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太原GDP增速倒数第四!有增量无增速压力多大?

宁波市海曙区图书馆

2023年,太原市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5573.74亿元,同比增长了3.8%。在全国各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中,太原的总量处于中下游水平,大约位于第50位左右。特别是在增速方面,太原的表现不尽如人意,不仅低于全国5.2%的平均增速,也低于山西省5%的增速。在省会城市与计划单列市的增速排名中,太原仅位列倒数第四,仅略高于哈尔滨、厦门和昆明。

2023年,山西省的GDP达到了25698亿元,而太原市的贡献仅占全省的21.69%。从省会城市首位度的角度来看,太原的比例相较于西安的36%和合肥的26.8%等城市,显得尤为低,仅略高于石家庄、呼和浩特、南京、济南等少数几个省会城市。即便是在省内各市的GDP增速排名中,太原市去年的表现也位于末位,面临着较大的发展压力。

新出现的情况是,增量虽有所增加,但增速却未提升,太原市的具体增量仅为2.57亿元,这一现象极为少见,在所有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中,太原的排名位列末尾。

显然,太原在推动经济增长方面所扮演的引擎角色亟需得到加强。以省会城市为例,沿海地带往往因拥有大型港口城市而呈现出“双城并立”的景象,如浙江的杭州与宁波、辽宁的沈阳与大连、广东的深圳与广州。而在某些省份,如山东和江苏,则出现了三城争霸的格局,例如山东的青岛、济南、烟台。这些沿海地区的省会城市首位度并不高,却呈现出一种健康的态势。

中西部地区的各个省份无一不形成了以强省城为主导的发展模式,中部地区的武汉、郑州、长沙,以及西部的西安和四川成都,这些城市的常住人口和GDP在全省中的比重持续攀升,形成了以强势核心城市和省会城市为引领,推动全省整体发展的普遍趋势。

要想消除对“散装山西”的戏谑,山西省和太原市显然都已认识到这一挑战。近年来,不论是助力太原成为国家区域中心城市,还是推动山西中部城市群的高质量发展,亦或是太忻一体化等省市层面的战略规划,都对太原在发挥引擎作用方面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标准。

太原作为山西省内人口数量呈现正增长的城市,已提出打造国家区域中心城市的规划。这一目标不仅涉及人口规模的增长,更重要的是,它设定了2027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亿的宏伟目标,旨在使太原加入“万亿城市俱乐部”。截至2023年,太原的GDP已达到5573亿元。为实现2027年的既定目标,太原需要保持年均16%的增长速度,这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令人欣慰的是,在11个地级市中,由长治、吕梁、晋城、临汾、运城这五个GDP总量超过2000亿的城市构成的第二梯队,尽管吕梁市在2023年因矿难导致煤矿暂时停产整顿,增速受到影响,但其他四个城市的GDP增长速度均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临汾和晋城的增长幅度更是超过了7%,实属不易。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临汾市的GDP增速达到了7.6%,位居所有地级市之首。

长治市和吕梁市在GDP总量排名中位列第二、第三。据数据显示,这两个城市的传统产业基础相对扎实,其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第二产业。具体来看,长治市的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了1814.7亿元,而吕梁市的第二产业增加值则为1593.7亿元,这两项数据均超过了太原市以外的其他地市。

运城市虽然并无煤炭产出,但其GDP增长率却超过了全国的平均水平,高达5.6%。这一现象在山西地区尤为显著,即不依赖煤炭资源也能实现经济增长。这一成功经验为其他地区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二、从规上工业增加值看:

能源行业仍是主要支撑,产业新动能持续壮大

这一项指标能帮助我们从供给端清晰看到各地市经济情况。

临汾、晋城、运城、长治、晋中这五个地市的增长速度均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4.6%)以及全省的平均水平(4.6%)。

临汾市和晋城市均取得了工业经济较快的增长成果。在2023年,临汾市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提升了9.0%,而晋城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同比增长率为7.7%。

从不同行业类别来看,临汾市的采矿业增加值实现了10.2%的增长,制造业增加值增长了6.3%。而在晋城市,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4.6%,制造业增加值则增长了22.1%。相关数据显示,煤炭等关键行业对于众多地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推动作用依然显著,贡献率居高不下。

重点行业支撑有力,战略新兴产业如何?

