彰。在陶艺教育过程中,学生们将周庄的美丽景色融入陶土创作。即便观众不能亲自到访古镇,也能通过作品感受到其独特的韵味。此次活动的宗旨在于激发校园传统文化的活力,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带入新时代,展现其新的生机与活力。
陶艺教育成果丰硕
自2015年起,周庄中心小学创办了“水乡娃陶艺工坊”,该工坊致力于实施“以劳动锻炼提升审美情操、以审美情操塑造人才”的教育理念。工坊利用国家级陶艺比赛的平台,师生们围绕水乡建筑风格、民间传统习俗以及红色教育等多样化主题,进行了形式多样的创作实践。众多学生的作品在国家级、省级以及市级各类奖项中均获得了卓越成绩,这一显著成就使得该校在昆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中成功树立了典范地位。
陶艺走出课堂实践
该校致力于将陶艺教育从课堂延伸至实践层面,这一行动充分展现了其劳动与审美教育相结合的实际操作。近期,该校陶艺团队的学生们频繁深入周庄文化街进行实地调研。他们的陶艺创作已在长三角地区的特色工作室、苏州博物馆等多个场所展出,并且参与了苏州市级的美育成果展示活动。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强化了艺术与日常生活的紧密关系,而且也为传统手工艺注入了新的活力。
推进非遗传承探索
周庄中心小学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方面的探索行动正不断推进。副校长顾龙表示,学校拟对陶艺技术实施“活化升级”,并构建“微型景观”,以此注入传统陶艺新的生机。此外,学校还计划在现有的陶艺与盘扣非遗教育特色基础上,引导学生向瓷器技艺领域进行拓展学习。
文化惠民滋养校园
“美遇苏州”文化扶持计划中,“非遗进校园”策略占据核心地位,且已被纳入苏州2025年民生工程的重要实施范畴。该计划旨在将优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引入校园,旨在实现文化教育的深远影响。周庄中心小学在推广此策略方面的实践与探索,已成为“非遗进校园”活动的典范。
周庄中心小学提出了“微景观场景”的构想,这一创新想法是否能为陶艺行业注入新的生机?我们诚挚邀请您在评论区发表您的观点。此外,还请您别忘了为本文点赞并予以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