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领域中的“宝字辈”堪称是众多名家的缩影,这一辈的相声艺人名字中普遍含有“宝”字,因此业内习惯将他们称作“宝字辈”。在这一辈中,侯宝林、常宝堃、常宝霆等人均是其中的佼佼者。谈及宝字辈的年轻一辈,人们耳熟能详的则有马志明、常宝丰、谢天顺等出生于1940年代的相声艺人。然而,提及最年轻的宝字辈成员,竟然是一位生于七十年代的相声艺人,他拥有明确的师承脉络,那为何在相声界中,他始终未能获得普遍的赞誉呢?
相声界中流传着一个久远的说法——“德寿宝文明”,其中“宝字辈”这一群体成为了相声艺术发展兴盛的重要见证者和推动力量。这一代的相声表演艺术家亲历了我国社会的巨大变革,在相声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发展上贡献了卓越的力量。尽管如此,被广泛认可的宝字辈年轻一代的代表人物,依然是马志明、谢天顺以及常宝丰这三位。他们均出自寿字辈的知名门第。马志明尊朱阔泉为师,谢天顺师从郭荣启,常宝丰则成为马三立的门生。他们虽年轻,却因承袭了家族的相声技艺,辈分颇高。故而,尽管年纪尚轻,他们已在相声界确立了较高的辈分地位。
在宝字辈的年轻一辈里,70年代的冯幼封备受瞩目。他不仅有着明确的师承渊源,还承载着一度盛行的东北相声冯家门的辉煌。冯幼封年纪轻轻,甚至比姜昆、赵伟洲等资深的前辈们年轻二十余岁。那么,为何冯幼封在相声界未能得到应有的赞誉呢?
冯幼封的师承脉络明晰可辨,他追随祝景荃学艺,祝景荃则是冯振声的门下弟子。冯振声是东北相声领域的杰出代表,其父冯昆治在相声界享有崇高的地位。冯振声的师傅是北京资深的老艺人高闻元。从这一传承脉络来看,冯振声在相声界的地位堪称德高望重,与李德钖、马德禄等人并驾齐驱。据此,冯幼封作为冯振声的子孙,理应承袭“宝字辈”的尊称。
景荃在1926年出生,若以寿字辈来划分,他应当是这一辈中最年轻的一位。天津的郭荣启,作为相声界公认的寿字辈,他生于1917年,年纪甚至比马三立还要小三岁。依照这样的标准,四大荃理应被纳入寿字辈,至于冯幼封,作为宝字辈,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此外,冯幼封的曾祖父冯振声在东北相声界享有极高的声望,冯家名望显赫,故而其家世背景本身就不应受到任何质疑。
冯幼封在相声界的辈分并未得到广泛接受,这主要是因为祝景荃的辈分本身就存在争议。在相声界,有这样一个说法,东北的相声演员一旦踏入京津地区,往往会故意降低自己的辈分,这样做是为了与京津地区的演员保持和谐的关系。这也是为什么东北相声演员的辈分普遍较高,但为了更好地融入主流相声圈,他们有时会采取降低辈分的策略。
实际上,在相声领域,人们更重视的是演员的技艺和表演能力,而非仅仅是他们的辈分高低。尽管冯幼封的辈分地位存在争议,且源自冯家的东北相声流派正逐渐式微,再加上冯幼封自身的演出并未获得广泛的认可,所以他在相声界的影响力并不显著,这一点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