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对外公布了2024年上半年的经营成果,同时举行了相应的业绩说明会。
与往年的业绩总结会相比,本次会议的气氛明显更为轻松。吉利汽车的行政总裁和执行董事桂生悦直言吉利汽车上调全年销量目标至300万辆,他此次参加会议的心情并未像以往那样压抑沉重。得益于吉利汽车在销量、营收以及股价等方面的积极改善,公司有望重新迎来昔日的辉煌。
在报告期内,公司的销售额持续上升,营业收入达到了新的高峰。得益于成本的有效管理以及产品结构的持续优化,公司的毛利率稳步上升,净利润也实现了显著的增长。
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吉利的这份业绩报告令人意外。
营收首破千亿
财务报告揭示,吉利在上半年取得了1073亿元的营业收入,这一数字较上年同期增长了46.6%。在这其中,汽车及相关服务的销售收入高达874.8亿元,占总营收的81.5%,比去年同期的收入增长了45.1%。此外,三电业务、技术授权及研发服务等其他业务板块的收入也实现了增长,累计达到了198.25亿元。
这是吉利首次半年营收破千亿,销量提升是其中关键因素。
在上半年,吉利汽车的总销售量达到了95.6万辆,这一数字较去年同期增长了41%。在这其中,新能源车型的销量为32万辆,涵盖了吉利、领克以及极氪等多个品牌。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车型的市场渗透率也从去年同期的21.8%提升到了33.5%。
吉利银河系列在上半年实现了8.1万辆的累计销量,这一数字较去年同期增长了742%,平均每月销量超过了一万辆;领克品牌上半年的总销量达到了12.6万辆,同比增长了53.6%。在领克品牌中,新能源车型的销量累计达到了6.4万辆,占据了总销量的50.9%。极氪品牌在上半年共完成了8.79万辆的交付量,同比增长了106%,并且在6月份单月交付量突破了2万辆。
销量迅速攀升,同时,极氪品牌上半年每辆车的售价已达到24.7万元,这一成绩使得公司营收达到了35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了60%,这一比例几乎占据了吉利集团总营收的三分之一。
桂生悦作出预测,指出在未来的每半年,吉利都将刷新其销量纪录。鉴于对今年自身发展的坚定信心,吉利决定将全年的销量目标提升至200万辆。
在毛利率方面,得益于吉利在二季度加速降低成本,同时新产品的推出使得上半年产品结构得到优化,单车收入实现了同比增长,具体数值为0.44万元,达到10.54万元。这一系列措施共同作用,使得吉利的毛利率同比提高了0.7个百分点,最终达到15.1%。
公司上半年实现了营收的增长,保持了较高的毛利率水平,其股东应占溢利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增幅高达574.7%,最终达到了106亿元。
此外,吉利汽车在上半年实现了分销级销售费用的显著增长,增幅达到了33%,总额达到了63.3亿元。公司方面表示,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旗下新能源汽车品牌和产品系列的渠道拓展及市场营销活动的持续深入,此外,出口业务的增长也推动了分销级销售费用的上升。
在研发方面,上半年的研发总投入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7.9%,达到了70亿元,这些资金主要投入到新能源智能化技术的研发中。自今年起,吉利不断推出新技术,如雷神动力、银河FlymeAuto智能座舱系统以及神盾短刀电池等,这些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旗下车型,显著提升了吉利的智能化水平,从而增强了其在该领域的“话语权”。
继续“反内卷”
自今年起,我国汽车行业内部竞争加剧,呈现“内卷”态势,吉利集团高层多次公开发表言论,对此现象表示反对。针对这一局面,吉利集团采取了多元化策略,旨在国内市场积极应对“内卷”现象,同时在国际舞台上寻求突破,以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助力企业取得胜利。
