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时节来临,根据中医理论,“春夏宜养阳,秋冬宜养阴”,夏至之时,阳气达到顶峰,而阴气刚刚开始生长,因此在养生方面,我们应当同时注重滋阴润燥。
特别是对于孩子们来说,夏至过后,气温升高,体内热气也随之加重,很容易出现内火旺盛的现象。这包括口腔溃疡、便秘、尿液颜色变深、情绪烦躁、睡眠质量下降等问题,这些都让家长们深感忧虑。
今日,我向家长们推荐了三种儿童茶饮,旨在帮助孩子调和阴阳、消散体内热气、减轻不适之感,家长们可依据孩子的实际状况来挑选适合的饮品。
1、竹叶茅根茶
这款茶非常适合那些表现出小便短黄、排尿不顺畅症状的儿童,它能够有效发挥清热和利尿的功效。
淡竹叶性味甘淡且微寒,具有清心火、利小便的功效;白茅根则能凉血止血、清热利尿。将这两种药材搭配使用,能够有效缓解孩子因内热所导致的泌尿系统不适。
取材于淡竹叶与白茅根,以热水进行冲泡,经过15分钟的焖煮后即可饮用。此茶可以分多次喂给孩子,有助于他们清热解毒、降火。
2、雪梨马蹄茶
部分儿童在体内有热气的情况下,往往还会出现口渴、喉咙干涩以及咳嗽但痰量较少等不适,在这种时候,雪梨马蹄茶便能发挥其独特的效用。
雪梨具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的功效;马蹄则能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将二者结合使用,可有效滋养孩子的呼吸系统,减轻燥热之感。
将雪梨去皮切块,马蹄去除外皮,加入适量的水,煮沸后转小火慢炖15分钟,待其冷却后即可让孩子饮用。其清甜的滋味,更能吸引孩子的喜爱。
3、麦冬玉竹茶
体质较弱、易上火的儿童,加强阴液和身体调养至关重要。麦冬能够滋养肺部阴液、增进胃部津液;玉竹则有助于滋阴润燥、生津解渴,这两者均能从根本上调整孩子阴虚火旺的体质状况。
麦冬与玉竹需加水煮沸,然后转小火慢炖15分钟,待其冷却后即可喂予儿童饮用。此法有助于提升孩子的身体素质,并有效降低体内热气生成。
家长需留意,儿童的脾胃功能尚未成熟,若过量饮茶,可能会使脾胃承受额外压力,因此应适量饮用,一般300至500毫升为宜。若孩子感冒发热或正在服用其他药物,饮用茶前务必先咨询医生,以防发生不良互动。
门诊真实改善医案
月初,门诊接待了一位6岁的小患者,家长反映孩子近期深受内热之苦。孩子不仅频繁出现口腔溃疡,疼痛难忍,以至于影响了进食,食欲也显著下降;此外,他还遭遇便秘问题,每隔数日才排便一次,排便过程异常艰难。夜间睡眠质量不佳,辗转反侧,情绪也变得易怒不安。
家长们试遍了多种手段,诸如让孩子饮用凉茶、服用清热药等,然而成效始终不尽如人意,病症反复发作。
我留意到孩子的舌头呈现红色,舌苔则是,经过综合分析,我认为孩子体内心脾有积热,火气上升,导致津液受损,进而引发了诸多热性症状。
于是开方:
生地黄、淡竹叶、通草、火麻仁、炒栀子、连翘、生甘草、黄芩、藿香、石斛、炒麦芽、乌梅等药材。
方解:
清热而不伤及脾胃:选用黄芩与连翘来达到清热效果,同时加入石斛和乌梅以保护胃部阴液,再配合藿香和炒麦芽来提振脾胃功能,从而避免苦寒药物对食欲的抑制。
兼顾通便:火麻仁润肠,而非峻下药,适合孩子。
酸甘化阴:乌梅+甘草组合生津开胃,改善胃口。
经过两周的调理,不久前再次就诊时,家长欣喜地报告,孩子的口腔溃疡症状已经显著改善,大便质地也变得柔软,夜间睡眠质量也有了明显提升。
在症状有所好转之后,我决定将汤药更换为中药膏方,原因在于膏方对孩子来说更易于接受,且适合进行长期的调养;此外,膏方的功效更为全面,有助于纠正孩子体质上的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