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睹亲人因疾病之苦而夜不能寐,每一次翻身都如同承受酷刑,作为子女的内心又怎能不感同身受,滋味如何,难以言表?
2025年6月的尾声,傅达仁的儿子在镜头前再次提及七年前的一段往事:当年在瑞士作出的那个选择,他现在才真正领悟其深意。
83岁胰腺癌晚期,疼到水杯都端不住,硬是撑了两年才走成。
当初拦着不让去瑞士的亲人,现在承认错了。
癌痛不是忍忍就能过去的。
胰腺癌晚期那种痛,医学上叫爆发性疼痛,止痛药都压不住。
形容其痛苦如同电钻不断钻入骨骼,傅达仁最终瘦削至仅剩骨骼支撑,卧床之上,每分钟需翻身数十次。
瑞士那家诊所的药物,他提前两年就开始申请,为此耗尽了300万的积蓄,只为了寻求一时的畅快。
走那天西装笔挺,还笑着问医生“要一口闷吗”。
国内不是没讨论过安乐死。
每次有这类新闻,网上就争翻天。
有人骂子女不孝,有人说病人自私。
真正经历过照顾晚期病人的人都能感同身受,目睹亲人痛苦得用头撞击墙壁,你会心生怜悯,恨不得亲自承受那份痛苦。
台岛省至今没放开政策,大陆更别谈。
像傅老这样能凑够钱飞去瑞士的,全岛几年才出一个。
最让人痛心的是他儿子说出的话:“以前总是觉得能过一天算一天,如今才真正领悟到,让父亲承受那么多的痛苦,是我们的大错。”许多子女都陷入了这样的困境。
总以为拼命留人就是孝心,没问过病床上的人想不想活成这样。
傅达仁走后第七年,他儿子才敢说这句后悔。
有些道理,非得亲历生死才悟透。
我二舅胃癌走时,疼得把病床栏杆都掰弯了。
最后半个月全靠打吗啡昏睡,人都认不全了。
要是能选,他肯定也想体体面面告别。
现在说起傅达仁穿着西装举杯的样子,反而觉得挺酷。
至少走之前头脑清醒,把该说的话都说了,该抱的人都抱了。
比起插满管子说不出一句话,哪个更人道?
瑞士那套流程真严格。
得两个医生独立评估,证明病人神志清醒,反复确认意愿。
傅老折腾两年才办成手续,不是谁冲动就能去的。
听闻前往瑞士接受评估需提前数月入住,整个过程花费颇高,没有百万以上难以承受。
普通人连疼死的自由都是奢侈。
这事说到底没有标准答案。
但至少该让绝症病人多个选择权。
看看医院肿瘤科那些夜半惨叫的,看看家属黑眼圈熬成啥样。
傅达仁的儿子在最后说出的“真正孝顺在于尊重选择”,这句话实在值得每一位子女深入思考。
轮到自己亲人时,你是按他的意愿送行,还是按你的不舍强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