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芳、傅士仁以及郝普,均是三国时代蜀汉在荆州要地执掌重任的官员。当时,东吴的大都督吕蒙对荆州发动了突然袭击,这三位官员竟然相继向东吴投降,这一行为直接导致了蜀汉名将关羽在荆州的失败。后来,人们将关羽尊为关帝,并在关帝庙中供奉了他们三人跪地赎罪的铜像,因此,他们三人被冠上了“蜀汉三叛”的丑名。
明代史学家李贽对此持有不同观点。他指出:“傅士仁固然反叛,罪行应当受到惩罚。至于麋芳,虽然行为与傅士仁相似,但其内心实有可谅解之处。不应仅仅因为外在行为相似,就一概将其归罪。”李贽认为,麋芳的投降行为尚有可宽恕之处,不能简单地进行评判。那么,麋芳的投降为何会被认为是有情可原的呢?
麋芳家族是东汉末年徐州的一位显赫的富商世家,家族中的麋竺和麋夫人(即刘备的妻子)均出身于此。麋氏家族自成立以来便一直从事商业活动,积累了丰厚的财富。在东汉末年,陶谦被任命为徐州牧,当他了解到麋氏兄弟在当地拥有巨大的财富后,便邀请他们担任官职。因此,麋竺和麋芳在早年都曾在徐州担任重要职务。
徐州昔时人才济济,曹操帐下有臧霸,孙权麾下有徐盛、吕岱等将领,均源自此地,然而他们大多出身寒微,凭借自身才华得到了重用。相较之下,麋氏兄弟的才能并不出众,他们的成就更多得益于家族的财富和影响力。据《三国志》记载,麋竺虽然擅长骑射,气质儒雅且忠厚,但并无过人的才华;麋芳在才能上甚至不及他的兄长。纵观整个三国时期的人才,麋氏兄弟只能算是中等偏下水平。
陶谦在临终之际,向东汉朝廷上奏,请求让刘备接替徐州牧之位。刘备虽然得到了这块地盘,但他的实力十分薄弱,军队人数不多,财力匮乏,实际上只是带着关羽和张飞这两位老部下“空降”而来。那时刘备的处境非常困难,正处于人生低谷,麋氏兄弟却毅然决然地冒险一搏。据《三国志》记载,麋氏家族拥有亿万家产,门下有近万名门客和奴仆。刘备接管徐州之后,麋氏兄弟便将家产全部捐出作为军资,还将自己的妹妹嫁给刘备,并且赠送了两千名奴仆作为陪嫁。
因此,刘备得以奠定基础,并拥有了军资以及一支超过两千人的新军队,麋氏兄弟也顺利成为了刘备集团的一员。麋氏此举,如同在雪中送炭,对刘备初期的援助极为关键。鉴于他们的资助力度之大,再加上双方结为姻亲,刘备对这两位兄弟的待遇格外优厚,麋氏在集团内部享有极高的尊敬。
刘备在得到麋氏家族的庇护之后,拥有了继续奋斗的底气。然而,曹操意图剿灭刘备,首先便打算破坏麋氏兄弟与刘备之间的深厚情谊。曹操假借汉献帝的名号,任命麋竺为嬴郡的太守,麋芳为彭城的相,这两个职位都掌握着军政大权。鉴于麋氏家族的财富,曹操以为他们定会为了家族利益而屈服,却没想到两人都坚决拒绝。
麋氏虽然让人联想到对刘备的政治投资,然而他们的忠诚却十分珍贵。即便刘备身处困境,遭受曹操的猛烈追击,麋氏兄弟仍旧坚定不移地陪伴左右,未曾有过丝毫动摇。后来刘备入蜀,麋竺被封为安汉将军,虽然只是一个杂号将军,但在集团中却是首席百官,地位高于诸葛亮和关羽,成为了集团中的二号人物。麋芳也被任命为南郡太守,负责守护荆州的军需重镇,其地位仅次于关羽。刘备对麋氏家族的信任程度极高。
麋芳最终向东吴俯首称臣,这一举动让刘备感到十分意外。麋芳之所以选择投降,一方面是由于荆州局势的复杂多变,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与关羽之间存在着严重的矛盾。在公元219年的建安二十四年,关羽为了进一步扩大汉中的战果,发起了襄樊之战。在这场战役中,关羽凭借水军优势,成功淹没了曹操的七支军队,并生擒了曹操的大将于禁,一时间威震华夏,甚至让曹操产生了迁都的念头。
关羽在胜利的喜悦中变得傲慢自大,固执己见,拒绝与孙权结亲,甚至侮辱了孙权的使者,此举激怒了东吴。孙权趁机夺取了荆州。东吴都督吕蒙巧妙地使用了示弱之计,迷惑了关羽,让他将江陵的兵力调往襄阳。关羽的后方因此变得空虚,吕蒙趁机攻入。
在襄樊之战中,关羽擒获了于禁率领的七军,俘虏人数超过三万。尽管身为战俘,他们仍需得到军需品的供应。尽管关羽的军需物资短缺,他依然信守诺言,对投降的士兵给予了优待,这导致军需供应变得更加紧张。关羽派遣麋芳负责守卫江陵,并承担起后方军需补给的重任。麋芳肩负着重任,面对战时的紧急物资需求,实际上很难应对。
麋芳与关羽私交不甚融洽,这主要是因为关羽的个性及其政治立场。关羽偏爱寒门出身的人,对士族阶层则较为疏远,他常与那些出身低微的人亲近,并对豪门贵族嗤之以鼻。麋芳出身显赫,自然在关羽的鄙视之列,导致二人关系较为疏远。关羽对荆州的士族普遍持有敌意,其中的原因亦在于此。
麋芳面临军需供应的巨大压力,难以应对,这让关羽十分愤怒。他打算对麋芳进行严厉的惩罚,以督办其军需不力。这种压力让麋芳感到恐惧。与此同时,东吴军队已经围困了江陵,麋芳孤立无援,难以守住这座孤城,救援的希望渺茫。最终,他选择了向敌人投降。与傅士仁、郝普不同,麋芳坚持到了最后,才向东吴投降。
关羽的失败,根源在于他性格上的缺陷。他自视甚高,刚愎自用,对士族阶层不屑一顾,导致荆州地区的士族纷纷向东吴投降。麋芳虽然背叛,实则是在时局的压迫下无奈之举,并非全无道理。在那种孤立无援的处境中,任何人恐怕都难以坚持不投降。
刘备胸怀宽广,即便麋芳背叛,也未对麋竺进行连带处罚,仍旧以礼相待麋家。麋竺因深感愧疚,不久便离开了人世。麋家的后代仍旧受到重用,麋威和麋照都担任了宫廷中的虎贲中郎将,这充分显示了刘备及其子对其家族的深厚信任。
麋芳在后世眼中或许被视为背叛者,然而他昔日曾慷慨解囊,全力支持刘备,并在逆境中忠诚不渝。面对关羽这样的严厉上司,他感到力不从心,选择投降以求生存,这种做法也是可以理解的。历经千年,历史的评价各有不同,但愿当代之人能深刻理解人性的复杂性,以平和的心态应对世事的变迁。愿我们都能在风雨中坚定信念,将逆境转化为成长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