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 6 月 17 日福建舰下水!三航母时代来临,你知道意味着什么吗?

2022年6月17日,全球目光聚焦于一条重大新闻:我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第三艘航母——福建舰正式下水并命名。这艘航母是我国首艘采用弹射技术的航母,拥有平直且延伸至全长的飞行甲板,并配备了电磁弹射和阻拦系统,其满载排水量高达8万吨以上。

2022年6月17日,上午时分,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的下水命名盛典在位于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江南造船厂隆重举行。当天,福建舰正式驶离了船坞。这一画面由摄影师李唐捕捉。

辽宁舰正式服役、山东舰加入海军行列,仿佛就在不久之前。忽然间,我国海军已自豪地迈入了拥有三艘航母的新时代。

2017年4月26日,我国迎来第二艘航空母舰的下水盛典,仪式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大连造船厂隆重举行。这一天,航母成功出坞,缓缓驶向码头。摄影家李唐记录下了这一历史性的瞬间。

2019年12月17日,我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航空母舰——山东舰,于海南三亚的某军港正式移交给了海军部队。这一历史性的时刻,由摄影师蒲海洋记录了下来。

在下水仪式的队列中,一位海军少校军官凝视着福建舰这艘壮观的舰艇缓缓驶离船坞,心中思绪纷繁,情感交织。这位军官名叫高枫,他曾是辽宁舰和山东舰的舰员,亲身经历了中国海军航母事业从奋斗到发展的全过程。

我身为一名海军军人,有幸身处航母时代,内心充满喜悦。实现世界一流海军的全面建成,成为了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责任。

滚滚长江东流去,那段岁月里,历史深刻烙印了这个时代的辉煌与憧憬。那些国之重器,它们承载并见证了我国海军的拼搏与责任。

航母时代,是中华民族萦绕百年的世代夙愿

航母这一武器装备,历来未曾有哪一种能像它那样,深深触动着我国民众的情感,承载着如此深重的期望。

2022年8月6日,山东舰航母编队在海上航行。安妮 摄

海洋文明标志着现代文明的起点,而航母作为现代海军的核心装备,象征着国家的海洋实力。在当今世界,海洋强国普遍致力于掌握先进的航母建造技术,将拥有航母战斗群视为成为海洋强国的必备条件。

尽管我国是“海洋新加入者”,然而,国家安全与发展的紧密联系从未有如今日这般与海洋息息相关。在全球海洋的和平维护与生态保护中,中国的参与不可或缺,中国海军的威武形象亦不可缺席。

“手枪胜过利剑”,这一道理是战争中的普遍规律。历史长河中的无数次战争实践均表明,武器装备构成了提升军队整体作战能力的物质技术基石,它对军队的备战状态和战争的胜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在当今的战争中,武器装备对战争结果的决定性作用愈发明显。

在我军武器装备建设迈向跨越式发展的征途中,航母这一标志国家整体实力的关键装备平台显得尤为关键。

好在,我们没有等待太久。

2008年,我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明确指出,我国政府将充分考虑并深入分析各种相关因素,对建造航母事宜进行慎重的研究与评估。

2011年,我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对外公布,目前我国正对一艘废旧航空母舰进行改造,这一平台将主要用于科研实验及军事训练。

2012年9月25日,辽宁舰正式融入我国海军行列,标志着我国海军首次拥有了自建的航空母舰,从而拉开了这个东方巨国航母时代的序幕。

2012年9月25日,辽宁舰正式加入海军序列。王松岐 摄

航母时代,是一代代奋斗者的梦想成真

成功究竟是什么?有人认为它就是达成既定目标。幸福又意味着什么?在许多人看来,它等同于梦想的实现。

2012年11月23日,辽宁舰上迎来了歼-15舰载战斗机成功起飞的历史性时刻,这一壮举由摄影师胡锴冰记录下来。

2012年11月23日的上午时分,戴明盟操控着编号为552的歼-15型舰载战斗机,从陆地机场起飞,朝着辽宁舰的方向飞去。他进行了一系列操作,包括寻找目标、环绕舰体、降低高度、调整航向……突然间,传来一声巨响,“嘭”的一声,飞机的尾钩精准地勾住了阻拦索,最终稳稳地停在了辽宁舰的飞行甲板上。

