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作为山西省会的太原竟有这么多闪耀身份

宁波市海曙区图书馆

太原市

太原,别称“并”,古名晋阳,亦被誉为并州、龙城,隶属于山西省,是省级市、省会城市,同时也是太原都市圈的核心。这座城市经国务院批准,被认定为我国中部地区的关键性中心城市。太原坐落于山西省中段、晋中盆地的北部,地域广阔,总面积达6988平方公里。到了2020年6月,太原市下辖6个区、3个县,并代管一个县级市,此外还管理一个县级单位。依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统计结果,至2020年11月1日午夜时分,太原市的常驻人口数量达到了530.4061万。这座城市不仅是山西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核心,同时也是国际交流的重要平台。太原被列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创新示范区,它还是我国北方的军事和文化要地,被誉为世界晋商的聚集地。此外,太原还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和重工业基地之一,并荣获了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的称号。太原曾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中国中部博览会以及中国电视华鼎奖等多项重大活动。这座城市不仅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更是一座拥有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都。它“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是“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的历史古城。太原市四周被群山环绕,汾河,黄河的第二大支流,自北向南蜿蜒流过,这座城市自古以来便享有“锦绣太原城”的美称。在2019年8月13日,太原市荣幸地被选为全国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城市。紧接着,到了2021年7月30日,交通运输部正式宣布太原市为国家级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至2019年底,太原市拥有普通高等学府45所,其中包括22所高职院校,以及7所成人高等教育机构。知名旅游景点有晋祠、永祚寺、天龙山石窟、晋商博物院(原督军府所在地)、窦大夫祠、崇善寺、蒙山大佛以及太山等地。

大同市

大同,又称云中、平城,隶属于山西省,系该省的地级市。经国务院批准,它是我国晋冀蒙交界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同时也是关键的综合性能源基地。到了2018年,该市共管辖4个区、6个县,总面积达到14176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区面积为202.74平方千米。根据《山西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公告,到了2020年11月1日午夜时分,大同市的居民总数达到了310.5591万人。大同位于我国华北、山西北部、大同盆地心脏地带,毗邻晋冀蒙三省区交汇点、黄土高原东北端,堪称山西的天然屏障、北方的门户,同时掌控着晋、冀、内蒙古的交通要冲。它北临长城,与内蒙古自治区的乌兰察布市相接,是山西省域内的副中心城市,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被誉为“北方锁钥”。大同名列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列,往昔是北魏的都城,辽金时期的陪都,同时也是我国首批13个较大城市之一。它被誉为我国九大古都之一,是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性交通枢纽城市。此外,大同还被称为中国雕塑之都,位列中国十佳运动休闲城市。大同乃我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之一,亦为国家重化工能源基地,地处神府、准格尔新兴能源区与京津唐发达工业区的几何中心。该地享有“凤凰城”与“中国煤都”的美誉。2019年8月13日,大同被选定为全国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城市。我国境内拥有众多历史悠久的古迹,其中知名的文化遗产有云冈石窟、华严寺、善化寺、恒山悬空寺、九龙壁、大同城墙、代王府以及大同方特欢乐世界等。

运城市

运城,别称“运”,是山西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坐落于该省的西南方位。它北部与吕梁山相邻,与临汾市相接;东部则与中条山为邻,与晋城市接壤;西部和南部则与陕西省的渭南市、河南省的三门峡市隔黄河相望。该市东西直线距离201.87千米,南北宽度为127.47千米,总面积达到14182平方千米,占山西省总面积的9%。至2019年,运城市下辖1个市辖区、2个县级市以及10个县。依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统计结果,至2020年11月1日午夜时分,运城市的居民总数达到了477.4508万人。这座城市在历史上被称为“河东”,之所以得此名,是因为其曾是盐的运输中心。它不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而且华夏民族的先祖黄帝、炎帝、蚩尤,以及尧、舜、禹等历史人物,都曾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尧最初定都于蒲坂,后来迁往平阳;舜同样定都蒲坂,而禹则定都于安邑。正是在这片土地上,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社会——夏朝得以诞生。在运城市垣曲县,发现的“中华世纪曙猿”化石将人类起源的时间提前了超过1000万年。而在芮城县的西侯渡文化遗址,考古学家们找到了人类最早使用火的证据。孕育了春秋时期的商人猗顿、东汉末年的杰出将领关羽、初唐时期的著名诗人王勃、中唐时期的文学家柳宗元、史学巨匠司马光、戏曲大师关汉卿等众多才子佳人。闻喜裴氏家族曾涌现出59位宰相、59位大将军,被誉为“将相辈出、一门公侯”。这些成就共同塑造了关公文化、根祖文化、盐文化、德孝文化等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运城市拥有超过1600个文物旅游景点,其中市级以上级别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到178个,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0个,位居全国地级市之首;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57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则有31个。该市的旅游线路主要围绕寻根祭祖、黄河风情、德孝文化以及善文化展开。闻名遐迩的旅游景点包括:被誉为“武庙之宗”的解州关帝庙、位列中国四大名楼之一的鹳雀楼、道教三大祖庭之一的永乐宫、《西厢记》故事背景地普救寺、我国祭祀文化的重要圣地后土祠,还有西滩、李家大院、五老峰、历山、司马光墓等地。

