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4日,在浙江嘉兴,众多游客纷纷来到南湖革命纪念馆,与红船雕塑留下珍贵的合影留念。(摄影资料:视觉中国)
踏足浙江嘉兴南湖景区,追寻百年大党风华正茂的“青春密码”,体会“红船精神”;走进四川甘孜泸定桥,领略“大渡桥横铁索寒”的惊险,从长征精神中汲取前行的动力;漫步上海,探访革命旧址、伟人故居等红色景点,追寻深植于城市血脉的红色基因……随着“七一”的临近,各地红色旅游热度攀升,游客们参观革命遗址、聆听红色故事,在旅途中深刻感受家国情怀。
历史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正是因为我们对其的铭记;而精神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则得益于其传承。近些年,众多地区的旅游管理部门积极挖掘红色资源的丰富内涵,开发了一系列面向年轻人的文化旅游产品,不断增强了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并成功打造了一系列具有独特魅力的红色旅游体验项目。
科技的力量不断拓宽了游客的体验边界。在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通过全息投影、虚拟现实、三维动画以及多媒体声光等现代数字技术,长征之路得以以数字化形式全景式地重现;而在上海中共一大纪念馆,VR技术的运用打破了时空的界限,打造了一堂互动式的沉浸体验“党课”,让观众仿佛穿越回1921年的上海,亲身感受一场充满现场感的“初心之旅”。
红色旅游的热潮不断攀升,随之而来的是红色文化创意产品备受年轻一代的青睐。众多红色景点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深层含义,主动丰富红色文创的消费体验,极大地满足了游客将红色记忆带回家的愿望,促使红色文化更加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
甘肃省新华书店所属旗舰书城西北书城文创区。受访者供图
孟女士在今年的夏日踏上了甘肃之旅,西北书城的文创区域让她眼前为之一亮,“那些红色文化创意产品真是让人无法抗拒!‘起草《共产党宣言》’的纸雕作品,设计上既精致又巧妙,而且通过手机NFC技术‘碰一碰’就能听到有声书籍,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汲取了知识,非常适合放在办公桌上。”
在“七一”佳节临近之际,众多红色旅游目的地吸引了大量游客,场面热闹非凡;各类活动丰富多彩,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为红色旅游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更加精彩纷呈。
重庆沙坪坝区的磁器口古镇内,一部名为《重庆·1949》的红色舞台剧通过旋转舞台、裸眼3D动态全景音画等高科技手段,巧妙地带领观众穿越至那个充满硝烟与英雄辈出的时代。
踏入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映入眼帘的是400多幅珍贵的影像资料、220件历史文物,它们共同勾勒出长征的辉煌轨迹,引领游客逐一探寻长征路上每一项关键抉择、每一场惊心动魄的战役。
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内,文创产品以馆舍的建筑风格为设计源泉,包括文具、服饰、潮流玩具以及日常用品等众多品类,既融合了艺术美感又注重实用功能,使得红色文化得以以更加生动、逼真的形式融入民众的日常生活……
新兴场景和业态层出不穷,红色旅游的发展势头迅猛,正逐渐驶入高速发展的轨道。随着夏日的临近,以“研学游”和“亲子游”为主的旅游方式成为大众出行的首选,红色旅游市场预计将迎来一波新的消费热潮。
促进红色旅游向高品质发展,首先,要将抽象的革命精神转化为具体的创新产品,以此提升游客对红色旅游的体验感和吸引力;其次,要深化数字化支持,借助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构建全新的旅游体验、经营模式和产业链,推动红色历史文化的数字化保存与活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