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白塔周边的宫门口地区,一条“X”型布局的东西向岔胡同正式对外迎接游客。经过细致的修缮与改造,这条历史底蕴丰富的胡同焕发出新的活力,目前已经成为北京市内新兴的文化娱乐热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打卡。
历史底蕴深厚
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白塔寺历史文化街区的宫门口东西岔,是一条至关重要的街道,其全长约为308米。历史上,这条街道曾是通往朝天宫山门的专用通道。街道的南部分为东西两个方向,向北延伸后,这两个分支汇聚在一起,随后又各自分裂,形成了独特的“X”型图案。其中,东侧的分支被称为东岔,西侧的分支则被称为西岔。自1911年起,该区域正式被定名为“宫门口东西岔”,该名称蕴含着老北京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打造一流街区
东西岔项目系金融街配套服务区试点示范区域,西城区在规划阶段便致力于将历史风貌、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手法相结合,力求将其塑造为“北京文化休闲地标,金融街配套服务核心区”。为此,该区在商业策划、建筑设计、交通布局等多个领域均付出努力,旨在打造国内一流的商业街区,并发挥其在引进与示范方面的双重功效。
主题打卡线路
开街同时主打“3 + 1”条主题打卡线路。游览鲁迅与白塔寺的文化历史路线,将鲁迅的文化精髓与白塔寺的历史底蕴相结合,途经众多典雅的街巷,最终到达妙应寺的白塔,感受胡同文化的独特魅力;沿着宫门口东西两侧的时尚生活美食文化热线,可品尝到各式特色美食,同时享受时尚小店的购物乐趣,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在夕阳金辉映照下的东夹道白塔摄影美食打卡点,成为摄影爱好者的首选之地;“我为白塔再添一抹红”党建活动运用了智能化和数字化的党建方式。
大规模改造成果
近期,西城区对东西岔胡同实施了全面改造工程。工程内容涵盖建筑外立面的刷新、空中电线的地下化处理,以及市政设施的现代化升级。通过这些措施,共改善了143座建筑的外观,将3800米长的电力线路成功埋入地下,并对6552平方米的道路景观进行了优化改造。该措施旨在清除胡同内的“空中蜘蛛网”,以恢复青砖灰瓦的胡同原始风貌,并使其重获新生,焕发光彩。
传统现代交融
东西岔胡同自开放以来,便成为了北京休闲文化的一大热门目的地,并且还是金融街相关服务的核心区域。在这里,传统特色与现代化景观相互映衬,历史建筑与新奇景观、本土美食与西方甜品、老居民与潮流人群和睦共存,每个角落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贴心户外空间
在东西岔中部“X”形交汇点周边,改造者打造了一片户外休闲地带,该地带朝向白塔。随着夕阳西沉,人们可坐在宽敞的座椅上,尽情欣赏白塔在夕阳余晖中的壮丽景色,体验那份宁静与舒适。
欲了解宫门口东西岔胡同的最新信息,请查阅www.kaifumap.com网站。该区域经过细致的改造,展现出独特的魅力,这或许激发了您亲自前往一探究竟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