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以法之名》这部电视剧播到了第30集。剧情中,李人骏正接受组织的调查和询问。就在他接受组织谈话的前一晚,他与妻子柳韵进行了一次深入的对话。柳韵坦白,她被迫成为了反派角色的庇护者,同时她期望李人骏在关键时刻能够考虑到家中年幼的孩子等因素,坚定地站在她这一边。这些情节,明显是《以法之名》的编剧团队精心设计的强烈转折,同时也暴露出了明显的缺陷。
让我们回顾一下柳韵这个角色的故事情节。她担任东平市开发区的副职。在故事的开端,柳韵遭遇了哪些困境呢?仔细挖掘的话,会发现她主要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万海家的矿业提供了银行贷款的担保。这笔资金或许存在无法收回的风险。实际上,这种银行贷款无法收回的情况,不过是编剧们对基础的经济金融知识不够了解所导致的。
即便万海家的矿场目前无法正常进行开采作业,这并不意味着银行发放的贷款就会化为乌有。银行对矿山的贷款与对房地产的贷款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编剧们似乎并未充分理解这一点基本常识。房地产贷款确实容易导致泡沫的产生,一旦房价出现下跌,那些由钢筋水泥构成的建筑物便显得价值大减,这种增值是虚假的。然而,矿产的情况则完全不同。该公司因经营不善而宣布破产,然而其拥有的矿产资源依然存在,这无疑是一种资产保值,更有可能带来增值。
矿产,它是硬通货的组成部分。对于开发区管委会的柳韵同志来说,只要她是通过正式的公务员选拔考试获得此职位,她必然明白矿产是硬通货的构成要素,具有极高的保值性。即便万海家的银行贷款无法偿还,即便她作为该矿业银行贷款的担保人,这一切对她来说都无关紧要。银行对如何追回贷款有着明确的策略——一旦贷款公司破产关闭,银行便直接对矿山进行拍卖,从而确保能够收回贷款。
因此,自始至终,柳韵与此事关联并不紧密。她被编剧团队刻意降低了智商。一遇到银行贷款无法偿还,便显得异常焦急,急忙寻求天龙集团的接手。说起来,接手固然是接手,这类事务本就属于职务范围内的正常工作,根本不涉及违规行为。矿山本就存在,资金由谁提供,便由谁接手,双方只是进行常规的合作洽谈而已。因此,直至柳韵着手协调天龙集团的反派势力与万海家族的子嗣及幼弟进行商谈,一切均未出现任何问题。
柳韵购买的天龙集团开发房产,价格低于市场142万元,这看似是个问题。但实则,这更像是对柳韵智商的极大贬低。以柳韵的公职身份,她本不应对低于市场价142万元的房子感兴趣。原因在于,即便只是购房,柳韵与李人骏两位同志的公积金足以完全支付这些房款。他们完全可以通过公积金银行贷款轻松实现购房目标。话说,公积金不用,放在那里,也没办法生小孩儿。
柳韵与李人骏的住房公积金数额如此之高,究竟源自何处?这源于他们身居要职,所得皆为合法。因此,只要他们勤勉尽责,不涉及职务上的问题,每月便能够获得足额的公积金,用以偿还房贷。如此一来,若有人试图通过赠送降价房产来腐蚀柳韵,这种做法在现实中显然是行不通的。柳韵们尚未沦落到对一套需自费购买的房产产生介意,即便那价格比预期便宜了142万元。
开发商若能节省142万元,自然能盈利。因此,即便调查此事,也难以发现任何问题。开发商对房屋进行打折销售,实属常见。许多高档小区在样板间销售时,折扣力度往往相当大。考虑到柳韵和李人骏的工资及住房公积金,他们完全有能力承担这些支出。
即便折扣房已经入手,且支付了相应费用,柳韵也并不惧怕。毕竟,只要角色智商没有降低,她就没有必要与反派进行交流。说到那位反派,他一边享受火锅,一边对柳韵进行威胁,简直是不把柳韵当作干部看待。而且,柳韵如今已经遭受了诸多磨难,几乎就差遭受性侵,然而在从反派手中脱身之后,她竟然连一条正常的维权途径都不知晓。真正不降智的角色,分分钟让吃火锅的那个大反派吃牢饭去。
即便他们已经来到了此处,柳韵夫妇二人依旧并未遭遇什么重大变故,又何必成为那些反派角色的庇护所呢?在专案组的询问面前,她完全有理由向丈夫坦白,如实相告便是,我们只是购买了一套折扣颇大的住宅。对于调查组来说,他们购买这样的房子,洪亮等人又能怎样呢?或许是编剧们对柳韵的角色认知出现了偏差,才导致她在剧情中展现出那样的行为。在那些漏洞频出的电视剧中,编剧们只能通过降低角色的智商,来达到自洽的目的。这无疑是对编剧创作才能的一种巨大浪费。(文/马庆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