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具有治疗疾病的功能,然而若使用不当,却可能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近期,福建厦门的一家医院接收了多起因药物使用不当引发的药物性肝损伤病例。
今年已满十九岁的小王近期不幸患上了感冒,并且体温持续升高。他尝试了阿咖酚散、奥司他韦胶囊以及玛巴洛沙韦片这三种药物进行治疗,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在服用药物后的第四天,他开始感到恶心和腹胀等不适,于是立刻前往医院进行了检查。
据调查,阿咖酚散是一种用于治疗感冒的复方药物,其中含有用于退热和镇痛的成分乙酰氨基酚,但若服用过量,则可能引发药物导致的肝脏损害。此外,奥司他韦与玛巴洛沙韦均为抗病毒药物,二者不建议同时使用。
福建厦门:患者同时服用两种感冒药 引发急性肝损伤
在福建厦门的众多医院中,近期接诊的病例中有一位患者,他正在同时使用两种药物来治疗感冒。不幸的是,他被确诊患有急性肝功能损伤。这位患者原本就患有肝病,而这次不当的用药又加剧了对肝脏的损害。
医生指出,该患者患有慢性乙型肝炎,必须持续稳定地使用抗病毒治疗,然而患者却擅自中断了治疗。随后,乙肝病毒在体内被重新激活。在此期间,他还同时服用了两种感冒药物,这种做法很容易导致肝脏功能受损。
医生指出,在感冒期间自行用药、药物叠加使用,对药物可能造成的肝脏毒性认识不够充分,由此导致的肝脏损伤病例并不罕见。
专家提示服用药物注意事项
在生活中,关于服用药物,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日三次”服药是三餐前后吗?“一日两次”是早起和睡前吗?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学部副主任药师李潇潇指出,“一日三次”并非指一日三餐,而是指每隔8小时服用一次;而“早晚两次”的服用方式通常指的是早上8点钟服用一次,下午4点钟再服用一次。
“空腹服药”“餐前服药”“餐后服药”分别都是怎么服药?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学部副主任药师李潇潇指出,“空腹服药”指的是在餐前一小时或餐后两小时内用药;“餐前服药”则是在餐前半小时内用药;“餐后服药”则是在餐后半小时内用药。
用牛奶送服药品会更健康吗?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学部主任药师杨毅恒指出,牛奶富含蛋白质,因而具有营养价值。然而,蛋白质能与众多金属离子结合,形成不易溶解的化合物,进而影响药物的效果。因此,除非药物说明中特别指出可以用牛奶服用,否则在服用其他药物时,应避免使用牛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