晋城市

晋城,山西省下辖的地级市,曾被誉为建兴、泽州、泽州府。这座城市坐落在山西省东南部,与河南省相邻,整个区域都位于晋城盆地之中。晋城市下辖一个市辖区、四个县以及一个市,总面积达到9490平方公里。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晋城市的常住人口达到了219.4545万人。晋城位于山西省东南部,自古以来便是兵家争夺的战略要地,享有“三晋之门户、太行之先锋”的美称。这座城市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两万年前,就留下了高都、塔水河、下川等地的人类活动遗迹。东晋时期设郡,北魏时期设州,清朝时期设府,它是一座历经千年的古城。这里不仅是女娲补天、愚公移山、大禹开凿石门、商汤祈雨等神话故事的发源地,还孕育了刘羲叟、李俊民、张慎言、王国光、陈廷敬等众多杰出人物。我国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计66处,涵盖冶底岱庙、青莲寺、开化寺、程颢书院、柳氏民居、湘峪古堡、天官王府、皇城相府、长平之战遗址、羊头山石窟、中华名山析城山、太行至尊王莽岭等众多著名古迹和自然遗产。晋城市历史悠久,曾是煤铁产地,享有“九头十八匠”的美誉。这里还是战国时期“阳阿古剑”的出产地,泽州铁器和兰花炭曾闻名遐迩。蟒河、历山等自然保护区中,猕猴、大鲵等珍稀动物繁衍生息,被誉为山西的“生物资源宝库”。晋城市作为山西省内中高档铸件、电力和畜牧业的基地,地位显赫。二广、晋侯(阳翼)、陵沁、环城高速与207国道纵横交错,形成了密集的交通网络。太焦、嘉南及侯月铁路穿境而过,该市还荣获了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多项殊荣。

临汾市

临汾,隶属于山西省,为该省下辖的地级市,同时也是省级副中心城市。它坐落在山西省的西南部,东部与太岳山脉相邻,与长治、晋城两市接壤;西部则濒临黄河,与陕西省的延安、渭南两城市隔河相望;北部始于韩信岭,与晋中、吕梁两地相邻;南部与运城市相接,因其位于汾水之畔而得名。该地属于半干旱、半湿润的季风气候区,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四季变化明显,雨量和热量分布一致;下辖1个市辖区、14个县,并代管2个县级市。临汾市的面积达到2.03万平方公里。依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统计结果,到了2020年11月1日零点,该市的常住人口已达到397.6481万人。临汾历史悠久,作为华夏民族的重要起源地之一,黄河文明的发源地,享有“华夏第一都”的美誉;华北地区重要的粮棉生产区,以小麦、棉花等作物闻名,被誉为“棉麦之乡”和“肥沃之地”;已构建起多元化的产业体系,成为山西省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的关键部分;自然资源丰富,是中国三大优质主焦煤基地之一;非物质文化种类繁多,包括蒲州梆子、威风锣鼓等民间艺术形式,被称为“梅花之乡”、“剪纸之乡”和“锣鼓之乡”。知名旅游景点包括洪洞的大槐树、壶口壮观的瀑布、华门景区、尧庙圣地、云丘山风光以及彭真同志的故居等地。

长治市

山西晋商文化旅游_山西省行政区划地图_太原历史文化名城

长治,位于山西省,是一个地级市,也是晋东南地区的核心城市,同时还是山西省内副中心城市之一。古时候,这里被称为上党、潞州、潞安等地名。“长治”这一名称源自明嘉靖八年(即公元1529年),因取“长治久安”的美好寓意而得名。长治市坐落在晋东南地区,与晋冀豫三省接壤,整个区域被太行山和太岳山所环绕,形成了一个名为上党的大盆地。长治市地处太行山东侧,毗邻河北、河南两省,西侧有太岳山作为屏障,与临汾市相邻,南部接壤晋城市,北部则与晋中市相接。该市拥有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下辖四个区与八个县,总面积达到13955平方千米。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长治市的常住人口达到了318.0884万人。长治地区历史悠久,早在周显王二十一年(公元前348年),韩国便在此地设立了上党郡。到了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国完成了对六国的统一,将全国划分为三十六个郡,上党郡便是其中之一。在市区内,至今仍保留着古上党郡署的大门——上党门,以及国内现存规模最大、中轴线长达408米的城隍庙——潞安府城隍庙。长治被誉为全国文明城市、我国杰出的旅游胜地、国家级森林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国家级卫生城市、具有独特魅力的中国特色城市、曲艺文化名城,以及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2016年9月山西省行政区划地图,长治光荣地跻身“中国地级市民生发展100强”榜单。到了2019年,长治再度荣登“中国城市品牌评价(地级市)百强榜”,排名高居第68位,成为全省之最。著名景点太行山大峡谷、太行水乡、灵空山、上党门、老顶山等

