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父母爱情》的原著里,安杰从头到尾未曾踏足江德福的故乡,她内心深处无法接受自己嫁给了一个“乡巴佬”的现实,因此,通读整部小说,读者会感受到一种扭曲和压抑的情绪。
刘静或许也体会到了这种纠结,因此在她编剧的剧版《父母爱情》中,她巧妙地设计了江德福与安杰以及他们的女儿江亚菲一同返回故乡的场景,在那里,他们受到了乡亲们的热烈欢迎,欢声笑语,共享天伦之乐。
安杰在原著中,原本被婆家称作“那个操蛋娘们”,却逐渐转变成了村民口中赞不绝口的“三大娘”。就在那一刻,我目睹了这对夫妻三十年的相濡以沫,彼此奔赴中的转变与融合。这,才是真正的父母爱情。
此刻发生了一段小插曲,江德福的前妻张桂兰——一位衰老得如同风中残烛的老妇人,在生命的尾声,渴望再见一眼自己的初恋,却不幸被“通情达理”的小儿子无情地送回了家。
张桂兰那落魄的身影、摇摆不定的步伐,还有那布满岁月痕迹的面容,无不令人感慨万千。
原本这一切风光是属于她的。
安杰在女儿的鼓动下,目睹了那个长久以来让她心有戚戚的“情敌”,心情顿时豁然开朗。在告别之际,她竟然还特地请求江德福回头望一眼,那位在门口远远眺望的老者。
江德福似乎承受了极大的羞辱,他坚决地没有转身,即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未曾回头看过那个与他有过身体接触的女人。
我曾误以为张桂兰的背叛是导致江德福对她心生怨恨的原因,因此他不愿再见到她,哪怕仅仅是瞥她一眼也不愿意。
这次我再次审视十年前那部剧集,忽然领悟到刘静老师创作此段剧情的良苦用心——她通过江德福的“决绝”之举,深刻揭示了婚姻中最为残酷的真相。
张桂兰的背叛
张桂兰,这位曾是江德福年轻时的妻子,依据乡村“女大三抱金砖”的传统习俗,她的年纪比江德福要大上不少岁数。
尽管如此,对世事一无所知的江德福还是与张桂兰结为夫妻,若非后来老六团的介入,江德福将会如同他的父辈一般,与张桂兰生育子女,他们将为子女们劳碌一生,延续家族血脉,如此循环往复。
人的命运往往随时代更迭而有所变动,老六团的崛起对江德福的命运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同时亦对张桂兰的命运产生了深刻的作用。
江德福弃妻子于新婚之际,随同路过的老六团一同离去,自此音信全无,已过去五六年,生死未卜。
最初,张桂兰始终在期盼着这位年轻的丈夫,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耐心逐渐消磨殆尽,希望也随之破灭。直至五六年后,她与江德福的哥哥,亦即大伯哥,产生了感情,并孕育了孩子,正是这个孩子,即江昌义,后来给江德福的家庭带来了巨大的风波。
恰逢此时,江德福意外地荣归故里,而他此刻的身份,已是一名备受尊敬的英雄团长。
张桂兰遭遇江德福的捉奸,二哥竟至下跪,恳求江德福保守秘密,切勿将此事公之于众。江德福为了维护家族的声誉,选择了隐瞒此事。
然而,他无法忍受张桂兰的背叛行为,遂将她逐出了家门。在那个年代,驱逐一位女性并非难事,甚至无需书写休书。
张桂兰回到家中生下了江昌义,她历尽艰辛将他抚养成人,还将所有往事娓娓道来,这才孕育出了江昌义认父的感人故事。
在剧版中,江昌义与安杰的外甥女确立关系后,他向江德福与安杰坦白了自己的身世,并获得了他们的谅解,最终真正融入了江德福的大家庭之中。
在原著里,江昌义后来成为了商业巨头,他并未觉得母亲的做法有何不妥,他对母亲作为女性所承受的艰辛深表同情,同时对江德福的冷酷无情感到憎恶。
原著中,江昌义对着曾一直对他报以友好的小妹说道:
我深知这种行为颇为下作,然而若非当年的那种不择手段,又怎会有今日的我?为了这种不齿的行为,我付出的代价几乎已所剩无几。小妹,你可能已经淡忘了我在你家度过的那段时光,然而我,却永远不会忘记,永远不会!
