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里,波兰电影《失衡的梦想》荣获最佳编剧奖,该片的表现尤为鼓舞人心。
玛雅已对演艺生涯的未来不再抱有任何幻想,在戏剧学院的毕业表演上,她不幸遭受了导演的欺凌与心理操纵,因此她毅然决然地展开了反抗。
《失衡的梦想》
导演巧妙地选取戏剧作为核心主题,巧妙地将戏中戏的元素融入剧本之中,为演员们提供了广阔的表演舞台。影片探讨的校园霸凌、精神操纵以及师生权力不均等问题,正是当前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
毕业典礼上上演的是莎士比亚的著名剧作《麦克白》,其中玛雅这一角色——一个冷酷无情、渴望权力、具备强烈控制欲的女性形象——成为了全剧的焦点,这样的安排不仅是对经典的致敬,也蕴含着对现实生活的隐喻。
故事的开端描绘了玛雅的工读与社交生活,然而这种平静的日常被一位新任戏剧导演雅采克的出现所打破。
他刚一露面,便用《麦克白》强行替换了学生们辛勤排练已久的剧目,更过分的是,他公然越权,对学生进行过度的引导。他不断利用学生们渴望出类拔萃的愿望,对他们进行打压,利用辅导排练的时机激发过激情绪,不仅羞辱了他们,还严重打击了他们的自尊心。
学校屡次对学生的意见和申诉置之不理,同时对于导演曾对演员施加压力导致其自杀的恶劣行径也选择了沉默不问。
在学校里,这种权力格局偏向一方的情况并不少见;教师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并且对学生在多个教育阶段的生命线有着严格的掌控。
戏剧领域内导演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们负责角色分配和表演评价的决策。导演的权力愈发强大,加之教师的年龄和经验,使得他们在管理学生时更具影响力,霸凌行为因而更容易滋生,学生反抗的难度也随之增大。正是因此,这部影片被赋予了深刻的社会价值。
导演从玛雅的视角出发,描绘了雅采克如何利用她渴望成为优秀演员的愿望,精心策划让她成为其他演员眼中的眼中钉。表面上,玛雅夺取了本应属于另一位演员的角色,还无意中揭露了同窗的家庭隐私,使他在雅采克面前遭受了公开的羞辱,进而间接干扰了她原本计划毕业后便与同学步入婚姻殿堂的计划。然而,这一切的背后,都隐藏着导演的诱导。
这种从权力而来的霸凌吸引了其他人一拥而上。
玛雅的目光引领观众目睹了其他同学所遭受的压迫与欺凌,她渐渐明白,那个对学生尊严进行打击和羞辱的雅采克,并非唯一的受害者,他才是那个真正的害群之马。
影片中,玛雅与雅采克就麦克白夫人的命运展开了深入的讨论,这一片段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莎士比亚的原著里,麦克白夫人的死亡并未直接描绘出来,而是通过仆人向麦克白转达了她的死讯,并且并未具体说明死亡原因,只是通过她生前精神崩溃的种种迹象,为读者留下了无尽的遐想。
探讨的主题涉及:为何莎士比亚在作品中并未具体描绘麦克白夫人的最终命运?通过这一富有文学色彩的讨论,电影中抛出了一个引人入胜的疑问:扮演麦克白夫人的玛雅,她的结局是否也会是死亡?
雅采克的行为愈发恶劣,人物间的矛盾也愈发激烈地显现出来。影片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耐心,细致地描绘了雅采克与全体演员间情绪上的冲突,这其中包含了玛雅那微弱而无力的小反抗。观众的情绪随着玛雅的起伏而波动,愤怒、失望和无奈等情绪不断累积。最终,在玛雅结尾时的最后一次反抗中,一股巨大的力量得以爆发。
在叙事方面,《失衡的梦想》显得直接明了,观众难以深入思考与挖掘,缺乏深度和探究的余地。其叙述方式较为平铺直叙,少了些文采和韵味。此外,该片在文学元素的运用上较为浅显,但独特的风格和自由的气息仍旧吸引了众多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