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阳光新剧淬火年代高开低走?品质剧缘何遇冷

《淬火年代》是继《大江大河》之后,正午阳光推出的又一工业题材年代剧,它寄托了观众对于我国制造业在时代浪潮中奋勇前行的热切期望。该剧以1998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为背景,描绘了留学归国的工程师柳钧(由张新成饰演)如何带领老机械厂突破技术难关,成功实现自主创新的历程。

尽管该剧具备午时阳光般的光辉品质、阿耐原著的坚实基础以及央视黄金时段的播出优势,然而首播之后却遭遇了收视和网播热度均未达预期的尴尬局面。截至稿件发布之时,中国视听大数据CVB的收视率为2.964%,云合数据表明,《淬火年代》的正片市场占有率为5.8%,在爱奇艺平台上的热度达到了5587,而在腾讯视频平台上的热度则高达19780。播至二十集之际,豆瓣评分尚未揭晓。在当前的市场氛围里,这样规模的主旋律工业剧集遭遇的冷清,确实引人深思。

01

叙事失衡,细节略悬浮

《淬火年代》这部以制造业技术革新为主题的电视剧,在核心技术的叙述方面存在显著的缺陷。比如,柳钧解决工厂技术难关的过程被过于简化,变成了“电话遥控解决”——当他的工厂遭遇生产方式落后的困境时,他仅通过一通国际长途电话便实现了高精度齿轮的研发。

这种迅速的处理方式,将科研过程中本需数月甚至数年才能取得的突破瞬间展现,使得观众难以体会到技术突破所经历的艰辛与复杂。相较之下,《大江大河》中对宋运辉在车间不断试验、查阅资料的细致描绘,而《淬火年代》的处理则更像是“爽文式”的自我满足,甚至显得有些无关紧要。

剧中对于技术细节的处理较为模糊,这也降低了作品的可信度。以轴承研发为例,其中所面临的种种技术难题并未得到详尽的阐述,因此观众难以理解为何这一难题会导致工厂陷入困境。这种对细节的模糊处理,使得“中国制造”所蕴含的精神实质变得空洞,无法与观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在前四集的剧情里,柳钧的父亲因昏迷而住院占据了接近一整集的时间,而男配角钱宏明(由王彦霖扮演)带领柳钧四处探访当地情况的场景则显得有些多余。与此同时,故事开头的核心冲突,即债务危机与技术难题,却被压缩在很小的篇幅里,使得故事的进展显得缺乏力度。关键情节被草草带过,而一些次要情节却显得拖沓冗长,这直接消耗了观众的耐心。

更为严重的是,该剧总共有34集,女主角崔冰冰(由宋祖儿扮演)直到第15集才缓缓登场,与此同时,女配角林川(由张月饰演)的戏份早已占据了相当多的篇幅,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究竟谁是真正的女主角?叙事节奏的混乱导致该剧在开播之初就失去了众多观众。

02

选题挑战,定位较偏颇

淬火为啥叫zan火_淬火失败的原因_

必须得承认,工业题材本身就存在一定的专业门槛,这让一般观众对于其中的技术术语和生产流程知之甚少。尽管在《淬火年代》中,柳钧与工人们同吃同住,以及他满身机油的细节描绘试图提升剧集的真实感,然而对于那些技术细节的处理仍然较为模糊,导致观众难以产生强烈的共鸣。《大江大河》一书中,技术革新与个人命运的交织紧密相连,而《淬火年代》则更多地停留在表面现象,未能将“中国制造”所蕴含的精神实质转化为一种普遍的情感共鸣。

《淬火年代》一经播出,观众流失现象严重,这与剧中“伟光正”的主角设定以及缓慢的叙事节奏有着密切关系。在短视频盛行的当下,观众普遍偏好快节奏、高冲突的内容,而《淬火年代》的缓慢叙事和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显然未能迎合他们的观影喜好。

此外,尽管在服装和道具方面,制作团队付出了极大的努力,然而,剧中某些情节依旧暴露出明显的逻辑瑕疵。比如,钱宏明家中虽拥有汽车,却缺乏洗衣机,只能蹲在搓衣板上洗衣;姐姐晾晒衣物时,不进行拧干;人物间的对话过于现代,这些都与现实生活相去甚远,显得像是脱离实际的想象。此类细节上的不真实感,无疑进一步降低了剧集的可信度。

《淬火年代》作为一部弘扬中国制造精神的剧集,肩负着重大使命。但其在国企改革、下岗潮、楼市泡沫等社会热点问题上的探讨不够深入,反而在柳钧、林川、余珊珊、崔冰冰等女性角色之间的情感纠葛上大书特书。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导致剧集在主题表达上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淬火年代》在探寻主旋律表达的创新途径上遭遇困境,导致“淬火”这一精神内涵变得空洞无物,进而难以触动观众的情感之弦。

在此特别需要指出,《淬火年代》自6月18日首播以来,遭遇了激烈的市场竞争。诸如《以法之名》、《书卷一梦》、《桃花映江山》等剧集,吸引了部分观众。鉴于该剧在央视一套播出,在排播上遇到了不少困难,因此最终选择了首播后“播两天停三天”的排播方式。这种模式使得观众的观剧热情难以维持。

03

经验教训,工业剧的启示

工业剧的竞争优势主要源自对技术细节的精确呈现。在未来的工业剧创作中,我们可以参考《淬火年代》制作团队的付出,比如主演张新成获得的机床操作证书、剧组对车间场景的1:1复制等,然而,还需将专业知识巧妙地转化为引人入胜的戏剧冲突。比如,通过描绘研发过程中的挫折与调整、技术人员间理念上的分歧等,让观众深刻体会到“中国制造”在困境中奋力突破的艰辛。

工业剧中不应将改革先锋的完美形象作为主角,而应当塑造具有血肉的普通英雄。《淬火年代》中,柳钧角色的天才设定与钱宏明的工具人形象,都显现出人物塑造的薄弱之处。未来的创作中,或许可以更多地描绘主角在理想与现实、技术与资本之间的矛盾与妥协,使观众得以目睹真实的人物形象。

针对当前长篇电视剧观众的审美趋势,尤其是年轻观众的审美转变,电视剧制作领域仍需努力寻找更具吸引力的叙事手法。比如,可以通过加强情感线索、融入悬疑成分来提高剧集的观赏价值。此外,还可以借助社交媒体平台开展话题营销,比如推出“揭秘中国制造冷知识”的科普活动、专业术语台词挑战等,以此打破题材界限,拓宽观众群体。

《淬火年代》遭遇的挫折,向业界发出了强烈的警示。若要突破主旋律工业剧的局限,不仅要在技术层面追求完美,还需在角色刻画、故事节奏和推广手段上实现全方位的创新。中国制造业需要磨砺出的坚韧品质,中国工业剧亦需在市场竞争的磨砺中,打造出既富含思想内涵又充满艺术吸引力的优秀作品。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所有文章图片内容,由AI一键生成,根据关键词和其他参数进行文章自动采集、加工、发布。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时效性负责。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长子县融媒体中心 www.zzc-media.com XML地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证号:1412020002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证号:104420004 备案号:晋ICP备19004532号-1

关于站点

‌长子县融媒体中心‌是长子县的一个重要媒体机构,主要负责新闻宣传和媒体融合工作。由原‌长子县广播电视台和‌长子县新闻中心合并组建,成立于2018年12月,标志着长子县新闻宣传工作进入了融合发展的新时代‌。长子县融媒体中心位于山西省长子县会堂四楼,是长子县新闻发布和宣传活动的主要枢纽‌。

搜索Search

搜索一下,你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