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晚,贵阳举办了一场引人注目的话剧演出,该剧让观众得以穿梭于历史的长河之中,深刻领略明代知名学者孙应鳌的哲学思想。自策划之初至最终呈现,这部话剧亮点不断,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关注。
话剧首演 致敬先贤
中共凯里市委宣传部负责制作,并与凯里市文体广电旅游局等相关部门共同策划,贵州省话剧团精心制作的大型历史话剧《大儒孙应鳌》在贵阳成功举办了首场演出。该剧紧扣孙应鳌的生平事迹和思想见解,向贵州深厚的人文历史积淀表达敬意。众多观众络绎不绝前来观赏,现场座无虚席,观众们对体验这位历史先贤的思想魅力充满期待。
舞台创新 展现心学
导演团队在舞台上巧妙地结合了写实与写意两种表演风格。他们细致地重现了明代的书院和市井等历史场景,让观众仿佛穿越了时空,仿佛置身其中;同时,他们巧妙地运用了光影和象征手法,生动地呈现了心学思想。孙应鳌与王阳明之间的思想交锋,借助全息投影技术,在时空中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对话”,而“格竹悟道”这一哲学思想,则通过舞蹈化的肢体语言,深刻地诠释了其内涵,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视觉盛宴。
大儒生平 学术贡献
孙应鳌,作为贵州历史上的先驱人物,成功融入了全国性的学术领域,并始终秉持“知行合一”的哲学信念。他的著作,诸如《学孔精舍诗钞》与《四书近语》,已构成学术界研究的关键文献。他引入阳明心学于贵州,并在此基础上孕育了以“躬行实践”为特征的黔中学派,对贵州的文化与学术发展产生了长远的积极影响。
演员钻研 细腻演绎
段超超担纲主演,专注于展现“创造性传承”,对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哲学进行了详尽的探究,同时思索孙应鳌如何将此理念应用于现实生活。在表演中,他凭借精致的肢体语言和富有感染力的台词,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先哲传播心学的坚定意志。周佼燕在演绎孙应鳌妻子这一角色时,通过查阅零散的史料资料,深入挖掘角色的性格特征,并将幕后支持者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观众眼前。
思想传承 走向民间
导演强调,孙应鳌将阳明心学从官方推广至民间,这一举措标志着思想领域的重大变革。在剧中,特别设置了孙应鳌与黔地学生间的交流环节,以此展现心学的传承过程。他们希望通过舞台表演,让观众感受到思想传承所带来的温馨与力量,同时增进公众对贵州文化及心学在贵州发展历程的认识。
地方支持 活化文化
凯里市,孙应鳌的故里,对戏剧的制作提供了全方位的援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为苗族古歌的演绎给予了专业指导,并且复制的明代黔东南地区民居成为了布景设计的灵感来源。这部话剧是凯里市“历史文化活化项目”中的核心内容,未来有计划在全国各地进行巡回演出,同时还将策划适合青少年观众的版本,旨在校园中推广孙应鳌的思想,使其在新时代得以焕发新的生机。
您是否也感受到了《大儒孙应鳌》所展现的文化魅力?不妨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同时,请别忘了为这篇文章点赞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