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中新社在吉隆坡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及外交部长王毅于10日抵达吉隆坡,参加了东盟与中日韩(10+3)外长会议。
王毅指出,自10+3合作机制成立以来,我们不断加强危机应对的能力,推动经济一体化的步伐,共同努力培育发展的新动力,在各领域的合作成果显著,为东亚地区成为全球最具生机和活力的区域提供了有力支持。
王毅指出,目前东亚地区合作的整体态势是积极的,将发展作为核心、将合作作为主流已成为趋势,然而,我们仍需应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的冲击,以及某些大国滥用关税等挑战。在形势愈发复杂的情况下,10+3合作更应排除外界干扰,携手共进,不断加强合作活力,增强发展的抗风险能力,持续推动区域一体化向前发展,共同打造我们的美好家园。为此,中方针对下一阶段的合作提出了四项建议。
首先,致力于打造一个融合发展的东亚地区。东盟、中国、日本和韩国凭借各自的资源与产业优势,已建立起一个互惠互利、高效运转的区域经贸体系。贸易战不仅推高了生产成本,还破坏了供应链的稳定与畅通,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我们必须坚决抵制“筑墙设垒”的行为,保护好共同发展的“生命线”。中国愿意与各方共同努力,认真执行领导人声明,持续深化产供链的互利合作。我国与东盟国家已圆满结束自贸区3.0版本的协商,我们愿意根据《东盟共同体愿景2045》中明确的务实合作重点领域以及《东盟互联互通战略规划》,积极寻求更多的合作机会。同时,我们期待能够迅速推进中日韩自贸区的谈判进程,并确保《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得到高效实施。
二是致力于打造一个强健且具有韧性的东亚地区。需精心规划区域财金合作的未来发展路径,增强清迈倡议的多边化实施效果,充分发挥10+3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的功能,推动区域本币债券市场的成长,并加强区域金融安全网的构建。中国方面愿意与各方一道,在强化10+3大米紧急储备体系的基础上,共同研究机制创新,以提升区域粮食安全合作的层次。
第三,致力于打造充满创新活力的东亚地区。我们要把握住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契机,以创新作为推动转型的动力。今年,我国已经启动了10+3绿色技术合作与对话网络项目,并且计划组织10+3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论坛、数字经济研修班以及清洁能源圆桌对话等活动。我们愿意与东盟各国在人工智能、数字和绿色等众多领域加强合作。
四是致力于构建人文交流紧密的东亚地区。我们将积极推进“亚洲校园”项目,以加强10+3国家间的学生交流与人才培育。在本年度,我国将承办10+3移民管理政策的高级别研讨会,并开展针对老龄化问题的能力提升培训。此外,还将举办10+3青年科学家论坛以及媒体合作研讨会等一系列活动,旨在为巩固东亚合作的民众支持基础作出积极贡献。
王毅指出,我国经济在稳步前进中不断向好,朝着优质和创新的路径发展,彰显出显著的弹性和巨大的发展势头。不管外部环境发生何种变化,我国经济持续向好的根本态势不会改变,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完善的产业体系所带来的优势不会改变,推动高质量发展和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政策导向也不会改变。中国愿意凭借自身的稳定与发展,为地区共同进步注入新的活力,创造新的发展机遇,携手共创东亚地区更加辉煌的未来。
东盟各国外交部长对中日韩三国外长会议的圆满举办表示祝贺,并对中日韩三国维护东盟核心地位的做法表示高度评价。他们认为,10+3合作机制是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际应运而生的,其合作成果显著。面对当前单边主义趋势抬头、关税和贸易壁垒不断增多、地缘政治局势紧张的局面,10+3合作显得尤为重要,应当继续发挥其战略引领作用,推动地区内的包容性发展和持久和平。各参与方均赞同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落实,致力于强化区域金融安全体系,提高粮食安全领域的协作标准,同时针对深化人工智能、数字化转型等领域的创新协作,打击跨国犯罪等安全领域的合作,以及促进社会人文交流等方面提出了多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