戴明盟尚未踏上飞机的舷梯,人群便已激动地簇拥而上。科研工作者、建筑工人、航母上的官兵们,他们热情地相互拥抱、欢声雷动,这一刻,我们等待了漫长岁月。

2012年11月23日,辽宁舰上迎来了歼-15舰载战斗机的首次成功降落。这一历史性的时刻,由摄影师胡锴冰记录下来。

我国海军航母搭载的舰载机成功完成了舰基阻拦着舰的首次尝试,标志着中国海军航母首次以完整的作战状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在那段时间,整个中国都疯狂迷恋上了我们自创的“航母style”。不论年龄性别,大家右手握拳,仿佛持枪,目光坚定地指向远方,挥舞着手势,引领着心中的“飞鲨”翱翔天际。

2012年11月24日,真实版“航母style”。李唐 摄

有网友激情澎湃地留言道:“短短两年零八个月,我国成功研制出首颗原子弹,紧接着又迅速实现了氢弹的突破;从首艘航母正式投入使用,到首架舰载机成功起降,间隔不过两个月。这份成就,让我们对伟大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

2013年6月19日,歼-15舰载战斗机将尾部钩具释放,动作娴熟地做好迎舰准备。摄影师李唐捕捉到了这一精彩瞬间。

在当今的国际舞台上,仅有少数国家能够凭借自身力量建造航母,对于我国海军及国防工业而言,航母的研制无疑是一项开创性的挑战。

创业之路常被比作“摸着石头过河”,然而,我国航母事业的奋斗者们所面临的,却是国外对相关技术的严密封锁,仿佛一道坚不可摧的铁壁,连可供摸索的石头都难以寻觅,他们唯有依靠自身,从零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

梦想成为现实之际,旁人眼中映入眼帘的往往是荣耀与欢呼,然而真正经历其中的人,方深知背后所蕴含的辛勤与牺牲。

2013年12月23日,海军航母编队出海训练。胡锴冰 摄

2014年12月1日,辽宁舰上,歼-15舰载战斗机成功进行滑跃式起飞。这一壮丽瞬间,被摄影师张凯捕捉记录。

辽宁舰的前任舰长张铮曾言,他过往所指挥的最大战舰仅重六千吨,而辽宁舰的吨位高达六万吨,是过去的十倍之多。面对这一全新的庞然大物,其训练、作战、管理以及安全等方面的课题均焕然一新,实现了质的飞跃。为此,我们必须摒弃旧有的思维模式,一切需从零开始,重新出发。

确实,那些由各部队选拔出来的首批舰员,不论他们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里积累了多少资历与经验,当他们首次目睹辽宁舰时,无不感到了能力的不足和技能的欠缺。“做了十几年兵,竟然觉得自己又回到了小学生的起点。”一位资深军士笑着说道。

辽宁舰首批舰员的航母生活之旅,始于对路径的摸索,面对二十多层甲板、三百余个舷梯、三千多个舱室,稍有不慎便可能迷失方向。“哎,又走错了?”这句话在上舰初期成为了辽宁舰通道中常见的戏谑之词。

海军歼-15舰载战斗机列阵辽宁舰飞行甲板。汪良伟 摄

在导航技能之外,官兵们面临更大的挑战是,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全面熟悉并高效运用全舰的数百个三级系统、数万件崭新装备、数十万份技术手册以及数亿计的备用零件。

辽宁舰的舰员们,包括机电部门的一级军士长王全伟,至今仍能鲜明地回想起辽宁舰锅炉首次点燃的那一刻。当时,他与战友们手持点火器,将枪口伸入锅炉内部,目光紧盯着监视器,一秒、两秒、三秒……那些短暂的几秒钟仿佛变得漫长无比。直到第六秒,一束火焰猛然跃起,指挥室里传来了“1号炉点火成功!”的喜讯。王全伟和他的战友们激动地拍打着桌子,纷纷起身欢呼。

在辉煌成就的背后,凝聚着无数科研工作者、建筑施工人员以及海军接舰部队官兵们无私奉献的辛勤汗水。

2015年7月19日,辽宁舰发射防空导弹。张凯 摄

2015年7月19日,辽宁舰近防炮实弹射击。张凯 摄

航母作为庞大的系统载体,其从拥有到熟练运用之间尚需跨越相当长的距离。作为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自续建、下水、试航至正式服役的历程中,始终伴随着外界的高度关注和诸多疑问。我国的技术积累尚不足以制造航母,“即便提供一艘航母,中国也无法迅速投入使用”……更有某国高级将领明确指出:“即便中国获得航母,在十年之内也无法熟练操控舰载战斗机。”

他们或许具备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艺,然而,他们却对中国军人的精神缺乏理解,又怎能准确估算出中国飞速发展的速度呢?

