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众多平台上频繁出现对中国历史的“反思”之声,纷纷对秦始皇、商鞅、法家以及儒家等展开批评。
最终目的只有一个:用中文论证中华文明比西方文明更低劣。
若将西方文明视为源自同一根源,并将这一源头归于古希腊(尽管西方内部并非完全统一,对此看法不尽相同),那么古希腊的辉煌时代与中国春秋时期在时间上相仿,大约在公元前400年左右,两个文明都呈现出多元发展的繁荣景象。
找一个时间点,布鲁诺被烧死,1600年,万历二十八年。
在万历时期,我国相对于西方世界处于领先地位,或许差距不大,亦或是某些观点主张西方略胜一筹,然而这种差距并非突兀,普遍观点应无太大分歧。
大差不差。
为什么选这个时间段?
当古希腊的天文学家阿里斯塔克,也就是萨摩斯的阿里斯塔克,首次提出日心理论之际,正值我国的春秋时代;而到了布鲁诺被处死之时,我国已进入明朝时期。
什么意思呢?
在这长达两千年的时间里,日心说并未成为主流学说,这反映出欧洲文明似乎只是在原地踏步。
中华文明与欧洲文明在同样的2000年历史长河中,科技和基础学科理论都只是些新奇的技术和技巧,周而复始地循环往复。
为什么1600年后,欧洲文明突然加速了?
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全球殖民扩张(与此同时,大瘟疫催生了文艺复兴),科技不再被视为奇异的技艺,而是转变为一种效益,它源源不断地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从而产生了正向的推动力,使得人类社会成功摆脱了循环往复的困境。
再比如,大家都喜欢玩星座算命。
现代天文学的星座有88个,然而古希腊时的星座只有48个。
在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绘制了包含48个星座的星图,这一时期正值汉朝时期,他比研究浑天仪的张衡稍晚一些年份,两人生活在同一个时代。
从48个初代星座到88个现代星座,用了多久?
中间停滞了1800年。
为了满足大规模航海的需求,观测星象变得至关重要,西方的探险者(海盗)在南半球发现了众多未知的星辰,因此他们创造了众多新的星座,数量一度增至130余个。到了1926年,国际天文学会为了解决星座命名的混乱问题,最终确定了88个星座。
科学家们又研发出了众多观测设备,并且将其中一些设备以星座之名命名:例如,六分仪座、已不再使用的象限仪座、望远镜座、圆规座等等。
这也预示着,在神话时期与女神雅典娜并肩作战的圣斗士中,其中不乏在航海时代才被赋予名字的个体。
跑题了。
所以,星空君的结论是:
科技的进步并非遵循一条直线,亦非注定会发生,它更像是一种意外,起源于大航海时代,而大航海本身亦是一种偶然。中国并未因国内资源的匮乏而向海外进行掠夺,因此错过了这一偶然的历史机遇,进而也失去了近代科技发展的先机。
若科技的发展是必然趋势,那么在古希腊时代(即我国的春秋时期),欧洲早已研制出了光刻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