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这位享誉国内的杰出油画家,曾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和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的肖峰先生,不幸在杭州因疾病治疗无效而离世,享年93载。
肖峰曾担任中国美术学院第十任院长,同时身兼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油画学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及全国人大代表的要职。他长期服务于浙江省文联,担任副主席,并领导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在国际舞台上,肖峰获得了俄罗斯、法国等国家颁发的艺术勋章,此外,他还荣获鲁迅文学艺术奖和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赢得了广泛的国际赞誉。他与妻子宋韧携手走过了六十余年的创作生涯,成为20世纪中国现实主义美术领域的关键构建者,并在新中国艺术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肖峰与妻子宋韧
1932年,肖峰在江苏扬州江都一个充满革命气息的家庭中诞生,年幼时便投身革命事业,11岁便加入了新四军新安旅行团宣传队,用画笔作为武器,积极投身于抗日宣传活动。在杭州国立艺专的学习经历,使肖峰有幸成为林风眠、黄宾虹、潘天寿、江丰等艺术大师的弟子,后来,他与林岗、全山石、邵大箴、钱绍武等一同前往苏联,在列宾美术学院继续深造,成为新中国最早的一批留学苏联的油画家。《辞江南》这部毕业作品巧妙地将中国传统水墨画的韵味融入到了油画之中,从而开创了油画民族化探索的新篇章。回国之后,肖峰老师既投身于教学工作,又满怀热情地投入到写生创作之中。他带领学生们走进山川田野,深入工厂和部队,运用自由的笔触和明亮的色彩,生动地描绘出祖国的壮丽河山。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渐形成了自己不拘泥于细节、充满诗意的奔放艺术风格。
《白求恩》,134x156 布面油画 1974 肖峰、宋韧
1959年,肖峰与宋韧喜结连理。他们深信艺术应当服务于人民,他们的革命题材作品不仅是对历史的回忆,更是对理想的生动展现。《拂晓》、《白求恩》等作品摒弃了符号化的叙述手法,通过真实的细节触动人心,《白求恩》这部作品更是长期作为语文教材的插图,走进了千家万户。
1983年,肖峰应莫朴之邀,担任浙江美术学院(现名中国美术学院)的第十任院长。任职期间,长达13年,他敢于革新,敢于走在前列。他创立了“研究生预备班”,亲自走遍祖国各地选拔人才,为美术学院带来了众多年轻才俊;他积极推动环境艺术、工艺设计等新兴专业的发展,建立了完善的设计学科体系;他力邀赵无极归国授课,创建了万曼壁挂研究所,引入了现代艺术的表达方式,倡导“传统创新、中西合璧”;他亲自推动了美术学院更名为“中国美术学院”,为象山校区的战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他常说:“艺术教育必须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
肖峰获“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
2024年,肖峰荣获“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颁奖词中赞誉他“将中国审美与西方绘画技艺完美结合,成就了其革命性的艺术生涯和艺术革命的人生”。为嘉奖肖峰在文化艺术领域的杰出贡献,杭州市政府特地设立了肖峰艺术馆,该馆由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负责管理,并得到中国美术学院的学术支持,同时属于西湖博物馆总馆体系。2025年4月9日,肖峰决定将他与宋韧共同创作出的503件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无偿捐献给国家,并安排在肖峰艺术馆进行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