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上海自然博物馆举办了一场备受瞩目的活动。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伯纳德·费林加亲自莅临,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前沿的学术演讲。这次演讲为公众打开了一扇通往科学探索的新窗口,让人们得以近距离体验化学分子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活动概况
上海自然博物馆成功举办了由上海科技馆主办的“科际穿越·科创校长空间站”最新活动。此次活动中,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费林加教授受邀进行了主题演讲。该活动的宗旨在于搭建一个高质量的平台,促进顶尖科学家与公众之间的交流。现场汇聚了众多科研爱好者及观众,气氛异常热烈。
诺奖得主期望
费林加在接受采访时提到,青年一代肩负着对未来的期待。他激励青年人发挥各自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积极参与到创新发明中,为社会进步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力量。他期望通过自己的分享,让青年们体会到科学之美的魅力及其所蕴含的无限潜能,进而激发他们对科研事业的热情。
讲座核心内容
费林在其作品《发现的乐趣》中发表演讲,演讲内容涉及团队在“分子马达”和“分子开关”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他提出,合成化学在微观分子世界的构建上具有巨大潜力,且已在药物、显示器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此外,他还着重指出,当前面临的核心挑战是实现对纳米尺度运动的精确控制,以及构建可调节的分子结构。这一状况预示着分子纳米科技领域蕴藏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中文新书亮相
活动期间,费林加公开展示了其最新力作《生活中的分子:化学的迷人奥秘》的中文版。这部作品以日常现象为切入点,以生动流畅的语言向公众阐释了化学的深邃内涵。书中不仅包含了科学原理的详尽解读,还有历史故事的精彩叙述,以及实际应用的详细介绍,将原本复杂的化学知识简化,吸引了大量读者的关注。
点燃科学梦想
倪闽景,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及上海科技馆的馆长,指出众多知名科学家因偶然的相遇或报告的聆听而转变了他们的职业追求。此类学术交流活动能够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热情,为他们未来的成长指明道路,并在他们心中播下科学的种子。
活动深远意义
此次活动的举行,不仅为公众提供了与诺贝尔奖获得者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让他们直接聆听前沿的科研成果,同时也向广大青年揭示了科学研究的无限可能。在顶尖科学家与公众的互动中,或许能够激发更多人对科学的热情,激发他们投身科研的热情。展望未来,上海科技馆有望举办更多此类活动,进而促进科学知识的广泛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