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位于通渭县常家河镇的地区,一位学子在刘满仓这位通渭影子腔的传承人精心指导下,展开了皮影戏的表演。
在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常家河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皮影戏(通渭影子腔)的著名传承人刘满仓,在收割完自家的麦子之后,便开始利用农闲时光,穿梭于各个村落之间,为村民们献上精彩的皮影戏表演。
通渭影子腔在甘肃定西、天水、陇南地区广为流传,它是一种利用兽皮或纸板制作的人物剪影来演绎故事的民间戏剧形式。现年60岁的刘满仓,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农民,自幼受到祖父的教诲,自12岁起便开始学习皮影戏,并跟随祖父一同登台表演。经过数十年的钻研和实践,他已精通皮影戏的各项技艺,并且搜集整理了超过一百本散布在民间的皮影戏剧本。2018年被认定为通渭影子腔的代表性传承人。
除从事农业活动外,刘满仓还热衷于赴陕西、河南、广东等省区进行实地考察与学习,借此契机不断提升个人技艺。在此过程中,他亦通过义务演出、走进校园等多种途径,大力推广通渭影子腔,期望这一传统民间艺术能够重获生机,绽放新的光芒。
新华社发(王克贤摄)
7月1日,刘满仓,作为通渭影子腔的传承人,在通渭县常家河镇固堆河学校向学生们传授皮影操纵技艺。
7月1日,位于通渭县常家河镇的地区,刘满仓,一位通渭影子腔的传承人,正在对影件进行整理,为即将到来的表演做着准备。
7月1日,刘满仓,这位通渭影子腔的传承人,正在自家位于通渭县常家河镇的院子里,进行小麦的晾晒工作。
6月25日,通渭县常家河镇迎来了刘满仓,他是当地著名的影子腔传承人。这一天,他特意为村民们献上了一场精彩的皮影戏表演。
6月25日,通渭县常家河镇,刘满仓,一位影子腔的传承人,正在自家的屋内精心雕刻皮影戏的影件。
6月25日,通渭县常家河镇,刘满仓,一位影子腔的传承人,正在家中细心地为皮影戏的各个部件涂上鲜艳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