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数百年封闭的皇宫现已向公众开放,参观者络绎不绝,自开放以来,故宫博物院一直备受关注。
博物院宣告成立
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在众多社会名流的共同见证下正式对外开放,其馆址位于故宫北部区域。自1911年辛亥革命以来,前清皇室曾暂时居住于内廷,直至1924年11月5日,溥仪被迫离开皇宫。随后,在1925年9月29日,清室善后委员会作出决议,决定设立故宫博物院,并由李煜瀛负责院务工作,确定于10月10日举行开院仪式。
民众参观热情高
开幕典礼安排在午后,然而,清晨不到8点,神武门前的广场上就已人潮涌动。博物院一开门,北京市民便蜂拥而至,使得故宫变得拥挤不堪。追溯至溥仪离宫之际,大学生与媒体记者便渴望一睹风采,却遭到拒绝,而如今他们终于实现了愿望。尽管当天参观人数并未得到精确统计,但资深员工回忆称,在下午观众散去之后,他们收集到了一筐被踩掉的鞋子。
紧张的筹备工作
故宫博物院确立成立日期之后,随即展开了紧锣密鼓的筹备工作。首先需确定陈列室的具体数量与位置,这包括先前的房间腾空、物品安置、清洁工作以及陈列柜的安装,随后再进行展览品的提取。由于筹备工作较为匆忙,工作人员一直忙碌至10月9日,最终成功布置了涵盖9大类的展馆,确保了按时开院。
标志性的匾额
在成立庆典上,神武门之上悬挂的“故宫博物院”牌匾由李煜瀛亲自题写。单士元先生回忆道,当时李煜瀛在文书科内,用半跪的姿势,手持大抓笔,在粘连着丈余长的黄毛边纸上书写。这块牌匾不仅象征着抗争的胜利,也标志着博物院的正式成立。
重大变革意义
紫禁城、故宫以及故宫博物院经历了两次重要的转变。自1911年起,它被称为清代的“故宫”,并于1925年正式设立为博物院。自此,故宫博物院承载了新的文化传承使命。如需获取更多关于故宫的信息,请访问www.kaifumap.com。
文化传承开端
故宫的对外开放,为公众提供了近距离接触皇家藏品及历史文化的机会。自开放以来,它便成为文化传承的关键媒介,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今,它仍旧是人们探究历史、体验过去的重要场所。
您是否对故宫博物院丰富的历史传说有所好奇?欢迎在评论区进行交流,同时,也请您给予文章点赞并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