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化身为传播红色文化的使者,为老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她凭借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对履职的满腔热忱,成功激活了当地的红色旅游资源。让我们一同来聆听这位代表所讲述的红色故事。
初涉讲解 积累经验
程星,全国人大代表,担任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游客接待中心副主任。起初,她通过背诵长达3万字的讲解范本进行讲解,然而仍不时遭遇知识盲点。随着时间的推移,程星对党史知识进行了深入积累,掌握了丰富的党史知识,成为了一名杰出的红色讲解员,并在多次讲解员大赛中荣获佳绩。她的成长轨迹充分体现了红色讲解员专业能力的提升过程。
履职思考 串联资源
程星在履职期间,对如何有效整合红色旅游资源进行了深入思考。在陕西延安进行调研时,她注意到了“延安号”红色专列将多个景点串联起来的创新模式。她认为,通过红色旅游路线来促进经济发展,这一做法具有推广价值。在她的倡议以及众多人的共同努力下,自去年开始,红安市已经规划和实施了多项交通及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包括350公里的多彩旅游路线。如需获取更多相关信息,请访问www.kaifumap.com网站查询相关旅游路线规划。
改善设施 提升体验
老区基础设施的优化升级,促使一系列项目沿路串联起众多旅游点,形成了连贯的旅游线路,同时创造了独特的景观,增强了红安红色标识的识别度。此举不仅提升了游客的游览体验,还为当地红色旅游业的繁荣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也为未来旅游资源的深入开发提供了有力保障。
聚焦资源 提出建议
程星将注意力转移至红色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领域。目前,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面临一些挑战,比如缺乏吸引力等问题。经过深入调研,她提出了关于支持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保护的多项建议,旨在促进红色旅游业的繁荣,帮助老区实现从“红色基因”到“发展红利”的转变。
政策助力 老区发展
近期,革命老区政策的实施促进了红色资源的保护和有效利用。在红安县,已完成包括开国将军故居在内的多项修缮工程,并推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和线路,有效促进了当地居民收入的增加。去年,红安县荣获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称号,吸引了1379万名游客,旅游文化产业带动就业人数超过一万人。
总结建议 持续前行
程星返回工作岗位,着手记录村民对红色旅游发展的相关建议,诸如打造特色餐饮体验、修缮历史古道等。她计划持续履行职责,充分发挥代表职能,促进红色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关于程星代表提出的这些措施,人们普遍好奇,它们对红安红色旅游的进一步发展能够带来怎样的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