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子县在改革开放的40年间,经历了经济社会领域的深刻变革和迅猛发展;同样在这40年里,当地民众的生活质量实现了根本性的提升,大家正大步向前,迈向小康社会。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呈现美丽画卷。图为美丽乡村常张乡岭上村。
在这场波澜壮阔的伟大变革之际,长子县牢牢把握改革开放的宝贵机遇,齐心协力,奋勇向前,坚持不懈,锐意进取,于1029平方公里的丹朱大地上绘制出一幅幅气势磅礴的时代画卷。在过去的40年,尤其是近些年,长子县齐心协力,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步伐迅速加快,各项事业也实现了快速发展,全县展现出了经济兴盛、社会和谐、民众幸福的全新景象。
工业从小到大快速崛起
长子县在改革开放初期,其形象被概括为“农业强县、工业弱县、财政困难县”。自改革开放启动以来,该县逐步建立起以煤炭开采为主导的采掘业、以铸造和加工为特色的机械制造业、以制革为核心的轻纺工业、以化肥生产为主的化学工业、以淀粉加工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从而构建起一个门类较为丰富、布局相对合理的工业体系。
产业转型全面提速,综合实力全面提升。
进入本世纪后,长子县煤炭开采量突破2000万吨。以煤炭为基础,该县推动多元化发展,加紧产业升级步伐,投入超过百亿元建设了赵庄和高河两大电厂;煤层气产业正蓬勃发展;远景一期10万千瓦风电项目、朗晴10万千瓦风电项目、禾能生物质发电二期、都宝瓦斯发电二期、朗空分布式光伏项目等新能源产业崭露头角;康宝新产品的研发、潞酒厂的迁建、浩润脱水蔬菜等健康产业得到了壮大;能交投、新易达、轩阳三大物流园区实现了从单纯发送到精准配送、从传统物流到电商物流的转变,成为推动全县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自今年起长子县新县城规划图,长子县在转型发展方面不断强化力度。全县共确立了52个转型项目,总投资额高达283亿元。在这些项目中,有37个属于新兴产业类别,总投资额为125.14亿元;12个为传统产业升级改造项目,总投资额为152.9亿元;还有3个科技创新项目,总投资额为4.96亿元。以煤炭为基础,多领域支撑的产业格局正在逐步形成。当前,转型升级的脚步正朝着高质量的方向稳步前行。2018年上半年度,该地区实现了75亿元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为9.6%;工业增加值达到了12.2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累计完成9.55亿元,增速高达23.53%。
农业阔步向现代农业迈进
长子县在改革开放的40年间,农业实现了从单一种植模式向多元化经营方式的转变,从注重产量向追求质量和效益的转变,这一时期见证了农村产业结构的巨大变革和经济的迅猛发展,同时也是长子县从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迈进的关键阶段。
支柱产业夯实农民增收基石。图为全县万亩连翘基地。
自1996年粮食总产量首次超过15万吨以来,到2017年这一数字攀升至25.4万吨,这一成就几乎是1978年时的两倍还多。全国知名的青椒生产地,被誉为“中国青椒之乡”的该蔬菜产业,近年来,通过发展设施蔬菜作为突破口,实现了品种的多样化发展,构建了包括大棚蔬菜、拱棚韭菜、露天蔬菜和食用菌在内的四大特色蔬菜生产区域。全县的蔬菜种植面积已经扩展至14.36万亩,蔬菜的总产量超过了70万吨,产值达到了8.65亿元,同时吸纳了超过7万名农村劳动力。连翘产业崭露头角,构建了占地30万亩的产业园区,同时打造了长达百里的连翘景观带。
自改革开放以来长子县新县城规划图,长子县的畜牧养殖业实现了迅猛增长,并逐渐迈向了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在这一进程中,涌现出了诸如惠民合作社、新拓养殖有限公司、沃得利畜牧有限公司等一批本地领军企业。同时,众多国内知名的畜牧加工企业也纷纷落户当地。目前,总投资高达20亿元的温氏生猪一体化养殖项目以及年存栏量达到800万只的鹌鹑养殖基地正稳步推进中,这些项目不仅在当地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也使长子县成为了全省养殖业的重点县。2017年,长子县畜禽饲养规模显著,总数高达1252.72万头(只)。肉类、蛋类、奶类产量分别实现了3.07万吨、5.09万吨、480吨的佳绩。畜牧业总产值得到了近8亿元,这一数字占到了农业总产值的30%以上,成为助力全县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
现代农业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为目标,推出了如浩润蒲公英茶、蒲公英水饺,以及福源淀粉的葡萄糖和改性淀粉产品;长治潞酒的珍珠红保健酒,康宝公司的依身轻松果粉和生物雪莲等功能性食品也纷纷面市。与此同时,生贵大棚园区、方兴现代农业园区、绿野新能源园区、旱作农业示范园等不断扩展壮大,共同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田田圈、电商一号、农产品质量追溯云平台、阿里巴巴电商平台以及轩阳物流电商平台等新兴业态迅速崛起并壮大,推动着“互联网+”农业的飞速发展,进而有力地促进了现代农业的持续进步。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欣欣向荣
在改革开放的四十载岁月里,长子县的社会事业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尤其是近些年,该县在社会事业发展上秉持着全面协调、以人为核心、民生至上的原则,实现了显著进步,成就斐然,备受瞩目。
