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与游戏受限双重夹击!商场凭啥成暑假遛娃好去处?

这个夏天,很多商场的命,是被小孩和高温一起救回来的。

七月伊始,气温节节攀升,某些区域气温甚至触及40℃大关,这让商场成了最大的受益者。腾讯与网易不约而同推出了“暑期限玩日历”,规定未成年人在整个假期内的游戏时间累计不得超过27小时。室外酷热难耐,游戏时间又受到限制,漫长的假期该如何度过呢?

答案成了:商场。

今年的商场经营状况普遍不佳。根据统计,2024年全国购物中心平均空置率达到了近四年来的最高点,其中超过三成的项目空置率超过了10%。许多中小型商圈的人流量持续减少,而老旧的商业项目只能依靠举办临时展览、租赁短期摊位来维持生计,即便是繁华的一线城市也难以独善其身。

在这片略显冷清的区域,某些商场的空调设备开启不久,便迅速变得拥挤不堪。并非由于商品折扣或是名品店铺的加盟,而是因为:正值暑假,携子出游的家长们络绎不绝。

近期若您逛过商场,或许会目睹这样的场景:小家伙们在游乐场内尽情奔跑嬉戏,而一旁的家长手握一杯奶茶,倚靠墙壁仿佛陷入沉思,一坐便是数小时;不远处,亲子餐厅、童装店以及母婴用品专区人潮涌动;更有部分高端商场在空中花园举办起了以动物为主题的市集。

昔日以“时尚生活理念”为核心的商业综合体,为何如今变成了都市中的“育儿中心”?

从“年轻人不买单”,到“娃是商场的发动机”

中国的商场,这几年人越来越少了。

近年来,网络购物热潮和直播电商的迅猛发展,导致众多实体商圈陷入了“人来人往却无消费”的尴尬境地。年轻人只是来享受凉爽的空调,而非购买商品;他们在拍完照打卡后便匆匆离去,一杯仅需9.9元的奶茶根本无法负担起四层楼面的高昂租金。

疫情结束之后,形势并没有出现改善。进入2024年,多地商铺的空置率创下了新高,即便是一线城市也无法幸免。例如,上海的爱琴海室外区已经变成了临时的仓储空间,而曾经的繁华地带七浦路,那些曾经生意兴隆的摊位,现在空置率竟然高达90%。

那位任职于北京CBD商业区负责商场招商的从业者直言不讳地表示:“以前我们谈论的是人气,而现在则更多地谈论场景。甚至现在,关于场景的讨论都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正当众人纷纷议论商场前景堪忧之际,有人意外地发现了一个新的“客流驱动器”——那就是孩子们。

石家庄东胜广场的儿童乐园在周末总是人潮涌动,这一现象已经成为常态。与此同时,与之相配套的奶茶店、餐厅、母婴用品店、生鲜超市以及亲子服装品牌也纷纷迎来了久违的顾客。尽管商场并未进行装修改造,也未引入新品牌,但仅凭儿童游乐区的吸引力,便实现了商场的“间接性复兴”。

这背后反映出一种新兴的消费模式正在逐渐形成:孩子们担当起吸引顾客的角色,而家长们则负责实现购买转化。

他们不仅“到得早、离得晚、购得勤”:在商场,一个家庭平均逗留时长超4小时,这一数字是情侣和白领群体的四倍之多;此外,在80%的家庭消费中,儿童相关开销占比高达30%至50%。根据美团提供的数据,今年关于亲子活动的搜索量同比增长了129%,而儿童乐园的增速更是达到了惊人的389%。

