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游客李放公开了自己购票的艰难过程。在评论区,出现了不少“黄牛”活跃揽客,他们以高价出售门票,导致原本免费参观的活动变得不再纯粹。这种现象频发,使得参观体验大打折扣。
“黄牛”公开叫卖
在众多社交平台之上,不法分子公然散布代购门票的消息。“欲购7月8日或之后故宫门票者请与我联系”等说法频繁出现。他们于评论区中大肆吹嘘自己能够解决门票问题,吸引了大量未能成功预约门票的游客的关注,使得那些购票困难的游客仿佛看到了一线生机。
无奈购票入场
李放为了使父母心情愉悦,不得不从所谓的“黄牛”那里购买门票。他以每张198元的价格购得了三张国博的门票,并成功带着父母进入了博物馆。许多游客与李放遭遇相似,在预约失败后,他们不得不忍痛支付高价,从“黄牛”那里购买门票,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他们的旅行愿望。
所谓内部渠道
“黄牛”通常声称掌握内部信息,保证100%能够成功购票。然而,实际上,景点通常会在开票前七天开始售票,一旦票源接近售罄,会有部分回流票。正是利用这一规律,“黄牛”会组织大量抢手用户进行抢票,以此降低被发现的概率,并通过差价从中获利。
庞大抢票团队
陈宁,被称为“黄牛”,透露称,他们会在社交平台上引导游客添加好友,随后进行报价。在收集到买家信息后,会将订单发送至所谓的“抢手群”。这个由500人组成的庞大群组,在放票时,如果运气好,能够一次性抢到几十张票,每张票的利润可达几十元。凭借这个庞大的“抢手”团队,抢票的成功率高达八九成。
隐秘抢票科技
人工抢票之外,“黄牛”还运用了技术途径。部分人掌握了所谓的“隐蔽”抢票程序,尽管投入成本较高,但成功率几乎达到百分之百。“黄牛”为了追求利润,不惜采用这些技术手段,从而进一步加剧了票务市场的混乱。
遏制“黄牛”之策
武汉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敬力嘉强调,要有效遏制“门票黄牛”现象,必须使公众获取票证的途径多样化,不能仅仅依靠网络预约。必须拓宽票务获取渠道,这样才能降低游客对“黄牛”的依赖性,使票务市场恢复到正常状态。
关于如何更高效地遏制“门票黄牛”现象,各方观点不一。欢迎在评论区发表您的看法。同时,请不要忘记点赞并分享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