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氪汽车因“新车当二手车卖”事件备受公众关注,消费者所遭遇的困境与极氪方面的应对措施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分歧加剧了事件的关注度,并引发了公众的深入思考。
车主购车遇蹊跷
今年六月,浙江地区的极氪品牌直营店接待了陈小姐(化名)的购车需求。陈小姐支付了5000元作为订金,并选择了极氪001车型。然而,购车合同中明确指出,所谓的“卖方”并非极氪官方制造商,而是厦门欧行汽车有限公司。陈小姐进一步核实发现,这辆被称为“新车”的车辆已经购买了交强险,并且车辆登记在厦门欧行公司的名下。这一发现使陈小姐认为,极氪在销售过程中可能存在隐瞒事实的行为。
协议背后的疑虑
厦门欧行与极氪汽车制造商在股权上并无直接关联。其官方直营店销售的车辆属于第三方品牌,这一事实让陈小姐感到不解。经过陈小姐的持续要求,极氪官方直营店在半个月内给出了解决方案:消费者可在官方应用程序上重新提交订单,并退还已支付的定金,不过,消费者将无法获得原本的9000元优惠。然而,这一方案并没有完全打消陈小姐的疑虑;相反,它让她觉得自己的合法权益并未得到充分的保护。
极氪回应展车说法
7月20日午后,极氪公司对于红星资本局的报道进行了正式回应,强调报道中提到的车辆均为市场上可正常销售的展示车型。这类展车通常在库房中存放3至5个月不等,在销售过程中会明确标注出因展示历史或存放时长而提供的折扣。这一做法与二手车交易存在本质区别。极氪方面指出,此类行为系商业活动中的常规做法,但陈小姐却觉得极氪的回应并未与她的购车情况相吻合。
销售隐瞒引不满
陈小姐指出,在购车环节中,极氪的销售人员并未如实告知该车辆为展车,而是将其描述为库存车。同时,新车所购买的交强险以及与第三方签订的合同等重要信息,均在支付定金前并未向她进行透露。这一情况导致她认为,在未充分了解的情况下,自己做出了购车决定,并认为自己的知情权和选择权遭到了侵犯。
数据背后的猜测
中国证券报对2024年极氪在各大城市的月度交强险销售数据进行了汇总,发现12月份的销量为2.92万辆,这一数字超过了官方公布的2.72万辆交付量,成为年度最高。极氪的总部位于厦门,有专家指出,此举可能是为了优化财务状况,通过向第三方企业大批量批发新车以增强业绩。
彻查改进待成效
极氪公司已设立专业团队,对相关事项进行了详尽调查与改进,力求持续提升消费者的购车体验。但陈小姐对极氪的处理结果表达了不满,她认为极氪所展示的车辆与她所购车辆并非同一生产批次。至于极氪能否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并使消费者满意,目前还需持续关注。
在本次极氪事件中,消费者与制造商的立场存在分歧,双方对于极氪是否存在隐瞒销售行为的问题,您的看法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