这并非巧合,而是全国范围内正在进行的消费群体转变:随着年轻人的离去,家长们承担起了商场的水电费用和租赁成本。

真正承担消费责任的,已非追逐潮流的年轻人或职场精英,而是那些肩负育儿重任、手提购物袋的普通年轻家长们。

高温和“带娃刚需”成了商场的续命稻草

热,只是表象。

真正导致亲子家庭纷纷涌入商场的,是近年来家长们日益明智的生活抉择。

不是不想带孩子去远方,而是现实压根不允许。

周末仅有两天,其中一天必须用来补眠和整理居所,因此能够全家人一同出游的时间极为有限。进行长途的亲子旅行不仅费用高昂、时间紧迫,而且往往会使成年人比孩子更加疲惫。许多年轻父母已经认识到:频繁地进行长途旅行,不仅不切实际,而且可能并不划算。

在既渴望陪伴又不愿过于疲惫的矛盾心理驱使下,商场变成了一个门槛低、成本小,同时又能带来一定陪伴感的折中选择。

用餐、嬉戏、求知、休憩,一应俱全。孩童尽情嬉戏,成人得以放松。尤为关键的是:无需劳师动众,无需长途跋涉,无需忧虑天气,全家人说走便走,性价比极高。

众多新兴商场洞察到这一趋势,纷纷将自身定位从“购物中心”转变为“亲子乐园”。它们不仅仅增设几个滑梯,更是对空间布局、场景设计以及服务体系进行全面优化,确保更加贴合家庭消费者的需求。

例如北京颐堤港,其顶层的大型玻璃圆顶倾洒着柔和的自然光线,孩子们追逐着光影嬉戏奔跑,而大人们则沉迷于刷手机,沉浸在虚拟世界中,常常一坐就是整个下午;在新奥购物中心的地下楼层,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钓虾赶海”活动,一边是孩子们在探索螃蟹的乐趣,另一边则是家长们品尝着对面进口食品区的新式茶饮。

这些并不是刻意制造仪式感,而是顺应家庭的真实生活节奏。

家长们逐渐认识到,他们并非仅仅是在为孩子们寻找乐趣,而是在寻求一种轻松和谐的相处方式。这种方式既能让孩子们尽情释放活力,又能让自己得到片刻的休息;既能够感受到陪伴的温暖,又能够保留个人的独立空间。

因此,以往“孩子们嬉戏、大人们等待”的模式已逐渐被摒弃,取而代之的是如今盛行的“孩子们尽情玩耍、大人们亦乐在其中,且能顺带购置所需物品、品尝心仪美食”。

上海新世界城在非遗纸鸢的亲子课堂中加入了文化体验环节,而且细节之处,许多商场内的游乐场、餐厅、文创店和超市之间的合作愈发紧密,推出的套餐、积分和打卡任务种类繁多,家长们也得以动手参与,孩子们欢声笑语,家长们则忙着拍照分享,心中满是满足。

这个夏天,商场靠孩子续命__这个夏天,商场靠孩子续命

这套组合拳的核心逻辑只有一个:让家长觉得,“这趟来得值”。

不是旅游不香,而是商场更稳。

高温只是短暂的刺激,而真正促使家庭踏入商场的,是一种更加理性和舒适的共同理念:既珍惜相处的时光,又不过度劳累自己。

亲子经济不是解药,可能是商场最后的牌

目前,众多商场正逐步进行“亲子化”的变革,然而实际情况并未如预期那般乐观。

“搞亲子”看上去门槛不高,真要落地,却很容易走形。

不少地方一开始就采用“套路”行事:设置儿童游乐设施、张贴卡通图案的贴纸,并在门口放置一块标注“亲子乐园”的指示牌,企图吸引带着孩子的家庭前来。然而,孩子们十分钟内便玩得厌倦,大人们刷完手机后感到无聊至极,甚至开始发呆,而一张大人和孩子的门票费用高达几十元,这样的体验甚至不如在小区广场散步来得轻松愉快。

项目数量增加,体验与安全问题愈发难以驾驭:特别是在三四线城市,众多商场连基本运营尚待完善,他们更热衷于“跟风热点”“追求流量”。然而,亲子家庭对于体验和安全性要求极高。若游乐设施稍显老旧、员工服务态度稍显敷衍,甚至仅仅是一次跌倒事故,家长的信任便可能完全丧失。