在最近的业绩会议上,吉利汽车集团首席执行官淦家阅就国内市场所出现的“价格战”问题再次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这种价格战对未来企业的运营会产生显著的影响。吉利汽车集团一直秉持着市场定价的原则,确保每一款产品都遵循这一法则。目的在于确保产品在市场上具备竞争力,同时保障消费者的利益不受损害。公司不仅致力于保持产品与技术的领先地位,而且积极在质量、服务、道德等方面展开竞争,确保客户的长期利益不受损害。我们坚持做到两点:一方面,确保产品具备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严格控制产品的成本。
桂生悦分享了他对国内市场“内卷”现象的个人感悟:汽车行业的竞争焦点在于企业是否拥有盈利能力,这一能力与企业的核心技术、规模以及长期积累密切相关。他不禁感叹:“很难想象一家汽车企业长期无法盈利,且在接下来的几年内也看不到盈利的希望,它还能维持生存吗?”在他看来,吉利的盈利能力正在逐步恢复。鉴于中国市场的激烈竞争态势,吉利展现出了更强的信心和底气。
实际上,吉利并未能彻底脱离干系,之前该公司推出的“卷”系列产品同样引发了公众的广泛讨论和争议。
8月13日,极氪品牌推出了2025年款的001和007两款车型。在这两款新车型中,2025款极氪001在2024款的基础上进行了全方位的升级,而令人惊喜的是,尽管进行了升级,其售价却与2024款保持一致。然而,这一发布距离上一款新车的发布还不到半年的时间,这一情况不禁引起了老车主们的不满情绪。
数日后,极氪智能科技的首席执行官安聪慧公开发表了回应,他指出,极氪的确在与用户进行前期沟通方面存在不足,这导致了部分老用户的不满和批评;至于产品的快速更新,极氪的初衷和目的是为了让用户能够迅速感受到新技术的更新换代。关于未来产品的发展规划,他作出承诺,全新极氪009以及2025年的极氪001和极氪007,自产品正式推出后,在接下来的十二个月内,暂无年度升级的打算。不过,对于产品颜色和可选配置的调整吉利汽车上调全年销量目标至300万辆,尚无确切限制。目前,极氪在动力系统、智能座舱以及智能驾驶等硬件技术方面已基本完成布局,未来一年,我们将重点关注软件的迭代升级。
出口目标调至38万辆
加速海外布局,或是吉利对抗“内卷”的另一方式。
在上半年,吉利汽车成功出口了19.74万辆,这一数字较去年同期增长了67%,同时,其12款高端产品在30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上市。基于此,吉利公司对出口目标进行了调整,将原本设定的33万辆提升至38万辆。
淦家阅指出,吉利公司计划采取多样化策略来促进其国际业务的增长,不断激发墨西哥、中亚五国等具有巨大潜力的市场活力,同时迅速扩大在越南、澳新、印尼等新兴市场的业务版图。
数据表明,吉利已在全球76个国家建立了超过650家的销售与服务网络。在这其中,领克品牌在上半年成功进军了阿塞拜疆和菲律宾市场;而截至6月30日,极氪品牌也拓展到了瑞典、荷兰、阿联酋、墨西哥等近30个国际主流市场。
随着欧盟对中国出口车辆所征收的关税发生变动,将产品出口至欧盟市场面临了新的挑战。
8月20日,欧盟委员会公布了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最终裁决结果,涉及比亚迪、吉利和上汽等三家企业,它们分别被征收了17%、19.3%和36.3%的反补贴税。
在业绩发布会上,吉利控股集团首席执行官李东辉强调,吉利始终致力于欧洲市场的拓展,并为当地创造了数以万计的工作岗位,并且将严格遵循各国的法律和规定。对于欧洲市场,吉利控股集团计划采取多元化的市场策略和产能布局,包括利用沃尔沃、LEVC、路特斯的制造基地,或与全球的合作伙伴携手,以灵活的方式实现产能的规划和部署。
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市场,吉利在将来都将遭遇诸多挑战,而如何凭借现有的战略布局来巩固其市场地位,这或许将成为公司需要深思熟虑的核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