我最憎恶的是你母亲,她的目光仿佛在审视一个窃贼,一个流浪汉。她坚信我就是那个窃贼,那个偷走了她正室荣誉的小偷。然而,若让我说,她才是真正的窃贼,是她窃取了我母亲应得的一切。
是的,我母亲确实是自作自受,毕竟她违背了妇道,与伯哥通奸。可假设她坚守妇道,没有与我父亲通奸,那么你父亲回来后,难道就不会将她休弃吗?他难道会愿意将一个脚裹得小、文盲的农村妇女带入城市吗?你告诉我,这有可能吗?
我曾在那时对江昌义所言感到极度愤怒,觉得他混淆是非,颠倒黑白,行为极其卑劣。
如今,岁月的洗礼让我逐渐领悟,江昌义所言那些话语,方是婚姻的残酷本质——那无情的真相。
因此,小妹遭遇“攻击”后,沉默了许久,她确实不知如何进行反驳,毕竟事实确实如此。
她仿佛承受着审判之重,既代表她的母亲,也代表那些剥夺了农村优秀男性、夺走了农村女性幸福的每一位城市女性,她们都曾遭受过这样的苦难。
江昌义所言,犹如饱含水分的柔韧鞭梢,挥舞间击打在肌肤之上,虽感痛楚,却带有深刻的真实感。
婚姻中残酷的真相
《父母爱情》之所以备受各年龄段观众喜爱,成为一部家喻户晓的“神剧”,在于它将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些常常被忽视的点点滴滴,捕捉并呈现出了别具一格的美丽与温情。
因此,众多观众在观看剧集时,都能感到心情舒畅,每一集都能带来无尽的乐趣,每一集也都能映照出我们日常生活的点滴。
这恰是刘静作家之独到之处,她自然知晓世间亦存有阴暗之面,然而她更倾向于挖掘并呈现生活中充满温情的一面,对于那些潜藏于人性中的阴暗部分,她则选择主动忽略。
然而,这样的处理方式却不足以构成现实主义题材的著作,因此刘静巧妙地设计了张桂兰的出轨事件,老丁的妻子王秀娥不幸难产离世,甚至王振彪的媳妇也突然离世。
至此,剧中的男演员们得以堂堂正正、气宇轩昂地依照个人意愿去寻觅“另一半”,且过程中不会出现纷争和激烈的冲突。
这三位男性拥有一个共通之处,那就是他们已故或被抛弃的前妻均来自农村,她们大多目不识丁,性格直率,言谈举止颇为粗犷。
因此,每当老丁与王振彪目睹那既美丽又尊贵、充满诗意与画境的安杰,他们内心所交织的复杂情感,实在是无需多言便能感受到的。
人的天性中带有自私与贪欲,当他们在农村贫困的岁月里,能够迎娶妻子便感到无比满足。然而,随着他们各自成就斐然,却对身边的伴侣产生了嫌弃,渴望效仿江德福,追求“城市征服农村”的荣耀。
这揭示了人性的弱点——一旦人们取得了成功,他们往往渴望摆脱过去的种种,无论是那些令人不快的回忆,抑或是曾经与之共事的人。
他们对于江德福的“好运”心生艳羡,与此同时,却开始对结发妻子产生了嫌弃情绪,并对其施加冷暴力。
在剧中,老丁的形象颇受欢迎,他对待朋友总是义无反顾,对待孩子充满慈祥,然而,面对王秀娥,他却常常情绪激动,不是发火就是大声喊叫。
王秀娥虽已育有数子,却毫不示弱,常常在言辞上占据优势,令老丁愣神不已。然而,她内心深处明白,老丁对她已不再看重,认为她给他带来了耻辱。她以一句“你以为我不知你那点花花肠子”的话语,揭开了老丁试图掩饰的羞耻面纱。
老丁与王秀娥的关系虽非亲密无间,然而他们之间时常谈笑风生,争吵不休,倒颇似一对多年的夫妻;相较之下,王振彪对张桂英则始终不屑一顾,两人间总是互相冷嘲热讽,宛如水火不容,彼此都难以容忍对方的存在。
在品德方面,王振彪与老丁相比略显不足,然而,在各自的亡妻离世之后,他们却做出了同样的举动——都曾有意迎娶被誉为“岛花”的葛美霞。最终,官职略高的王振彪成功实现了愿望,抱得美人归。
葛美霞在岛上可谓是文化素养出众且容貌出众的女子,她与安杰颇有几分相似,堪称是安杰的简化版。若非出身所限,她断不至于四十高龄才与王振彪结为连理,成为他的续弦。
在剧中,王振彪与葛美霞结为连理之后,他彻底摒弃了昔日的大男子主义态度,不仅对妻子展现出了无尽的温柔与关怀,而且主动承担了家中大部分的家务劳动。
张桂英曾是岛上最能干的女性,她既能挑水种菜,又能下海捕鱼,然而,她却遭到了王振彪的嘲讽,他甚至对江德福抱怨说:“女人何必如此能干!”
