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这座城市,以煤炭开采为主导,其工业结构中传统产业曾占据超过八成的比重。在新型生产力发展的视角下,长治积极进取,努力推动传统产业向绿色化方向发展,新兴产业向产业链延伸,优势产业向集群化升级,以此地的亮点为整个区域的发展增光添彩。此处孕育了“炭中抽丝”这一科学前沿的,不断探索半导体领域的可见与不可见之光,同时,凭借“只此青绿”的理念,打造了优越的发展环境,塑造了一流的产业生态系统。长治市的发展趋势明显,聚焦于高端、智慧、绿色三大方向,成为该市经济进步的直观体现。在今年上半年,该市实现了1195.7亿元的GDP,同比增长1.7%,位居全省第二;在1月至7月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563.8亿元,同比增长7.3%,同样位列全省第二;其中,产业类项目投资达到361.4亿元,同比增长27.7%。
纵深推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从煤炭大市迈向能源强市
步入长治的余吾煤业调度指挥中心,眼前109平方米的巨幕上,清晰展示着井下人员的动态和设备的工作状况,所有系统的生产数据都在实时共享。该平台作为统一的智能综合管控系统,实现了生产经营全流程的一体化协同管理,能够智能化地精准采集矿山数据,通过网络进行传输,并规范地集成,实时而细致地感知到安全、生产和运营的“心跳”与“脉搏”。 煤炭是长治的传统主导产业,也是求变图强的重要支柱。长治市致力于构建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化能源供应网络和全国能源消耗低洼区,全面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及煤炭稳定供应能力。在1月至8月间,全市原煤产量达到了1.08亿吨。同时,智能化和绿色矿山建设也同步推进,已累计建成215个智能化采掘作业面和17座智能化矿井。此外,还实施了22座绿色开采矿井项目,煤炭先进产能占比已高达95%。
长治,作为我国首批老工业城市及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区域,坐落于太行山脉深处,在资源流动、产业布局、发展动力等方面存在固有的不足。那么,资源型城市该如何完成这场“大象转身”的华丽蜕变呢?长治市自今年起,致力于实现“双碳”目标,全力推动绿色低碳的转型进程,稳步推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的试点工作,加速对传统能源与新能源的清洁能源进行优化整合,同时,协调推进降碳、减污、增绿和经济增长,着手规划新型能源体系的建设,努力从能源大市向能源强市加速转型,提升发展速度。此外,加紧建设国家级煤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基地,促使煤炭产业从单纯的燃料用途向原料、材料以及终端产品领域转变。以推进高端精细煤化工产业为核心,促进煤焦油中高价值成分的提炼、将粗苯转化为医药中间产品,借助潞安化工和潞宝集团的力量,拓展焦炉煤气、粗苯、己内酰胺至尼龙新材料等高端产业链的发展;同时,充分发挥焦炉煤气、工业尾气制氢的资源优势,推动制氢与加氢一体化站的示范性建设,构建氢能产业的完整链条。
近期,潞城地区的仁和储能电站首期项目已正式启动运营,该举措标志着该地区在“源网荷储”综合一体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关键节点。潞城仁和独立储能项目顺利投运,屯留成功打造了我国首座电网级飞轮储能调频电站,襄垣的“源网荷储”一体化以及长子县的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项目也正加速推进。长治市以推进能源革命为核心,致力于实现“规模适中、安全稳固、绿色环保、创新驱动、效益突出”的发展目标,全面协调传统与新能源的发展,加紧构建现代化的能源供应系统。在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新能源产业的投资额达到了57.5亿元,同比增长了48.8%。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新质生产力聚势成形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我们需思考传统产业如何融入绿色低碳的发展潮流,以及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应如何进行开拓、培育和布局,这对于资源型老工业城市来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上党大地上,众多项目正有条不紊地推进,如日盛达光伏玻璃的扩产项目、安博泰克的创新药物研发、特瓦时能源的10万吨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项目、瑞君的10万吨锂电负极材料项目等,这些重点项目正稳步向前。龙芯中科作为核心,信创产业链持续扩张,凯松电子的高档电容器项目正加速推进。数据显示,今年前九个月,长治市高新技术制造业的投资总额达到了60.9亿元,这一数字较去年同期增长了58.6%长治县gdp,增速超过了工业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分别高出44.3和40.6个百分点。此外,其在工业投资中的占比也从去年的11.3%上升至15.7%,增幅为4.4个百分点。
长治市在LED、生物医药、光伏等新兴产业领域展现出迅猛的发展态势,并在培育新的发展动力上投入了巨大努力,这一观点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朱旭峰作出阐释。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一方面,长治市庞大的传统产业规模为新兴技术的应用提供了丰富的场景,另一方面,该市正以技术改造和数字化升级为关键手段,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从而催生了一系列新兴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另一方面,长治市借助“产学研用”的紧密合作以及“领军企业+配套企业”的联动机制,推动了产业集群的连锁式扩张,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价值创造能力也实现了显著提升。
