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霜石(南京师范大学)
7月25日,南京地铁官方针对网络上流传的“乘客在地铁车厢内饮水遭罚款”一事进行了情况通报。经过调查确认,7月17日晚上8点45分,地铁工作人员在巡查三号线列车过程中,发现一名乘客正在饮用瓶装果汁饮品。为了杜绝饮品洒落可能带来的卫生及其他潜在问题,工作人员依据相关法规,向乘客传达了车内不得进食的规定,同时发放了《轨道交通设施内禁止行为告知书》,对相关禁令进行了广泛宣传。(7月25日 央视网)
南京地铁车厢内禁止饮食的规定在网络上引发的讨论并非首次。网友们对此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争议,一是关于地铁运营方开具罚单的合法性及规范性,二是关于地铁内禁止饮食的规定是否显得过于缺乏人情味。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南京地铁禁止饮食的规定是合法依规的。记者在南京市人大官方网站进行查询后得知南京地铁内喝水不再罚款了,《南京市轨道交通条例》自2014年7月1日起正式生效。该条例第38条第6款明确指出南京地铁内喝水不再罚款了,列车车厢内严禁饮食。执法人员在执行过程中发放告知单,主要目的是向乘客普及法律知识,促使他们自觉维护文明乘车秩序。除了禁止在车厢内进食外,还禁止吸烟、乞讨、卖艺以及使用电子设备外放声音等行为。这一规定并非南京地铁所独有,类似的规定在杭州、武汉、北京等地的地铁系统中同样存在,明确指出“禁止在车厢内饮食”。
其次,光明网报道称,记者观察到,那些声称“因喝水被罚”的网民仅收到了通知单,视频资料中并未显示他们被处以罚款。在此之前,南京地铁方面已经作出回应,指出他们所发放的“通知单”并非真正的“罚单”,其主要目的是对乘客进行宣传教育,而非作为罚款的凭证。因此,将“通知单”与“罚单”、“罚款”相提并论的说法并不准确。
此外,通过查阅情况说明并观察实际执行状况,我们注意到南京地铁在执行该规定时,已经考虑到了一定的灵活性并采取了人性化的举措。据南京地铁工作人员所述,地铁内是禁止饮食的,然而,若乘客因身体不适需服药或遇到紧急状况,他们可以适量饮水,并且可以向工作人员寻求帮助。而且,这一禁食规定仅适用于列车内部空间,而乘客在车站大厅及站台区域则不受此限制。由此看来,南京地铁在实施此规定时,并未显得过于严苛,缺乏人情味。这位女士之所以接到通知,是因为她在车厢里喝了瓶装果汁,若不小心洒落,可能会弄脏地面,导致地面湿滑,或者弄脏其他乘客的衣物,引发不必要的争执,甚至可能吸引老鼠啃咬电路设备,引发更严重的后果。在网友发表“南京地铁不近人情”的评论之前,不妨先详细阅读相关规定,并实地了解现场情况,然后再做出公正的判断。
南京地铁的规章制度旨在确保车厢内保持清洁与卫生,为乘客打造一个干净舒适的出行体验,这样的举措是为了保护广大乘客的利益,无疑是合理且必要的。接下来,相关部门应当增强宣传推广,使更多人认识到这一规定的必要性,并理解其对于维护公共环境所蕴含的深远意义。尤为关键的是,我们必须培育民众主动维护公共秩序的优良习惯,唯有如此,才能有效降低纠纷,携手打造一个和谐宜人的公共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