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市场正处于激烈的竞争状态,尽管订单量表面上呈现出旺盛的活力,但实则暗藏波涛汹涌。众多商家与品牌的心态正在经历着逐步的变化。关于这场竞争的未来走向,其具体的发展趋势究竟会怎样?
淘宝闪购入局
4月30日,阿里巴巴对其子品牌即时零售服务进行了名称变更,将“小时达”更名为“淘宝闪购”。这一举措标志着该公司正式加入即时零售领域的竞争。据淘宝闪购项目组员工透露,公司选择此时进入市场,目的是为了节省大量营销资金,并将这些资金直接用于消费者补贴。同时,京东已经减少了针对消费者的补贴,这一举措使得淘宝闪购的加入显得格外引人瞩目。
单量屡创新高
7月5日,美团公布数据,当日即时零售订单数超过1.2亿笔,餐饮类订单数更是达到了1亿笔以上。与此同时,淘宝在激烈争夺外卖市场占有率的过程中,亦显露出了对“即时零售”领域的浓厚兴趣。据LatePost报道,7月12日,马云设定了一项目标,即淘宝闪购的订单量需保持稳定在8000万单之高,同时他强调,必须首先夯实基础,接着再逐步推进。自6月18日实物电商进入淡季以来,尽管7月份的补贴措施有所加强,但这并未对淘天的核心业务造成显著的消极影响。
商家态度生变
在第二周的激烈市场竞争阶段,奶咖品牌对其补贴策略进行了调整。据知情人士透露,从战局初期订单量的显著提升来看,舆论所带来的风险为品牌带来了额外的挑战。奶咖产品凭借其高标准化、低廉的价格和较高的回购率,成为推动订单增长的有力支撑。然而,品牌并未盲目跟从市场潮流,而是采取了谨慎的态度,对即将推出的单品进行精挑细选。
连锁品牌考量
高标准化连锁企业在外卖业务领域持较为宽松的态度,其意图在于借助网络平台吸引更多消费者。据汪国玉透露,南城香在面临外卖市场竞争后,日销售额显著提升,增幅达到30%至35%,然而,店内餐饮的销售额并未同步增长,部分店铺甚至出现了销售额下滑的现象。连锁企业需在外卖带来的客流和店内餐饮业务的增长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
双方目的差异
仝志斌指出,美团公司致力于推广即时零售用户知识的广泛传播,而阿里巴巴则致力于吸引更多用户并打造高频消费的购物平台。这两家公司在市场竞争的焦点和各自所处的成长阶段上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直接导致了它们在策略上的选择。淘宝以高投入策略进入市场,这一举措需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以吸引更多消费者,并且,大型消费平台的最终确立亦需要持续的密切关注。
未来走向待察
在当前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环境里,不同参与者受到的影响程度各异;即时零售业亟需引入餐饮外卖服务以巩固其用户群体。淘宝闪购的订单量能否维持稳定尚存疑问,商家与品牌在利益与风险之间如何权衡,外卖市场的未来走向依然充满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