瞧,男性真是既滑稽又可耻,显然,王振彪当初拆散老丁与葛美霞的婚约,动机就不纯。他可能一边与张桂英同住一屋,一边暗自期待未来能找到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来替代她。
一想到这里,心中不禁有些恐惧,幸亏张桂英是自然离世,这才成全了王振彪。否则,凭借他那老练的心机和深远的计谋,真不知道他会做出些什么事情来。
老丁的仁慈之处,表现在他从未对王秀娥有过算计之心,他内心深处始终坚守着道德的准绳。因此,当王振彪计划迎娶葛美霞之际,老丁感到极度愤怒,他的愤怒并非源于老王夺走了他心中的挚爱,而是因为他无法理解自己为何会看中一个如此容易变心的女子。
即便是对老丁而言,他也揭露了婚姻中的一个残酷事实:原来每个人在自身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中,都会自然而然地期望周围的人也能随之变得更好。
要么一起越来越好,要么就换人。
现实向我们揭示,切勿对婚姻抱有过多的幻想。实际上,婚姻不过是男女双方之间的一次深入协作。若其中一人步伐过快,而另一人却停滞不前,甚至后退,那么他们难免会被甩在身后。
人的触角在多数情形下是朝向天空的,这同样意味着我们对更优质的生活抱有无限憧憬,而这种向往正是推动人类持续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
江德福与安杰的联姻,其美满令人陶醉,实则源于他们实力相当、相互扶持。江德福为安杰带来了终身的安宁,而安杰则回报以心灵上的抚慰。
在原著里,江德福在酒后颇感自豪地宣称:“运用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我们能够实现全中国的解放;而采取城市包围农村的策略,我们则能迎来崭新的生活!”
他此刻或许会庆幸当年张桂兰的离弃,若非那次背叛,他可能无法享受到如今这般优裕的生活;即便他舍弃了张桂兰,迎娶了安杰这样的城市名媛,开始了新的生活,他也难免会承受着道德上的束缚。
因此,在岁月流转之后,江德福对张桂兰过往的不忠早已不再怀有丝毫怨恨之情,然而,正是那些难以启齿的“瑕疵”,让他自欺欺人地不愿再瞥一眼昔日的妻子。
他更倾向于认为,正是因为张桂兰的背叛,才导致了他和她的婚姻破裂,而她现在的困境完全是自作自受;他不愿意承认,如果张桂兰当年能够坚守妇道,等待他归来,他是否真的会对这个小脚女人不离不弃,与她白头偕老呢?
他深知这是绝无可能实现的,他无法达成目标,无论张桂兰如何努力,都无法摆脱被遗弃的结局,她的悲惨命运自嫁给江德福的那一刻起便已注定。
在此,我们不得不提及人性中的另一特质——即,在特定时刻,怨与恨亦能成为支撑个体道德准则的支柱。
因为他根本没有勇气正视自己、剖析自己。
江德福深知,他对张桂兰的怨恨早已消散,甚至能够体会到她过往的艰辛,然而,他却不愿从那由仇恨与怨气构筑的立场中退步,因为那样意味着他必须直面自己内心的自私与卑鄙。
他不肯看张桂兰一眼,正是说明了他的心虚。
看吧,人真的是很自私很自私的,婚姻也是很残酷很残酷的。
然而幸运的是,在剧中,曾经背叛了江德福的张桂兰重新组建了家庭,并且拥有了孝顺的儿子和儿媳,这无疑是命运对她的补偿,指望江德福来救赎她是绝对不可能的。
莫言曾言,步入婚姻的殿堂并不可惧,不过是可能面临的一次分手。然而,真正令人畏惧的是,婚后若发现自己难以承受离异的代价,便陷入了一场渴望逃离却又无法摆脱的婚姻漩涡,终其一生都在其中挣扎。
说了这么久,我真正想强调的还是那个观点:对于女性来说,最明智的投入,便是自我投资,依赖他人终究是徒劳无功。
你拥有权利挑选一段婚姻,亦或选择结束一段婚姻,但务必牢记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唯有如此,方能在充满艰辛与冷酷的人生旅途中,绽放出美丽的花朵,与你共同放声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