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包河区五里庙拆迁工程圆满完成后,近期,合肥包河区的包公街道河滨地块征收工作亦取得了新的突破。
NO. 1|壹
包河河滨地块拆迁
近期,包河区房屋征收管理中心公布了一则搬迁通知。鉴于包公街道河滨地块的居民对征迁改造表现出强烈的意愿,为了进一步提高居住环境的质量,街道办事处已向区政府提出申请,并获得了批准。目前,河滨地块已被纳入旧城改造项目,我们恳请该范围内的房屋产权人能够主动配合,共同完成搬迁工作。
据消息,河滨地块的旧城改造项目指挥部已经正式进驻并投入工作。在交付房屋的现场,指挥办公室的布置非常周密,将油厂与巢四巷、汽贸与农垦、科委三个私人房屋交付办公室进行了明确划分,另外还设立了一个公共房屋交付办公室,旨在确保征迁和房屋交付工作的顺利进行。
去年五月,包河区河滨地块便传出了征迁的消息。当时,依据公之于众的补偿协议,该地块内被征房屋的市场评估单价定在了每平方米20525元。
包河区河滨地块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坐落于包河、瑶海、庐阳三区交汇之地,四周环绕着南淝河、包公园、逍遥津公园等自然景观,北临包河万达广场,西接四牌楼繁华商业区,银泰百货、淮河路步行街等商业设施云集,东边则是吾悦广场等购物中心,且地处地铁1号、2号线换乘枢纽,长江东路、南北一号高架等主要交通干线交汇于此,无疑是合肥老城区的地理中心。
依据合肥6月份包河区仰光片区城中村改造项目的土地供应状况分析,后续很可能将优先让持有该片区拆迁房票的购房者进行选购。
NO. 2|贰
多个片区拆迁新进展
包河区今年尚有多处区域有待进行拆迁工作。据包河区人民政府官方网站公布的信息,宿松路区域、水阳江路区域、绿色港湾区域以及渤海湾路区域,均因整体开发需求,需要进行土地征用和拆迁作业。
宿松路片区的开发计划覆盖了常青街道的仰光社区以及芜湖路街道的望江东路社区,该区域总面积达到30.1768公顷。根据规划,计划征收其中的2.6264公顷土地。该方案的实施时间定在2025年至2028年之间,并将分阶段逐步完成征地工作。
水阳江路片区的整体开发计划覆盖了仰光社区,占地面积达到了8.7080公顷。在此范围内,计划征用2.2591公顷的土地。该方案的执行时间定在2025至2027年之间,并将分阶段逐步完成征地工作。
绿色港湾片区的整体开发计划覆盖了关镇村和黄镇村,该区域的总面积达到了51.2948公顷。在此范围内,计划征用11.9756公顷的土地。该开发方案的执行时间定在2025年至2028年之间,并且将分阶段逐步完成征地工作。
渤海湾路片区开发计划覆盖了骆岗街道的骆岗社区,占地面积达到了50.9202公顷,计划征用其中的6.6709公顷。该方案旨在通过整体开发,重点打造居住生活、商业商务以及绿地休闲等多种功能。
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岗社区正在进行土地征收,这一开发项目覆盖了长宁社区服务中心的南岗社区和永和社区,占地面积达到了80.0688公顷。其中,计划征收的土地面积为8.9674公顷。
据消息,该拆迁区域坐落于高新区蜀西湖板块,之前官方已有报道指出南岗老街即将启动旧城改造工程。
新站区的黉街对面,蔡岗美食街最近传出消息,已经开始进行拆迁工作。据悉,这块地皮将作为合肥体育运动学校新校区的建设用地。
瑶海区部分居民通过市长信箱进行了咨询,他们关注的是合肥瑶海区裕溪路(东二环至郎溪路)两侧的拆迁事宜。官方对此进行了回应,指出裕溪路(东二环至郎溪路)沿线区域涉及螺东村民组、刘岗城中村、王小郢以及红光菜市场周边等多个征迁工程。
螺东村民组房屋交付工作已全面完成,沿街的一栋小产权房计划在近期内进行拆除;刘岗城中村、王小郢以及红光菜市场周边的多个项目正在收尾阶段。由于现行政策与部分拆迁户的期望存在差异,自建房和沿街店面对于拆迁政策表示不满,这导致了拆迁工作的进度缓慢。目前,当地政府正积极与拆迁户进行沟通,力求在年底前完成攻坚扫尾任务,以改善裕溪路沿线的整体面貌。
经开区计划征用的土地分布在芙蓉社区的翡翠湖、九龙、齐云居委会的海恒社区福禄园、耕云、康利、习友居委会,以及莲花社区的柏树郢星海居委会等地。此外,还有拟征收土地位于锦绣社区的方兴居委会、蓬莱居委会,以及临湖社区的如园居委会等区域。
经开区计划征用的土地涵盖了芙蓉社区的环翠、海心、齐云、翠微等居委会,以及海恒社区的福禄园、东湾、芳庭、习友居委会,还有莲花社区的徽园、星海居委会,这些地方共有集体土地1.9116公顷,换算成亩是28.6740亩。近两年来,城市更新的步伐明显加快。在合肥市区,去年共有104个城中村被纳入改造范围,这些村庄涉及到的居民家庭达到2.9万户,人口数量为9.9万人。此外,这些区域内的建筑总面积达到了805万平方米。目前,合肥已全面推行房票安置政策。随着城市更新的推进,将会有众多拆迁安置户产生。而采用房票安置的方式,将有助于有效减少库存。
NO. 3|叁
结语
合肥的城市更新工作正以“功能重塑”为核心理念,加速向前发展。河滨地块等关键区域的改造升级,不仅是对实体空间的更新换代,更是对城市整体能级进行系统性的提升。通过整合地铁交通枢纽、商业集聚区、生态绿廊等宝贵资源,老城区的核心区域将实现从“现有空间”向“价值高峰”的飞跃。房票安置政策的全面实施,通过市场化策略,成功构建了“拆迁、安置、购房”的连贯流程,不仅有效缓解了传统补偿方式导致的库存积压问题,而且精确地将需求导向市场。这种“城市功能提升与房地产健康发展”的双重推动机制,正助力合肥开拓一条特大城市改造的创新之路——通过空间布局的优化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借助政策创新激发市场活力,最终达成城市品质与民众福祉的共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