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岁抗癌博主“橙子”因直肠癌离世的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潇湘晨报报道,4月8日,“橙子”姐姐在社交媒体上发文,悲痛地宣布妹妹已于4月3日离世。姐姐透露,妹妹在生命的最后半年饱受病痛折磨。据悉,“橙子”出生于1995年,年仅29岁。2022年7月,她被确诊为直肠癌中晚期,不幸的是,由于误诊,她错过了两个月的最佳治疗时机。
治疗期间,她反复强调“我们必须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并劝诫众人“务必戒烟戒酒,避免熬夜,别让情绪郁结,尽量减少外卖的摄入。”
有这4种症状的人知名旅游博主直肠癌去世 年仅38岁,肠癌风险大
为了探究早期发现结直肠癌的征兆和警报信号,2023年,《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杂志》发表了一项研究成果。该研究指出,若在确诊前的三个月至两年间,患者出现腹痛、粪便带血、腹泻以及贫血等症状,则50岁以下人群患上肠癌的可能性将显著上升。
研究截图
该研究运用了回顾性研究方法,旨在分析早发性(即50岁以下)非遗传性结肠直肠癌的早期识别。研究者筛选出了17种相关体征与症状,并最终发现,在确诊前的3至24个月期间,有四种症状尤为显著。
1、腹痛
2、便血
3、腹泻
4、贫血
患者若出现其中1种、2种或至少3种这些症状,其面临的风险将分别提升至1.94倍、3.59倍以及6.52倍。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关联在年轻患者群体以及直肠癌患者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在这些患者中,大约有19.3%的人是在确诊前的3个月到2年期间首次感受到症状,而另外大约49.3%的患者则是在确诊前的3个月内首次出现症状。
健康时报资料图。任璇摄
总的来说,这些征兆或许是结肠直肠癌初期的迹象,一旦这些征兆持续超过两周或者出现加剧,便应立即咨询医生的意见。
预防肠癌,4个生活习惯要避免
1、久坐不动
王文玲,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腹部肿瘤科的主治医师,曾在《健康时报》上发表文章指出,部分人群习惯于长时间保持坐姿,缺乏活动,这导致肠道蠕动能力减弱和速度降低。在这样的情况下,粪便中的有害成分,包括致癌物质知名旅游博主直肠癌去世 年仅38岁,在结肠内停留时间延长,并对肠黏膜产生刺激。此外,久坐还可能引起腹腔、盆腔以及腰骶部的血液循环不畅,进而削弱肠道免疫屏障的功能,这些因素共同提高了大肠癌的发病风险。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肛肠科的王元钊主任曾在《健康时报》发表文章,提出建议称,人们应尽可能每周进行三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的运动。这样的运动量能有效减少肠癌的风险,并且有助于将易癌变的肠道息肉数量降低至原来的三分之一。
2、吸烟喝酒
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发布的《烟草影响下的身体》报告中指出,吸烟与超过十种的癌症有关联,而且吸烟者患上结直肠癌的可能性显著高于非吸烟人群。
过度饮酒被视为引发结直肠癌的潜在风险。《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0)》中记载,相关研究显示,若每日酒精摄入量每提升10克,结直肠癌的患病几率便上升7%。
健康时报资料图。任璇摄
3、吃得太“好”
王元钊在健康时报发表文章指出,肠癌的发生与环境因素、生活习惯密切相关,特别是与饮食习惯有着直接的联系。所谓双高食物,即富含高动物蛋白和高脂肪的食品,我们应当尽量减少这类食物的摄入。此外,还应减少精粮、腌制食品以及烟熏食品的食用,并尽量避免接触烟酒。
《指南》指出,膳食纤维、全谷物以及乳制品的摄入有助于预防结直肠癌。因此,建议日常饮食中适量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摄入。这些食物富含丰富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通过增加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量,能够有效减少肠癌的风险。
4、腰围太粗
《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0版)》中指出,体重过重被视为诱发结直肠癌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
王元钊医生在健康时报的发表文章中指出,腹型肥胖的人群属于某些癌症的高风险群体。以直结肠癌为例,肥胖便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腹部脂肪的积累会导致肠道蠕动速度减慢,致癌物质与肠壁接触的时间因而延长,从而显著提升了患肠癌的风险。
《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中的内容,由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进行图文展示。
本文综合自:
早期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标志和症状。发表于《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杂志》。2023年8月8日;第115卷第8期;页码909-916。文献编号:10.1093/jnci/djad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