众多商场未注意到一个事实:家庭消费市场同样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有的人更注重性价比,只需49元就能在考古乐园中满足周末的基本娱乐需求;而有的人则更愿意支付444元,选择乐高中心,期望孩子能在娱乐的同时学习知识。

然而,问题在于,众多商场缺乏品牌整合及运营体系,强行拼凑众多亲子业态,虽然表面上看似热闹非凡,实则难以吸引顾客停留,更别提促成再次购买或转化。

更何况,孩子毕竟也在变少。

未来愿意陪伴孩子散步的家长数量将逐渐减少,即便打造出“顶尖亲子乐园”,也难以支撑起整个商场的根基。

所以真正的问题是:当孩子不再足够多,该拿什么留住客人?

这个解答,需回归商场的核心所在:并非依赖某个项目来吸引顾客,而是依靠商场本身来满足人们最根本的线下生活需求。

未来的商业空间,不应仅仅局限于如何迎合有孩子的家庭,而应当深入思考,如何激发广大消费者重新踏足其中。

不是来拍照、打卡、躲热,而是来真实消费、放松自己。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很多年轻人根本懒得进商场。

一部手机便能轻松下单,一杯咖啡足以续上精力,一顿外卖、一部短剧、一场直播便能让周末时光变得轻松愉快。若想吸引他们加入,势必要提供充分的理由:食物比外卖更美味,价格比线上更优惠,内容比短视频更具趣味,互动比社交平台更贴近真实。

能否实现,关键不在于知识产权,不在于装饰风格,而在于是否真正以顾客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

商场亟需对“人、货、场”进行重新整合:并非仅仅是增设亲子娱乐项目或美陈设计,而是要精心打造出贴近生活的“节奏”:这里可以是父母观影的场所、情侣约会的热门之地、社交恐惧者也乐于停留的咖啡馆,甚至还能提供剪发、心理咨询等一站式服务的第三空间。

简言之,商场需深刻理解“陪伴”的内涵:陪伴并非仅限于孩童,它对每个人都是必需的。

那些能够实现亲子互动闭环的商场,暂时领先一步;而那些成功营造真实生活氛围的商场,才能在竞争中笑到最后。

亲子经济虽为当前实际的一种权宜之策,却并非终极目标。我们能否成功跨越这一波红利期,关键在于一个核心问题的解决。

在短视频、直播充斥的时代,商场到底凭什么把人从线上拽回来。

写在最后:

亲子经济的崛起,本质是一种“无奈的优解”。

家庭陪伴的必要性促使人们重返线下,同时,商场这一“第三空间”的角色也在经历着重新塑造。它已不再仅仅是购物之地,而是逐渐演变为一个集公共活动空间、教育交流平台、心灵休憩场所以及社交网络连接于一体的多功能区域。

但这并不意味着商场的出路靠孩子来决定。

孩子只是起点,而真正的生活质量才是关键。那些真正受欢迎的商场,并非仅仅因为某个热门项目而声名鹊起,而是因为它们能够让人持续地愿意停留——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舒适、放松,享受到生活的韵味。

下一场战役,就在于如何服务好每一个愿意出门的人。

欲探索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钛媒体官方微信账号(ID:taimeiti),亦或直接下载钛媒体应用程序。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所有文章图片内容,由AI一键生成,根据关键词和其他参数进行文章自动采集、加工、发布。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时效性负责。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长子县融媒体中心 www.zzc-media.com XML地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证号:1412020002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证号:104420004 备案号:晋ICP备19004532号-1

关于站点

‌长子县融媒体中心‌是长子县的一个重要媒体机构,主要负责新闻宣传和媒体融合工作。由原‌长子县广播电视台和‌长子县新闻中心合并组建,成立于2018年12月,标志着长子县新闻宣传工作进入了融合发展的新时代‌。长子县融媒体中心位于山西省长子县会堂四楼,是长子县新闻发布和宣传活动的主要枢纽‌。

搜索Search

搜索一下,你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