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子的青椒栽培历史悠久。早在尧舜时代,便有“尧传子耕”的传说,相传是尧帝派遣长子丹朱携带五谷及蔬菜种子至长子地区进行耕作,他们悉心培育,成功种植出各类粮食与蔬菜,其中尤以独特的青椒品种备受赞誉。李强站在青椒田中,向记者娓娓道来青椒的过往。
丹朱镇西寺头村,青椒产业已然成为当地农业的支柱。步入丹西龙鑫现代农业产业园,银白色的蔬菜大棚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光芒,错落有致的田间小路描绘出一幅色彩斑斓的乡村风景图。
李强身为长子县丹西龙鑫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掌舵人,自幼便深受父亲熏陶,与青椒种植建立了深厚的情感纽带,最终继承父志,致力于青椒产业的深度发展。
身为丹西龙鑫现代农业产业园的长子县负责人,李强自幼便与青椒种植建立了深厚的情感纽带(图片由央广网发布,叶娴豆摄影)。
“这里的种植模式是先种青椒再种西葫芦,我们的基地是一个涵盖育苗、生产及销售的综合性园区,主要向农户提供种苗服务。今年,我们成功培育了十几个品种,并将它们供应到了市场上。”李强向记者介绍道。
位于北纬36度的地带被誉为设施蔬菜的“黄金生长区”,长子县恰好与我国蔬菜产业重镇——山东寿光共享这一优势区域。
长子县的蔬菜种植历史源远流长,这里堪称我国青椒生产的最大基地,相关信息由央广网发布,并由叶娴豆拍摄。
长子县蔬菜种植历史源远流长,特别是“长子大青椒”,因其果实硕大、肉质饱满、颜色鲜绿、口感甜美、质地脆嫩、便于储存和运输等优势,畅销至广东、深圳、厦门等地区,同时也出口至日本、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被誉为“天下第一甜椒”,成为我国青椒种植规模最大的基地。在2008年,长子县的大青椒荣获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称号,同时,长子县也荣获了中国特产之乡推荐委员会的赞誉,被正式命名为“中国青椒之乡”。
2022年,长子县在“一县一业”战略的推动下,新增青(尖)椒种植面积达3万亩,这一数字超过了过去三年的总和。此举有效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长,达到了4.5亿元。同时长子县特产,长子青椒也被纳入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的行列。
长子县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蔬菜产业已成为其关键的产业支柱,这一成果由央广网发布,并由叶娴豆拍摄记录。
长子县蔬菜产业如今迈向了高质量发展的广阔道路,全县有七成农民参与到蔬菜的种植、销售、加工等各个流程中,蔬菜产业已经成为推动该县乡村振兴的关键支柱。
李强望着园区内排列有序的大棚,脸上洋溢着喜悦:“过去我们都是露天耕作,由于连续多年重复种植,病虫害问题愈发严重。如今,我们采用了高标准的温室大棚,实行科学种植,蔬菜大棚已变身成为‘致富棚’,年收入也在逐年攀升。我们聘请了专家进行指导,不断提升种植技术,引进了先进的设备,提高了蔬果的品质和产量。同时,我们与周边农户携手合作,共同种植、共同致富,为乡村振兴贡献我们的力量。”
产业兴旺的同时,长子县生态宜居的特色优势充分彰显。
长子县地形崎岖,沟壑交错,群山起伏,形成了独特的山地风貌,这不仅塑造了长子的山水美景,同时也构成了浊漳河的发源地之一(图片由央广网发布,叶娴豆摄影)。
长子县位于太岳山脉与上党盆地的交汇处,地处山地抬升的起始部位,河流在此急剧下切,造就了以发鸠山为标志的沟壑交错、山峦起伏的壮丽景观。这些景观不仅赋予了长子县秀美的山水风光,同时也使之成为浊漳河的重要源头之一。
精卫湖国家湿地公园坐落于浊漳河南源之畔,西侧与雄伟的发鸠山相连,东侧则与奔腾的漳河水相接,拥有超过2700亩的水域面积,并于2019年荣获国家林草局的认证,荣膺“国家湿地公园”称号。
步入精卫湖畔,映入眼帘的是湖面波光粼粼,群山环绕,碧水映衬着蓝天,景色宜人,空气清新怡人,堪称避暑、垂钓、游玩、休闲、娱乐的绝佳之地,被誉为上党的西湖,丹地的洞庭。
精卫湖国家湿地公园于2019年荣获国家林草局的认证,正式被授予“国家湿地公园”的称号(信息来源:央广网,摄影:叶娴豆)。
提及故土的迷人风光,李强颇为自豪地表示:“身为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我对湿地公园有着深厚的情感,它不仅使我们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长子县特产,还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摄影发烧友前来观赏,如今,这里四季都迎来了众多迁徙的鸟类。”
长子县近年来荣获多项国家级荣誉,包括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城市以及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该县依托青尖椒种植产业,不仅推动了“一县一业”的发展,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与此同时,长子县在连翘种植、煤层气开发、风力光伏发电、装备制造以及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项目也逐步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在“精卫精神”的激励下,长子县的约三十万民众正坚定不移地,向着“太行山水名城长子示范区”这一壮丽目标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