快速通道让长子城乡居民出行更便捷。
城乡景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20世纪90年代,县城经历了一波又一波的拆迁、改造与建设热潮,相继建成了长子会堂、文化广场、北高庙水上公园以及森林公园等设施。长子县近年来在规划、征收、融资、建设和管理等方面,全面推进“五位一体”的统筹工作,使得城市建设驶入快速发展轨道。全省首个县级6.1公里的地下综合管廊建成,丹朱大街道路改造工程完工并通车,慈林大街、同新广场的改造以及环会堂道路及周边环境的整治等众多城建项目也相继完工;北大街还迁小区、南大街还迁小区、新二中、县医院门诊楼、东西大街拓宽改造等重大工程进展良好;集中供热、供水、供气等扩能改造项目进度加快,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历史文化保护街区以及生活家居馆、文化创意馆、休闲体验馆、大型超市(馆)和综合百货馆组成的“一区五馆”项目,部分主体结构已完工。在长子县城,人们不禁对那湛蓝的天空、翠绿的田野感到惊讶,更对那些建筑设计的精巧、宏伟的气势、和谐的韵律以及翻天覆地的变化心生敬佩。
教育与卫生领域不断进步。长子县致力于强化教育,振兴人才,投入超过十亿元资金,大力促进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县城示范幼儿园、鹿谷小学以及新东方红小学等八轨制学校相继投入使用,长子二中整体搬迁工程主体建设已基本完成,2017年更以高标准顺利通过了国家教育均衡发展的验收。长子市致力于缓解民众就医难题和费用负担,率先成立了医疗集团,推动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成功建造了县医院住院综合大楼,对县中医院和综合住院楼进行了改造扩建,乡镇卫生院得到了全面修缮,全县医疗水平持续提升,硬件设施不断优化。
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图为县城新景。
文化建设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长子县持续增强公共文化建设的投入,促使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等文化设施实现全面覆盖。八音会表演、长子鼓书说唱、国有院团的演出以及响铜乐器的制作等具有长子特色的文化产业正不断壮大。长子一脉的鼓书说唱艺术已走出国界,迈向国际大舞台,并收获了众多国家级的荣耀。其中,《割肝救父赵云亮》在第五届全国曲艺牡丹奖大赛中荣获了最佳表演奖,《常回家看看》则摘得了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的桂冠。近年来,长子县凭借着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接连荣获了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多项殊荣。2017年,长子县成功举办了“中国传统雕塑传承与复兴学术论坛”以及“全国炎黄文化论坛暨第五届中部六省炎黄文化论坛”,并且荣获了全国首批“千年古县”的100个称号之一。这里不仅是炎帝的故乡,也是精卫的故里,尧王的出生地,丹朱的封地,西燕国的古都,而“千年古县”的文化名片正日益显赫。
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全面提升
自改革开放以来,长子县城乡景象经历了巨大的转变,民众的生活质量实现了根本性的提升,不少村庄实现了小康,众多村落告别了柴火生活,迈向了燃气时代。近些年,全县范围内城乡环境得到了全面提升,水泥路通村、客运车进村以及村道硬化工程全面铺开,居民出行变得更加方便,美丽乡村的建设也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尤其是全县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持续以较快的速度提升,城乡储蓄存款总量始终稳居全市之最,使得广大民众的满足感、幸福感以及安全感得到了显著提升。与此同时,贫困农户脱贫的速度明显加快,贫困地区的群众也同步迈入了全面小康社会的生活。
民众的文化生活内容丰富多样。在2018年的文化广场上,元宵节的庆祝活动正热闹非凡。
随着物质生活的全面提升,全县的城乡景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化生活也实现了质的飞跃,县城先后荣获了全国园林城市、全国卫生城市以及全国文明城市的提名。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深入人心,市民的文明素养与城市的文明水平持续提高,众多优秀子女、乐于助人者、诚实守信者、敬业奉献者、孝敬长辈者等模范人物以及“最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美德少年”和学雷锋志愿服务团队等纷纷涌现,城乡间文明新风尚盛行,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焕然一新。
四十年风雨兼程,四十年波澜壮阔。长子国家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在这片沃土上孕育出的辉煌成就和生动实践,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辉煌篇章的组成部分。如今,我们迈入新时代,踏上新的征程。长子县将秉持“一个指引”的原则,聚焦“一个目标”,牢牢把握“五个重点”作为工作核心,坚守初心,铭记使命,承前启后,接续努力,积极投身工作,全力推进改革开放,直至其全面完成,在这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征途中,继续谱写长子县改革开放的辉煌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