2016年12月26日,我国海军的航母战斗群在广阔的远海海域中勇往直前,乘风破浪,画面由摄影师莫小亮捕捉。

2019年5月25日,辽宁舰进行实弹射击。白杨 摄

分析指出,舰载战斗机驾驶员所面临的风险比率高达航天员的五倍,更是普通战斗机驾驶员的二十倍之高。在20世纪90年代,短短十年间,一个大国便损失了105架舰载战斗机,而这一数字是在其半个多世纪航母使用经验的基础上得出的。

2021年9月14日,辽宁舰上的工作人员成功执行了歼-15战机的降落任务。这一过程由摄影师尚旭东记录了下来。

2013年6月19日,歼-15舰载战斗机放下尾钩,准备阻拦着舰。 李唐 摄

航母上降落究竟多么艰难险峻?以下这些数据或许能给出答案:航母的跑道长度不足陆上机场跑道长度的十分之一;降落时的速度超过了两百公里;从接触阻拦索到完全停稳,仅有短短两秒钟……在航母上实施降落,宛如一场对坠机过程的人为操控。

山东舰的副舰长徐英是首批获得夜间降落资质的舰载机飞行员之一。提及他首次在夜间进行降落的那段经历,徐英表示,与白天的空勤准备室里充满欢声笑语、轻松愉快的氛围截然不同,在夜间飞行前的准备室里,却是一片寂静,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忧虑,眉头紧锁。在那几日,我多次拨通父母的电话,每次成功接通后都不愿轻易挂断,内心充满了忧虑,生怕这会是最后一次,生怕再也无法听到这世间最悦耳的嗓音。

中国海军三航母时代发展历程_中国海军航母首次直播_中国福建舰弹射型航母

海军歼-15舰载战斗机在辽宁舰进行夜间起飞训练。任文涛 摄

海军歼-15舰载战斗机在辽宁舰进行夜间起飞训练。任文涛 摄

海军歼-15舰载战斗机在辽宁舰进行夜间起飞训练。任文涛 摄

海军歼-15舰载战斗机夜间阻拦着舰。任文涛 摄

尽管面临无数挑战,徐英及其同伴们依然毫不犹豫地投身于战鹰的怀抱,成功实现了夜间降落的重大突破。

某日,辽宁舰在南海一特定海域开展了海上训练活动中国海军航母首次直播,就在一架歼-15战斗机即将降落舰艇的紧要关头,舰体因受涌浪冲击而突然上抬,随之而来的是一降一升的剧烈波动,导致飞机几乎以极重之势撞击了甲板。目睹甲板上飞机轮胎留下的痕迹,现场众人无不感到脊背发寒,心想:“倘若涌浪再猛烈一些,或是飞行员操控稍有失误,那后果简直无法想象。”

谁能料到,原本看似寻常的降落过程,竟然潜藏着如此巨大的危险。若非拥有拼尽全力的勇气,以及敢于冒险投身事业的精神,实在无法称得上是一名合格的舰载机飞行员。

2016年12月23日,辽宁舰上,歼-15舰载战斗机圆满完成了空中训练任务,平稳降落。这一刻,摄影师莫小亮捕捉到了这一精彩瞬间。

陆上高速挂索试验的首次成功、低空高速飞行的初次尝试、失速尾旋的突破、模拟着舰试验的初战告捷……随着这些“第一次”的接连实现,我国航母的实力正逐渐显现,蓄势待发。

胜利的军队背后,往往伴随着巨大的牺牲。任何一项辉煌的成就,无不凝聚着无数人的鲜血。站在航母十年征程的交汇点上,回顾过往,那些英勇的名字与感人事迹,理应再次被铭记。

罗阳,作为歼-15舰载机研制现场的总指挥,对我国首型舰载战斗机的研发倾注了极大的心血。不幸的是,他在舰载首飞成功后的返航途中,因突发急性心肌梗死不幸离世,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了航母事业。

