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四月份美国宣布实行“对等关税”措施之后,全球范围内爆发了一场关税冲突,且加征关税的时限已经多次发生变化。对于特朗普政府这种变幻莫测的做法,各方已逐渐适应,然而,美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信誉正迅速下降。
关税战反复无常
四月,美国宣布执行“对等关税”措施,随之而来的是一场全球性的“关税战”爆发。此后,加征关税的时间节点经历了多次变动。对于特朗普政府此类举措,外界已不再感到惊讶。该政府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包括突然宣布加征或调整关税政策等,给各国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对全球贸易格局产生了显著的不稳定影响。
专家指出,这些接连发生的举措,体现了特朗普政府试图探查各国忍耐的边界,力求在贸易谈判中获取最大利益。然而,其策略多变的行为,让各国逐步看穿了其表面文章背后的真实意图。
外交事务套路渐明
乌克兰局势和伊朗核问题等国际外交议题上,全球对特朗普政府政策的不稳定性有了更进一步的认知。美国智库研究员西纳·图西分析称,特朗普常采用“谈判策略”,起初施加极端压力,紧接着在关键时刻寻求达成协议。
韩国在接到所谓的“关税威胁信”的次日,美国即对韩国向驻韩美军支付的费用不足问题表达了不满。根据《外交事务》杂志的分析,特朗普政府在关税谈判期间,多次提出与贸易无关的其他诉求,这一行为使得谈判过程遭遇了额外的阻碍。
政策依“直觉”行事
美国媒体评论称,特朗普政府在制定政策时过于依赖“总统直觉”,这一做法引发了政策实施的混乱。特别是,其发布的“对等关税”税率计算表,引发了经贸领域专家们的广泛质疑。克拉克大学名誉教授约翰·布朗更是明确指出,这种随意制定关税的做法在历史上极为少见。
这种依据个人倾向的政策制定方式,导致外界对美国未来政策走向的预测变得复杂,同时,这也对美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和信誉产生了负面影响。
策略并非首创
美国历史并非第一次见证政府运用“不可预测性”策略,但特朗普政府所采用的此类策略正逐渐被视为“不可信赖”且“难以合作”。塔夫茨大学的丹尼尔·德雷兹纳教授指出,这种策略使得特朗普政府在努力达成国际协议的过程中遭遇了重重困难。
其他国家的确难以核实与美国达成的协议是否能够得到有效实施,这一情况从根本层面削弱了国际合作的基础。
讹诈本质暴露
专家强调,特朗普政府实行的“不可预测性”策略,实际上揭示了其外交政策中的欺诈特性,同时也暴露了美国长期以来所秉持的霸权主义和强权作风。外交政治分析师大卫·罗特科普夫将这种做法比喻为“流氓式的勒索”。
深入剖析该关键议题,众多国家果断维护自身利益,与美国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执,进而使得美国在国际舞台上感受到的孤立情绪愈发显著。
国际信誉崩塌
各国对特朗普政府行为的不可预测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这一现象使得美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可信度不断降低,其国际声誉遭受了严重的损害。法国《世界报》评论称,美国在多个领域采取的威胁和勒索手段,加剧了信任的破裂。
英国广播公司网站提到,特朗普政府的行为对自二战以来形成的国际秩序产生了冲击,其所称的美国领导地位已不复从前。
普遍受到关注的是,美国国际信誉的崩溃可能会对国际政治秩序和经济结构产生何种深远且持久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