众多地级市的新兴产业在工业增加值上的增长速度普遍超过了规模以上工业的增长速度,同时,这些产业在工业总比重中的占比也在持续上升。

临汾市在观察新动能指标时发现,其规模以上工业领域内,装备制造业的增值提升了22.1%,而高技术产业的增值则达到了42.2%,这两项增速均超过了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整体增速。在过去两年中,临汾市不断外出寻求投资与合作,通过增加投入调整产业结构,已取得了一定的初步成果。

晋城地区规模以上工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其增加值实现了显著增长,同比增长率达到了18.9%。具体来看,新材料产业增长了26.3%,节能环保产业增长了25.1%,而数字电子元器件及设备制造业的增长更是高达44.7%。

长治市,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长达到了33.4%,这一比例占据了工业总量的13.6%,对工业增长的贡献达到了3.7个百分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节能环保产业作为该类产业中的领军力量,其增长率高达47.0%,对工业增长的推动作用为3.5个百分点。

吕梁地区值得关注。在该地区,采矿业增加值有所减少,降幅为0.6%。与此同时,酒类制造业却表现出色。具体来看长治县gdp,酒和饮料制造业的增加值增长了23.6%,这一比例占到了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2.4%,并推动了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上升2个百分点。然而,洗精煤、焦炭、氧化铝等产品的产量却出现了下滑。

各市经济共同构成了全省经济的整体。观察各市规模以上工业的增值情况,可以发现,山西省的主要工业增值依然依赖于煤炭和电力行业,其中超过一半的增值来源于此。这一现象表明,山西省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特别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目前,山西省在产业门类、规模以及产业链长度等方面存在不足,因此,太原等具备条件的城市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采取非常规措施,以超前的布局方式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三、从固定资产投资看:

总体需求不足压力大,高质量投资成发力重点

太原GDP增长分析_山西经济转型发展_长治县gdp

客观分析,山西的固定资产投资呈现下降趋势,不仅增速放缓,更是出现了绝对值的减少,这一现象直接导致了山西省2023年的GDP增长率未能达到全国的平均水平。具体来看,山西省全年的固定资产投资下滑幅度高达6.6%。在全省范围内,仅有少数地市实现了小幅增长,而以太原、晋中为首的五个城市则出现了较大的下滑。

这一现象在各个地市的经济数据中尤为突出,一方面揭示了市场需求不旺、投资热情不高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山西省产业结构较为单一,对煤炭和房地产行业的依赖程度较高。若煤炭价格下跌或房地产市场陷入低谷,投资将急剧减少。

多个城市的固定资产投资指标普遍呈现下降趋势,这一现象主要归因于房地产市场需求乏力。

特别是在太原和晋中两地,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出现了18.3%和19%的降幅。然而,根据最新数据,随着“保交楼”政策的推进,房地产开发投资的降幅正在逐渐缩小。

表现优异的地市主要得益于工业投资的推动。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位居全省首位的临汾为例,2023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了650.3亿元,较上年增长了4.3%。在三大产业领域均实现了增长,其中民间投资和高技术产业投资尤为突出,特别是高技术产业投资达到了14.6亿元,同比增长率高达38.0%。

从三次产业的角度分析,运城作为农业重镇和吕梁作为白酒产业中心的特点尤为突出。在运城,第一产业的投资增长最为显著;而在吕梁市和朔州市,第三产业的投资成为推动增长的领头羊。具体来看,朔州市第三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上升了10.1%,这一增长率在全省范围内位居首位。

制造业投资显著促进了地区发展。长治全市在新能源产业上的投资达到了26.9亿元,这一数字较上年同期增长了24.4%,进而推动了投资总量的增长,提升了0.5个百分点。在朔州市,制造业投资的增长率达到了16.9%,位列全省之首。据悉,这一成就与长治市和朔州市近年来对新能源汽车及光伏等关键产业链的优先发展策略紧密相关。

部分城市因缺少主导产业而面临较大压力。例如,阳泉市的第二产业投资实现了正增长,特别是在高新技术和新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长治县gdp,投资增速显著。大同市则是一产投资保持增长态势,工业投资下降幅度持续减小,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高达134.6%。这几个城市正面临如何进一步拓宽需求的挑战。