张超,一名舰载机飞行员,在完成上舰前的最后一阶段陆基模拟着舰训练期间,遭遇了飞机电传系统的突发故障。为了拯救飞机,他放弃了跳伞的最佳时机,最终英勇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曹先建,这位舰载机飞行员在训练过程中不幸遭受重伤,腰椎部位多处发生爆裂性骨折。面对医生断言他无法再驾驶飞机的结论,他凭借超乎常人的毅力,经过漫长的康复过程,终于在重伤后的419天后,以令人惊叹的方式重新实现了复飞。

……

航母时代,是人民海军迈向一流的高光时代

2016年12月26日,我国海军的航母战斗群在广阔的远海海域勇往直前,乘风破浪。摄影师张凯记录下了这一壮丽景象。

2022年8月初,一则报道吸引了公众的目光:近期在台岛周边进行的联合军事演习中,我国军队部署了航母编队进行威慑性演练,并致力于构建海上全方位作战体系……这艘鲜为人知的航母编队,实则正悄然进行着重要的任务。

从“舰船可动、飞机可降”的突破,到实现常态化远洋航行,从单一系统、单一平台的应用,到编队作战体系的深度融合,从近海试验航行的探索,到远海实战部署的实践。在过去的十年里,我国航母事业的发展不断为人们带来惊喜,同时也带来了满满的安全感。

人们看到,航母编队的航迹在不断延伸。

2016年12月26日,我国辽宁舰航母编队勇敢地穿越了宫古海峡,这一壮举被摄影师张凯记录了下来。

2016年的岁末,我国辽宁舰实现了对第一岛链的突破,踏上了前往西太平洋的征程,进行远洋训练。在那个阳光明媚的早晨,艳丽的朝霞映照在辽宁舰宽广的甲板上,电子海图上的亮点清晰地标示着辽宁舰的所在。在井然有序的驾驶室内,有人轻声细语:“我们成功穿越了。”

是的,航母编队终于踏上了征程,那稳健而有力的步伐,将永不停歇。

2016年12月26日,我国海军的航母战斗群在广阔的远海海域中奋勇前行,劈波斩浪,气势如虹。摄影师莫小亮记录下了这一壮丽景象。

我国航母事业在最初阶段便与世界顶尖水平存在差距,而今,世界上的强国在航母建设领域依旧持续大量投入。面对这一现状,我们唯有抓住时机,全力以赴,迎头赶上,才能圆满完成使命,不辜负众人的期望。辽宁舰编队指挥所某中心主任陈建如是说。

在辽宁舰的指挥中心,陈建所带领的团队充当着航母编队的核心指挥机构,他们正将数百海里范围内的潜艇、舰艇以及战斗机紧密编织成一张网络,以便在超越视线范围之外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来自公开报道的资料,为我们勾勒出了航母编队不断延伸的航迹。

2017年7月7日,辽宁舰航母编队驶抵香港。 资料照片

2017年7月7日,我国辽宁舰航母编队抵达香港中国海军航母首次直播,其舰员整齐排列,摆出了“香港你好”的队形。这是一张珍贵的资料照片。

2017年1月,我国辽宁舰航母编队成功穿越台岛海峡,肩负起前往南海的使命,旨在进行跨海区的实战训练与科学实验。

2020年12月,我国山东舰航母编队成功穿越台岛海峡,前往南海特定区域进行军事训练。

2021年4月,辽宁舰航母编队在台岛周边海域进行训练。

2021年5月,山东舰航母编队在南海相关海域进行训练。

2022年5月,我国辽宁舰航母编队抵达西太平洋海域,展开了实战化的远洋训练。

……

2021年4月15日,辽宁舰航母编队展开了海上补给行动,这一场景被摄影师胡善敏捕捉记录。

2021年4月15日,辽宁舰航母编队进行海上补给。胡善敏 摄

2021年4月15日,辽宁舰航母编队进行海上补给。胡善敏 摄

人们看到,航母编队的构成在不断提质。

历经风雨,岁月如梭。如今,我国航母编队的构成与辽宁舰首次服役时相比,发生了显著变化,大型综合补给舰、052D型导弹驱逐舰、055万吨级驱逐舰等新型舰艇陆续加入其中。这些变化,不正体现了中国海军加速转型建设的蓬勃态势吗?

