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人庆
夏日的微风,携带着山林独有的清新与凉意,自山顶滚滚而下,于深邃的山谷中盘旋。纵然春日的繁花盛宴已悄然谢幕,然而,星星点点的野花犹如散落的细小星辰,在郁郁葱葱的景象中,悄然绽放出一片令人心动的绚丽色彩。
尧山被誉为华夏始祖尧的最初居住地,其名源于刘累后裔在此地祭拜祖先并建立尧祠。郦道元在《水经注》中严肃记载:“鲁县在西山设立尧祠,故称此地为尧山”;而古代地理巨著《山海经》则以绚烂的笔触描绘了“大尧之山”植被繁茂、野兽奔跑的壮丽景象。尧山亦为平民圣人墨子的出生地。宋代诗人梅尧臣漫游此地,留下了“与野趣相宜,千山起伏连绵”的佳句。佳景遍布山间,僻径独自行走常感迷茫。霜降之际,熊攀树而升,林间空旷,鹿饮溪水。何处有人家?云层之上,传来一声鸡鸣——这绝妙之音,使得《鲁山山行》的诗意得以跨越时空,经久不衰。
我屡次攀登尧山之巅,春季赏花,夏季听松,秋季赏红叶,冬季观雪,每一次的相遇都带给我全新的体验,以及源自内心的强烈触动。尤为令我难以忘怀的,是那山间遍布的岩石。
尧山,亦称“石人山”,其名起源于古人对这座山峰的初次观察,彼时眼中映入的是众多栩栩如生的奇石,尤其是玉皇极顶处,那座形态逼真、俯视众生的石峰,让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石人山”这一美誉。
尧山的岩石,历经亿万年地壳的变迁,毅然挺立,密密麻麻地聚集如林,其中大的能形成一座座山峰、一堵堵石壁,小的或许像躺卧的牛、或许似沉睡的狮,甚至还有圆润的鹅卵石。风霜雨雪的洗礼,流水潺潺的抚摸,最终赋予了这些古老的见证者以灵魂、以形态、以深意。它们在沟壑之中、山巅之上,或是河道中央,成群结队地崛起,有的孤峰耸立,高傲地俯瞰天空;有的则聚集如军阵,仿佛千军万马在奔腾之中。漫步其中,眼前展现凤凰台之雄伟与飘逸,姐妹峰之豁达与舒展,大将军之威武与昂首,神指峰之峻峭与直插云霄,和合峰之紧密与默契,李太白之豪放与畅饮,蛤蟆石之宁静与守望,王母轿之静默与待发……更有那雄伟的石人峰、沉睡的睡美人、慈祥的送子观音以及壮丽的白牛城、高耸的千丈岩、蜿蜒的青龙背、巨大的巨蛙峰等,宛如天女散花般点缀其间,形态各异,或坐或立,或蹲或倚,神态栩栩如生。
雨滴落下,不妨来尧山一游。届时,你会惊奇地发现,那些沉默的巨石仿佛在吟唱。细雨沿着平滑的岩石表面或错综复杂的纹理缓缓流淌,雨珠在青苔和野花点缀的岩石上嬉戏跳跃。无法抑制的寂寞之风呼啸而过,树木摇曳,草丛波动,水流潺潺,云彩亦随风舞动。云雾聚集成簇,滚滚涌动,这边散去,那边又生,移动着,变换着,隐约可见的山峰宛如传说中的幻境、仙境……那些纹丝不动的石块,在明暗交替的天空下光影交错,静静地任雨水滑过表面,伴随着泉水的潺潺声,还有瀑布的轰鸣,低声吟唱着缠绵的情歌……此刻,尧山的每一块石头、每一滴雨、每一缕风,都唤醒了沉睡的诗意。
踏上尧山之旅,共赴一场与石头的浪漫邂逅。置身于尧山的怀抱,我们倾听石头的低语,任思绪飞扬,此时此刻,我们不再是匆匆过客,而是融入自然画卷中的独特一笔。对于游客而言,能与尧山相识相知,实乃一大幸事;而对于尧山来说,能走进无数人的心田,又何尝不是它最真挚的愿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