晋中市

晋中市,山西省下辖的一座地级市,坐落于该省中部地区。它东临巍峨的太行山脉,西滨滔滔的汾河水,北接省会太原,南界长治和临汾两市,东北与阳泉市相接,西南则与吕梁市相邻。该市下辖两个市辖区、八个县,并代管一个县级市,总面积达16400平方千米。依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所得数据,至2020年11月1日午夜时分,晋中市的人口总数达到了337.9498万。该市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晋商民俗文化旅游区等众多省级旅游精品;晋中市的工业发展起步较早,工业基础设施完善,工业种类也相当丰富;晋中市作为华夏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晋文化的起源地之一,其文化内涵深厚。晋商与太行精神相互映照,共同孕育了晋商文化的发源地。在明清时代,以晋中商人为核心的晋商势力,横跨欧亚大陆九千里,称霸商界长达五百年。正是在这里,1824年,中国历史上首家金融机构“日升昌”票号应运而生。他们铸就了“汇通天下”的辉煌事业,创造了“海内最富”的,对我国的商业经济发展以及国际贸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抗日战争年代,八路军总部在左权麻田地区持续驻扎,该地成为了华北战区的战略指挥中心,孕育了太行精神,这一精神成为了中华民族极为珍贵的精神财富。晋中地区拥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其自然资源丰饶,已探明的矿产资源种类达到66种,这里是我国重要的煤炭产区。此外,新发现的煤层气和页岩气资源总量超过了5000亿立方米。晋中文物资源极其丰饶,自然与人文景观遍布各地,可供开发的旅游点数量占据了山西省总量的十分之一左右。该地区拥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七处山西省行政区划地图,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四十八处,县(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多达六百三十二处。此外,晋中境内还坐落着两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平遥与祁县,以及左权龙泉、寿阳方山、榆次乌金山等三处国家森林公园。平遥古城于1997年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世界遗产名录》称号。该地以晋商文化为核心,汇集了“两城”(平遥古城与榆次老城)、“两寺”(双林寺与资寿寺)、“四山”(介休绵山、榆次乌金山、灵石石膏山、寿阳方山)以及“五院”(曹家大院、乔家大院、渠家大院、王家大院、常家庄园)等众多文化地标。

阳泉市

阳泉,又称“漾泉”,是山西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坐落在该省的中东部地区。其北部与忻州市接壤,东部则与石家庄市隔太行山相望,西部则紧邻太原市,南部则与晋中市相邻。截至2018年3月,阳泉市下辖平定县、盂县两个县以及城区、矿区、郊区三个区,全市总面积达到4559平方公里。依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统计结果,到了2020年11月1日的午夜时分,阳泉市的常住人口达到了131.8505万人。这座城市是新兴的工业中心。阳泉位于黄土高原的东部边缘,隶属于山西省的东部山区。其地形以山地为主,辅以丘陵和平原;气候上,阳泉属于暖温带半湿润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域。阳泉位于三晋之门户,是晋冀之间的交通要道,坐落在太原与石家庄这两座省会城市的正中央,两地相隔各100公里。它不仅处在东部经济发达区域与中西部的交汇处,而且还坐落在环渤海和长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区的便捷运输范围内,通过天津、青岛、黄骅港等港口,可以便捷地通往渤海之滨。阳泉市正着力构建“五城同创”的格局,并致力于成为晋东地区的旅游中心、交通综合枢纽以及山西向东发展的关键节点。该市境内拥有万里长城的第九关——娘子关,藏山旅游景区、冠山书院、石评梅故居等文化遗迹,梁家寨温泉等休闲设施,以及以百团大战纪念建筑为核心的狮脑山森林公园。