长治致力于构建全国LED产业中心,全力推动LED产业向高质量转型,强化在LED光源和显示领域的行业优势,迅速攻克外延芯片、封装测试等核心环节,同时,依托应用端推动产业链的集中发展;同时,光伏产业正加速推进光伏玻璃生产线及深加工、金刚石线产能扩张等项目的建设,致力于打造一条完整的光伏产业链基地。针对钢铁企业的改造提升,致力于推进氢冶金技术,生产机器人专用钢材、高温合金钢材等新型冶金产品,同时集中力量发展高端纤维复合材料、铝镁合金等,着力推进碳基新材料、石墨及碳素制品等项目的建设。此外,还同步促进了医药健康产业的技术革新,以及正致力于围绕民用航空领域,助力通航产业实现翱翔天际的梦想。
科技创新构成了推动新型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在长治地区,我们正致力于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以及人才链的深度融合,这一举措正促使新兴产业、新型模式和新的发展动力蓬勃发展,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其中包括30项科技领域的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项目;国家级的光电检测、煤基合成油产品检测、植物提取与转化等创新平台的建立;以及特种钢、深紫外LED等中试基地的建设。这些举措正有力地推动着产业链上下游、大小微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
全力打造一流产业生态
创新型城市雏形初具
优质的产业环境,是吸引产业聚集、激发创新的沃土。在生态环境优越、发展环境优良的地方,资源便会汇聚,企业纷纷入驻,项目纷纷落地,发展的制高点也随之转移。长治市通过政治、产业、学术、研究、金融、中介、应用等“七要素”全面发力,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的深度融合,以创新生态为引领,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长治的LED产业作为一项新兴的主导产业,在行业内展现出强大的竞争优势。在此,我们创新性地实施了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产业政策机制,成功举办了四届紫外LED会议以及长治LED产业发展大会,并发布了《长治市激励LED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办法》。这一办法在制定过程中充分采纳了我们的建议,针对产业链中众多企业发展所面临的难题提出了有效解决方案,从而极大地增强了企业的信心和底气。山西高科华烨电子集团的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该公司将致力于优化项目布局,加快扩大生产和规模,并逐步对MLED COB新型显示技术的领域和产品结构进行完善,同时推动显示屏生产向更小间距的方向发展。
长治市依托其丰富的资源禀赋和独特的产业优势,聚焦于主导和优势产业,注重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发展。在传统产业中挖掘潜力,提升效益,同时,对新兴产业进行精确的战略部署。领军企业与关键项目在产业链的上下游环节持续拓展、补充和强化,从而孕育出一批具有高成长性和强大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目前,产业间的立体化、全方位互联互通持续深化,一个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具有强大韧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在过去三年里,长治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实现了90%、52%、40%的增速,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为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了强劲的内在动力。
加速培育核心主体,构建创新平台,强化产业链发展,吸引人才集聚,优化生态环境,通过科技创新驱动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促使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和资金链实现协同发展。该市陆续颁布了《长治市“十四五”期间构建一流创新环境,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规划》、《长治市科技项目计划管理办法》以及《长治市科技项目揭榜挂帅制管理具体实施细则》等多项政策,为推动创新驱动型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持。长治市致力于持续构建科技创新人才的汇聚高地,强调以“人才、项目、产业”为核心的发展方向。该市根据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灵活吸纳国内顶尖人才团队,新设立了35个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26个高校科研平台拓展基地。一系列结合高校科研成果与长治产业资源优势的特色项目已成功落地,众多科研成果在当地得以有效转化长治县gdp,为区域的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记者李家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