自然,除了因预期不佳而引发的固定资产投资下降之外,一些地区对建设项目的不够重视同样是一个重要原因。在这些地区,对于一些重大的项目,尤其是那些由政府主导的项目,常常存在一种“不给予也不需要”的态度。

省委省政府显然已认识到固定资产投资下降的潜在风险。在先前召开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主要领导明确提出,2024年必须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实现超过10%的增长率。同时,他们还要求各市级政府提交重大项目的相关资料,并建立起全省性的重大项目建设数据库,以便进行有效的跟踪管理。

四、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看:

受煤炭行业影响大,消费市场稳步恢复

地方财政的首要账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能够较为直观地展示该地区企业的运营情况、经济成果以及消费市场的活跃度。

煤炭价格持续下跌,同时,2021年和2022年连续两年保持较高水平,这两大因素共同导致山西省地方财政收入增长速度显著减缓。

总体来看,太原、吕梁、长治三市的财政状况最为充裕,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增长幅度亦超过了全省平均水平(0.73%)。

观察收入增速,运城、晋中、大同、太原这四个城市的收入增长势头强劲。与此同时,临汾、朔州、忻州、吕梁这四个城市的收入却出现了下降。这一现象与去年煤炭价格的高位回落以及煤炭行业利税的大幅减少有着密切的联系。

观察结果表明,餐饮业和文旅领域的消费回暖,进而推动了收入的增长,这一现象成为众多城市共有的特征。

太原,作为山西省的省会,同时也是省内人口最多的城市,其工业种类丰富多样,“三驾马车”协同推进,使得财政收入实现了2.7%的增长。在2023年,该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了1912.88亿元,同比增长了8.6%。这一总额占据了山西省总额(7981.8亿元)的四分之一,不仅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7.2%),也超过了全省的增长率(5.5%)。

汽车消费领域呈现出显著的增长态势。在太原,限额以上的汽车商品零售额增幅达到了17.9%,这一增长幅度较上年同期提升了23.3个百分点。而在大同市,新能源汽车的销售业绩达到了8.9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45.5%。

运城、晋中、临汾等城市旅游市场呈现出强劲的复苏态势。其中,运城所监测的9家著名景区共接待游客597.4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10%,门票收入和旅游经营收入均实现了翻倍增长。晋中的平遥古城、王家大院等七家主要景区全年接待游客累计达到1050.3万人次,同比增长310%,门票收入和旅游经营收入同比增长超过300%。

吕梁虽然受煤炭市场波动和少数安全事故的牵连,但该地区拥有众多的资源类企业和民营企业,税收来源相对稳定。例如,山西的民营经济巨头鹏飞集团和中阳钢铁有限公司等,均为重要的纳税主体。根据公开数据,2021年吕梁市民营企业前50名的总税收高达118.04亿元,这一数字占据了全市税收总额的25.5%,且超过了全市可支配财力的70%。

长治市的GDP总量连续多年稳居山西省第二位,而去年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更是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这一成就与该市近年来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着密切关系。与此同时,其他地市如运城主要以农业为主,而一般预算收入与GDP之间普遍呈现出正相关的趋势。

人民日报社山西分社倾力培育的“金台观晋”新媒体专栏,致力于运用人民日报的宏观视野审视山西的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力求全面、真实地展现一个立体、客观的山西形象。

统 筹:何勇

本期策划:何勇

文 字:人民日报记者郑洋洋

图表制作:人民网山西频道焦博文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所有文章图片内容,由AI一键生成,根据关键词和其他参数进行文章自动采集、加工、发布。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时效性负责。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长子县融媒体中心 www.zzc-media.com XML地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证号:1412020002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证号:104420004 备案号:晋ICP备19004532号-1
友情链接 互助县树人高级中学 永川行政服务中心 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政府舜耕街道办事处 邢台市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培训中心

关于站点

‌长子县融媒体中心‌是长子县的一个重要媒体机构,主要负责新闻宣传和媒体融合工作。由原‌长子县广播电视台和‌长子县新闻中心合并组建,成立于2018年12月,标志着长子县新闻宣传工作进入了融合发展的新时代‌。长子县融媒体中心位于山西省长子县会堂四楼,是长子县新闻发布和宣传活动的主要枢纽‌。

搜索Search

搜索一下,你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