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庄村如今景象焕然一新,山沟已被填平,新房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刘峰摄影记录。
长治中新网9月26日报道,一位成功致富的男子不忘回馈故里,他不仅慷慨解囊,还亲自投入精力,致力于对衰败的家乡小山村进行全面的“复兴”工程。
作者 李庭耀
长治市长子县岚水乡的梁家庄村位于山西省长子县搬迁村名单,它是一个平凡的小村庄。在此之前,该村仅有一条狭窄的山路通往外界,房屋多为年代久远的土坯结构,沿着山势而建。在72户村民中,有近半数家庭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他们主要依靠在山坡上种植玉米来维持生计。现今,通往村庄的小径已变作宽阔的沥青路面,众多山壑得以填埋,新居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村子的东边崛起三十座太阳能温室,而西边沟壑里则栽种了超过两百亩的核桃树。
曾经的梁家庄村,一座座老旧的土坯房依山而建。 刘峰 摄
梁春金的资助和努力是这些变化得以实现的关键。今年已57岁的他,实际上并不算是梁家庄村的原住民。他出生在岚水乡的吴村,自幼便跟随祖父母搬至梁家庄村定居。在成长过程中,梁春金的家庭生活颇为艰辛,他依靠着邻里间的接济,如“东家一碗粥、西家一碗饭”的帮助,才得以茁壮成长。
梁春金成年后,他离开了梁家庄村,创立了自己的建筑工程队,踏上了建筑行业的征程。在接下来的二十多年里,他从一名普通的农民奋斗成为当地颇负盛名的农民企业家。在此期间,他不止一次地为梁家庄村捐款捐物,然而,村里的贫困状况却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
梁春金向记者透露,在某个清明节,他重返梁家庄村,不幸遇到雨天,村中道路泥泞难行。他目睹了各家土坯房屋破败不堪,漏水严重,整个村子显得荒凉凄惨,让他心中充满了痛楚。村中的长者一句“若继续如此,不出20年,梁家庄或许将不复存在”更是深深刺痛了他的心,于是他开始深思,思考着如何彻底改变村庄的现状。
图为梁春金。 刘峰 摄
2014年3月,梁春金重返梁家庄村,与村干部及村民多次交流后,心中逐渐生出了“搬迁重建”的念头;他设想通过拆除老旧房屋,新建住宅,优化空间布局,有效利用土地资源,从而既能让村民住上舒适的新房,又能为经济发展腾出空间。村干部全力支持之下长子县搬迁村名单,梁春金展开了逐户的走访调研,深入了解了基本情况。他不止一次地与梁家庄村的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召开会议,共同商讨,研究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方案,从而开启了搬迁重建工作的前期准备。
重建搬迁项目规模庞大,预算金额高达1200余万元,然而,政策补助、村民集资以及银行贷款的总和仅有400多万元。工程面临搁浅的危险,梁春金毅然决然地提出,不足的资金缺口将由他个人设法解决。为了筹集这800多万元的资金,他动用了自己的全部积蓄,并且通过向银行申请贷款、向朋友借款等多种途径来筹集所需资金。
梁家庄村四周地势崎岖,亟待进行搬迁与重建,其中土地的平整工作至关重要。梁春金动员机械设备进行挖山填沟,这一工程已持续近两年时间,总计挖掘土方达20万立方米,成功填平了十余条山沟。进入新村建设的关键时期,梁春金为了减少村民的耗时和劳力,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外地承接的工程任务,将自家的施工队伍调集至此。他本人更是全身心投入,日夜坚守在工地,亲自负责采购材料并严格把关,同时亲自指挥和协调各项工作。
目前,这22栋住宅已全部完工,可容纳44户村民居住。尽管它们是平房,但内部设施完备,包括客厅、卧室、厨房以及卫生间。
梁买搬入新居时不禁感慨万分,“谁能想到,我还能在有生之年住进如此舒适的住所。”他说,“这一切都得益于春金,我们全村的人都对他充满感激。”
耗尽家产来打造新村庄,纯粹是为了回馈村民们的养育之恩。梁春金表示:“我并无他求,只是想报答那些父老乡亲对我成长的滋养之恩。若非梁家庄的培养,便无我梁春金今日,即便家财散尽,我也心甘情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