自055万吨级驱逐舰问世以来,我国海军作战舰艇的性能指标首次达到了甚至超过了世界先进水平,然而,我们的创业之路却充满了艰辛。

海军歼-15舰载战斗机列阵辽宁舰飞行甲板。汪良伟 摄

敏锐的军事爱好者观察到,近期公开露面的辽宁舰,其甲板上搭载的战机数量显著增多。起初仅有寥寥数架,逐渐增至五架、八架、十三架,直至现在数量更加庞大。这一飞机数量的持续增长,反映了航母舰员对编队作战体系效能的不懈追求与探索。

航母战斗力的根基在于舰载机,而舰载机的灵魂则依赖于飞行员。因此,打造一支规模庞大、能力卓越的舰载机飞行员团队,对于航母整体作战效能的提升至关重要。

辽宁舰飞行甲板上舰载战斗机明显增多。汪良伟 摄

荣获中宣部颁发“时代楷模”荣誉的海军舰载机飞行教官团队,正是在这条培养人才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他们自豪地表示:“作为我国首批舰载战斗机飞行员,我们肩负着国家和民族的厚望,面对飞行人才培养这一重任,我们心甘情愿,义不容辞。”飞行教官王勇如是说。

他们凭借对党的无限忠诚、肩负使命的坚定决心、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坚韧不拔的战斗风格,在培养战士的道路上不断创造着新的奇迹。他们实现了从过去的部队改装到现在的专业化、规模化、体系化院校培养的转变,形成了“改装模式”与“生长模式”并行发展的培养体系。他们创造了认证人数最多、平均年龄最低、认证周期最短等多项纪录。

2018年4月12日,上午时分,我国中央军委在南海这片广阔海域举行了盛大的海上阅兵仪式。此次阅兵,航母打击作战群等重要部队接受了庄严的检阅。摄影师莫小亮记录下了这一壮观的场景。

2018年4月,山东舰副舰长徐英操控歼-15战机,参与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为宏大的海上阅兵活动。此次阅兵,海军航母编队以战斗编组的形式,首次接受了检阅。

徐英至今仍清晰地记得那场震撼人心的景象,海面上波涛汹涌,舰艇阵列雄伟壮观,48艘各式战舰如同铁流般汹涌澎湃,破浪前行。驾驶飞机穿越整个编队仅需短短几十秒,然而,从海军初创时的舢板小艇发展到如今的航母编队,却耗费了70余年的时光。在那个瞬间,我所目睹的不仅仅是一支威武的航母编队,更是一部海军发展的缩影史。

2022年6月17日上午,中国第三艘航空母舰下水命名仪式在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江南造船厂举行。这是福建舰离开船坞。李唐 摄

福建舰的成功下水标志着我国航母技术实现了从滑跃式到“弹射+电磁”的重大突破。随之而来的是,一群经验丰富的航母舰员满怀激情地投入到新的工作岗位。与此同时,各类配套装备的研发工作也在按部就班地稳步推进。这一切都预示着,中国海军的航母时代正不断谱写新的篇章。

2022年8月7日,山东舰在海上进行实弹射击。史新荣 摄

2022年8月6日,山东舰航母编队进行航渡。安妮 摄

陶冉记者,李唐、胡锴冰、莫小亮、王松岐、蒲海洋、张凯、尚旭东、任文涛、白杨、孙飞、胡善敏、汪良伟、史新荣、安妮等,共同完成了摄影报道任务。

编辑 张英 校对 李立军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所有文章图片内容,由AI一键生成,根据关键词和其他参数进行文章自动采集、加工、发布。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时效性负责。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长子县融媒体中心 www.zzc-media.com XML地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证号:1412020002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证号:104420004 备案号:晋ICP备19004532号-1
友情链接 互助县树人高级中学 永川行政服务中心 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政府舜耕街道办事处 邢台市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培训中心

关于站点

‌长子县融媒体中心‌是长子县的一个重要媒体机构,主要负责新闻宣传和媒体融合工作。由原‌长子县广播电视台和‌长子县新闻中心合并组建,成立于2018年12月,标志着长子县新闻宣传工作进入了融合发展的新时代‌。长子县融媒体中心位于山西省长子县会堂四楼,是长子县新闻发布和宣传活动的主要枢纽‌。

搜索Search

搜索一下,你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