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百色市乐业县,地处海拔400米的南盘江河谷至海拔1971米的盘古王山之间,拥有广西雅长兰科植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称“雅长保护区”),该保护区面积达33万亩。在这个广阔的区域内,几乎每个山头都能找到兰科植物的踪迹。今年标志着雅长保护区设立二十载,在这二十载岁月里,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始终坚定地守护着被誉为“中国兰花之乡”的这片纯洁之地。
在广西的雅长兰科植物种质资源基因园中,兰科植物得到了原位保护,这一景象由蒋林林所拍摄。
雅长保护区作为我国首个以兰科植物为名并作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区域,堪称我国野生兰科植物的重要分布地与基因库。该保护区拥有莎叶兰、带叶兜兰、台岛香荚兰这三大野生种群,其分布范围广阔、生长状况旺盛、保存状况良好,在世界范围内实属罕见。
雅长保护区管理中心的相关负责人指出,在最近几年,该保护区通过增强巡查监管力度、部署电子监控系统以及实施迁地保护等策略,对兰科植物实施了更高级别的保护。这些努力使得保护区内的兰科植物种类得到了显著增长,从2004年科学考察记录的44个属115个种,增加到了现在的64个属174个种。天贵卷瓣兰、广西羊耳蒜、雅长玉凤花、雅长山兰、雅长无叶兰等兰科植物的新品种接连被发掘,这进一步彰显了该区域作为兰科植物“天然基因库”所拥有的独特价值。
雅长保护区内的兰科植物繁育实验中心成功突破了55种兰科植物种苗的培育难题,这一成果由蒋林林拍摄记录。
踏入广西雅长兰科植物种质资源基因园,眼前展现的是一片繁花似锦的景象,平卧曲唇兰、莎叶兰、棒叶鸢尾兰、足茎毛兰等兰科植物簇拥而生,美不胜收。该园致力于对兰科植物进行原地保护。2010年,雅长保护区设立了我国首个针对兰科植物的研究中心,并于2022年建成了自治区级的种质资源库。目前,该实验中心已成功掌握了55种兰科植物种苗的培育技术,年产量达到300万株。其中,通过人工繁育,已有超过100万株兰科植物幼苗顺利重返自然栖息地。
雅长保护区中人工培育的兰科植物幼苗正重返自然栖息地,目前工作人员正忙于对石斛兰幼苗进行养护。蒋林林摄影记录。
西南岩溶国家公园的创建工程正在广西和贵州两省(区)范围内热烈进行。该公园的创建区域中,雅长保护区被纳入其中,它为兰科植物的生长与保存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栖息地。
我们坚定地站在西南岩溶国家公园创建工作的一线,全力推动其建设,并主动参与到创建区域内兰科植物的保护及科研活动中。温东林,雅长保护区管理中心党委书记兼主任,表示,他期望通过科学的规划与有效的管理,努力构建一套针对兰科植物的保育与野外复育体系,致力于塑造一个以兰科植物为核心的生态文化品牌,进而促进当地生态旅游的发展,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来推进兰花产业的成长,最终实现绿色资源向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全方位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