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至6日,申城市民与乐迷齐聚一堂,共同目睹——世界级盛事拜罗伊特音乐节首次踏上中国土地,瓦格纳的杰作《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作为“拜罗伊特在上海”三年计划的开篇之作,将在上海大剧院隆重上演。届时,指挥台将迎来许忠院长的亲自执棒,钢琴家也将同场献艺。上海歌剧院院长许忠将引领指挥棒,来自全球各地的顶级瓦格纳歌唱家们,以及世界一流交响乐团的众多声部首席,都将汇聚一堂。他们将在舞台上共同呈现一场长达近5小时的歌剧马拉松盛宴。
瓦格纳歌剧“专业户”集结
拜罗伊特音乐节,这一全球顶尖的古典艺术节,正式开启了“上海时间”。上海大剧院的总经理张笑丁披露,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引发了观演的热潮,这一现象并不仅限于本地,其中13.6%的观众来自全国各地,更有6%的海外观众参与其中。《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演出以及“拜罗伊特在上海”三年计划的实施,都将使得瓦格纳的纯正传统在上海的古典艺术领域中得以深入融合。
全球歌剧迷纷至沓来
拜罗伊特音乐节是瓦格纳艺术精神的正宗继承者,同时在乐迷心中被誉为“艺术圣地”。在许忠眼中,“拜罗伊特在上海”的三年歌剧项目不仅标志着中德文化交流的盛况,更是上海迈向世界级歌剧新中心、跻身亚洲演艺之都的关键举措。
此次,上海歌剧院的年轻歌唱家们与世界级的瓦格纳歌唱家同台献艺,上海的制作团队与国际顶尖的创作团队紧密合作,共同呈现了2022年版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于拜罗伊特音乐节。这不仅让中国的观众得以亲身体验拜罗伊特音乐节的魅力,同时也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瓦格纳歌剧爱好者纷纷前来观赏。
A组演员彩排现场(王凯 摄 下同)
为了使观众深入体验拜罗伊特音乐节的灵魂所在,上海大剧院特别策划了“艺术课堂”的特别活动——“申城变奏·瓦格纳歌剧的隐秘语言”系列讲座。此外,还安排了开放彩排、直播活动以及“瓦格纳歌剧瑜伽”等多种形式的公众参与环节,内容丰富多彩。
敞开心扉挑战“马拉松”
演出前夕,星光璀璨的演员团队已经全部到位,其中不乏德国的瓦格纳歌剧专才,以及来自美国和拉脱维亚的歌剧表演者。在见面会上,他们对于这部长达近5小时的巨作进行了深入交流。饰演特里斯坦的男高音叶林·凯夫坦率地表示:“演绎瓦格纳的作品需要将生理和情感推向极致,而特里斯坦与弦乐的哲学内涵则更需要演唱者与角色之间达到深刻的情感契合。”
谈及观众如何在长达5个小时的歌剧演出中收获更多,饰演伊索尔德的著名女高音丽丝·林德斯特伦表示,音乐的魅力在于其超越了语言、历史与时间的界限。观众或许会感到,自己对瓦格纳或德国文化并不熟悉,但当踏入剧院,沉浸在管弦乐的旋律与美妙的歌声中,他们便会发现,无需了解太多,只需敞开心扉,尽情去感受即可。这就是我作为歌者所能期待和给予的一切。”
埃吉尔斯·西林斯,这位在剧中扮演马克的低男中音,2023年才与上海歌剧院携手演绎了《罗恩格林》。他表示:“尽管此次剧目难度更高,但上海歌剧院的艺术家们依然展现出了卓越的演技。”凯·斯蒂弗曼,这位由库文纳尔主演的角色扮演者,抵达上海后立刻投入到排练中,并在首日开放活动中深有感触地说:“真没想到,会有这么多年轻观众在演出开始前就前来观看和学习,中国的歌剧氛围如此浓厚,真是让人羡慕不已。”
上海歌剧院的男低音歌唱家余杨、男高音歌唱家于浩磊以及女中音歌唱家王潇希在剧中扮演了马克、梅洛特和布兰甘尼这些角色。他们与著名演员共同登台演绎瓦格纳的作品,这不仅让他们在演唱技巧上得到了提升,也让他们掌握了如何运用声音和舞台表现力来展现瓦格纳歌剧中所蕴含的深层心理变化和哲学精神。声乐指导亚历山德罗·阿莫雷蒂对他们的发音、呼吸和乐句处理进行了精心指导。
“心理戏剧”的极致考验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被誉为瓦格纳最为艰深的杰作。全剧始终萦绕的半音和声对音乐家的音准把控构成了挑战,而长达近5小时的“无终旋律”更是对指挥者、歌唱家和演奏者的体力极限进行了考验。在剧中,瓦格纳摒弃了传统的叙事手法,转而将男女主角的心理变化作为唯一的戏剧元素,使得音乐成为了展现心理波动最为直观且最具冲击力的工具。
在演出过程中,我们需借助演唱与音乐的细致刻画,精确展现男女主角的心理演变轨迹,以及其他角色如何激发心理变化或产生自然反应。这是否能吸引观众,关键在于能否做到。许忠指出,这要求指挥对作品有深刻的理解与精确的把握,同时,乐团、合唱团及演员们需具备较高的声音可塑性。我们热切期望,在瓦格纳那卓越的音乐作品里,观众能够体会到彼此间的一致与共通的情感波动。
舞台上,青年歌唱家们倾情演绎,乐池中,青年演奏家们激情演奏;幕后,舞美、灯光、技术骨干等团队齐心协力。上海歌剧院的杰出歌唱家、演奏家及技术团队紧密合作,深度融入其中。这不仅是对技艺的磨砺与精进,更是艺术理念间的碰撞、交流与融合。赵蕾,上海歌剧院的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院长,表达了她对未来的憧憬:“我们热切期盼,能够涌现出更多杰出的艺术人才,他们将成为推动中国歌剧艺术迈向世界舞台核心的坚强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