忻州市

忻州市,山西省下辖的一座地级市,古称“秀容”,俗称“忻”,亦称“欣”。它坐落在山西省的中北部,北部与长城相接,可以远眺云朔;南部则与石岭相邻,通往太原;西部则与黄河相邻,可以远眺陕蒙;东部则与太行山相连,连接京冀。截至2018年末,忻州市共管辖14个县(市、区),并设有1个风景区,总面积达2.5万平方公里,是山西省面积最大的城市。依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统计结果,至2020年11月1日午夜时分,忻州市的常住人口数量达到了268.9668万人。忻州市坐拥佛教圣地的五台山,以及被誉为“九塞尊崇第一关”的雁门关等众多著名景点;同时,这里也是“摔跤之乡”、“中国八音之乡”、“中国杂粮之都”、“双拥模范城”、“中国观光旅游投资竞争力百强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代县”、“中国最佳生态休闲旅游示范城市”以及“国家智慧城市”等众多城市荣誉的承载地。2018年12月13日,忻州市荣登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名录。这座城市拥有世界级文化景观一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一座,以及294个各类文化旅游景区景点。其中,包括4个国家森林公园,2个国家地质公园,1个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以及1个国家自然保护区。五台山更是荣获“中国十大文化旅游品牌”称号,并被载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著名景点:五台山、禹王洞、南禅寺等

朔州市

朔州,山西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坐落于该省的北部地区,紧邻桑干河的上游流域。它西北方向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南部则控制着雁门关的重要关隘。该市的地貌特征为北、西、南三面被山脉环绕,山峦起伏,而中部则是桑乾河冲积形成的平原,地势相对较低。气候类型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下辖包括2个区、1个市、3个县,总面积达到1.06万平方公里。依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统计结果,到了2020年11月1日的午夜时分,朔州市的常住人口已达到159.3444万人。该市地处平均海拔1000米的区域,四季变换明显,气候宜人,被誉为全国知名的避暑胜地,同时也是京津地区居民休闲避暑的“后花园”。在历史上,这里孕育了众多杰出人才,如西汉时期的著名女诗人班婕妤、三国时期的著名将领张辽、唐朝的开国功臣尉迟恭以及明朝的首辅大臣王家屏等。全市共有旅游景区景点80家,其中包括4A级景区4家、国家级水利风景区1家、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6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家、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2家。

吕梁市

吕梁,山西省下辖的一座地级市,坐落于该省中部的西侧,因其境内南北走向的吕梁山脉而得名。该市西部与陕西省的榆林市隔黄河相望,东北方向与省会太原市相接,而东部及东南部则分别与晋中市、临汾市相邻。吕梁市地域气候以温带大陆性季风为主,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四季变化明显。全市总面积达到2.1万平方千米,下辖一个市辖区、十个县,并代管两个县级市,市政府设于离石区。依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统计结果,到了2020年11月1日的午夜时分,吕梁市的居民总数达到了339.8431万人。吕梁市,作为革命历史悠久的地区,曾是红军东征的重要战场、晋绥边区的首府,以及中央后委机关的所在地。该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其行政区划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春秋时期隶属于晋国,战国时代归属于赵国,秦汉时期属于太原郡,而隋唐宋元时期则分别隶属于石州、汾州、隰州、岚州、并州,明清时期则分属太原府、汾州府。民国时期设立了永宁县,后来更名为离石。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吕梁地区的各个县份均归入晋绥边区行政公署管辖。新中国成立之后,所辖的各县依次划归兴县专区、汾阳专区、榆次专区、雁北专区。1971年5月组建吕梁地区,2004年7月撤地设市。至2019年底,吕梁地区内拥有各类文物古迹共计5901处,包括古建筑、古遗址、古窟寺、石刻以及壁画等。在这些古迹中,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6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7个,以及5处省级以上自然风景区。具体包括方山县的北武当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临县的碛口古镇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交城县的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石楼县的天下黄河第一湾、佛教净土宗的发源地玄中寺、被誉为中华名酒第一村的汾阳杏花村、离石区的“华北第二草原”西华镇,以及“华北第一险洞”白马仙洞等众多知名景区和景点。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所有文章图片内容,由AI一键生成,根据关键词和其他参数进行文章自动采集、加工、发布。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时效性负责。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长子县融媒体中心 www.zzc-media.com XML地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证号:1412020002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证号:104420004 备案号:晋ICP备19004532号-1
友情链接 互助县树人高级中学 永川行政服务中心 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政府舜耕街道办事处 邢台市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培训中心

关于站点

‌长子县融媒体中心‌是长子县的一个重要媒体机构,主要负责新闻宣传和媒体融合工作。由原‌长子县广播电视台和‌长子县新闻中心合并组建,成立于2018年12月,标志着长子县新闻宣传工作进入了融合发展的新时代‌。长子县融媒体中心位于山西省长子县会堂四楼,是长子县新闻发布和宣传活动的主要枢纽‌。

搜索Search

搜索一下,你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