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9日,郑州出现了一起备受关注的突发事件。当日,23家酒店的负责人集体前往市场监管局。这一场面之壮观,以至于现场安保人员曾一度误以为遭遇了黑帮组织。携程平台算法存在的问题引发了连锁反应,不仅商家,消费者也普遍感受到了痛苦与困扰。
商家之痛
2025年,郑州酒店业普遍遭遇携程算法带来的困扰,对此的抱怨之声此起彼伏。据一家连锁酒店负责人透露,该系统在顾客完成支付后,会未经告知自动从其账户中扣除15%的所谓“技术服务费”。郑州一家五星级酒店的经理指出,其“智能调价系统”于凌晨2点自动将房价下调25%,单次调整便导致酒店损失高达12万元。商家若尝试关闭此功能,还将面临流量降权的警告。
消费陷阱
2025年6月,上海的白领李薇,身为携程黑钻V8会员,在同一家酒店进行预订时,其支付的费用比一般会员高出317元。与此同时,新注册用户在搜索过程中发现的价格往往更低,有时甚至可以低至40%。针对这一现象,携程的客服人员给出了说明,称这种价格差异是为了向李薇提供更为优质的套餐服务。自李薇开始搜索酒店信息起,系统便启动了对她消费数据的追踪,并基于此数据建立了一套针对她的个性化价格陷阱。同时,系统还会采用历史价格进行对比,并通过弹窗等形式向消费者施加心理影响,进而促使消费者转向其他预订平台。
法规无力
《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自2024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规定中明确表明,任何平台不得干预商家的定价决策。然而,携程公司并未调整其行为。即便在法律和法规的严格约束下,算法的垄断现象依然广泛存在,且未受到有效控制。在这样的不公平市场条件下,商家们依然遭遇着严重的挑战,不得不持续付出努力以应对。
商家反抗
郑州酒店业者共同研发了“价格监控机器人”,该系统能够实时对比携程等竞争对手的价格,并对异常情况自动发出警报。此外,一些商家在客房内放置了二维码,引导消费者通过官方途径进行预订,以此绕过平台的流量入口。某连锁酒店采用此系统后,携程的佣金比例从25%降至18%,每年可节省成本超过400万元。
网友对策
“反杀熟联盟”成员们归纳了一套应对策略,涉及交替使用手机、平板及电脑进行搜索。据实验结果显示,通过更换设备并采用虚拟定位技术,同一航班机票价格可能存在高达580元的差异。这些非常规方法为消费者在算法筛选中提供了一定的应对之策。
回归本质
算法在执行计算任务时,使得该平台转变为“数字掠夺者”,个体难以保全自身利益。在当下,律师或许会遭受不公正的对待,而未来,普通职员也可能面临相似的境遇。此刻,算法应当回归其工具属性,与此同时,平台亦应严格遵守市场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