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成都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显著成效,多项关键数据和创新举措备受关注。在新能源汽车保有规模、公共领域电动化进程以及智能驾驶技术探索等方面,成都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保有量领先
截至今年六月底,成都市的新能源汽车数量已突破108万辆,这一比例达到了15.1%,在非限购城市中位居首位。这一数字显著超过了《成都市“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中设定的2025年达到80万辆的目标,实现了任务的提前完成,充分体现了成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迅猛发展势头。
公共领域电动化成果
成都积极推进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进程,公交、出租车、网约车以及城市物流配送等领域的电动新能源汽车数量已超过25万辆,电动化比例超过80%,且公交、出租车、网约车领域新增及更新车辆已全部实现新能源化。自2023年成为先行区试点城市以来,得益于政策的引导和法律的保障,电动化进程得到了显著加速。
政策引领发展
成都市依据《关于成都市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政策,加速推进新能源汽车相关事务。与此同时,地方立法规定,在公交、出租车、网约车以及驾考驾培等领域的车辆新增或更新时,必须采用纯电动汽车,从而在政策上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经开区智能驾驶突破
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的自动驾驶车队表现出色。自2023年底项目竣工以来,该车队凭借596.38公里的智能网联道路,首先对C-V2X协同驾驶技术进行了验证,并在全省范围内实现了四个“第一”,包括全省首个开展自动驾驶开放道路示范应用的本土企业等,这些成就充分展示了其创新实力。
未来科技城公交测试
成都未来科技城已开展自动驾驶公交1号线的道路测试,该线路配备了4辆6米长的自动驾驶公交车,每辆公交车设有15个座位。这些车辆通过运用特征地图、组合惯性导航系统以及多模态感知技术实现自动驾驶功能。接下来,计划将进一步推广载人示范运行,为智能交通出行领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构建融合生态
成都市正致力于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生态系统,涵盖了从公共领域车辆的电动化到多区域智能驾驶技术的应用。在这一过程中,技术持续更新,应用场景也在不断拓宽。展望未来,成都市有望迎来更多智能化和网联化的交通应用场景。
成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杰出成就令人瞩目,关于成都今后在新能源汽车及智能驾驶技术领域,你认为还可能实现哪些创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