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战争多次充当了科技革新的推动力;在二战时期,雷达技术和青霉素的大规模使用均直接响应了军事上的迫切需求;而在冷战阶段,美国的“阿波罗计划”在太空竞赛的推动下,催生了集成电路和卫星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今,以色列的高科技产业在地缘冲突的持续影响下遭遇了特殊的困境——这个因拥有全球顶尖的初创企业生态圈而被赞誉为“中东硅谷”的经济体,在芯片设计、网络安全、生物科技等领域的优势正遭受着战略供应链的波动以及人才服役中断的双重打击。
新华社引述以色列创新署的统计数据,指出在2023年10月7日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之前,该国人口虽未超过千万,但每年平均新增的科技初创企业数量超过千家,各领域如人工智能、芯片设计、网络安全和生物科技等均显示出显著的发展势头。
然而,根据相关数据,2023年的第四季度,以色列的国内生产总值急剧减少,降幅接近20%,而当年的经济增长率仅为2%。进入2024年,尽管全年都处于战争状态,但经济增长率却只有1%。首先受到影响的,是以出口为主、资本密集的高科技产业,随后旅游、消费和国际投资也同步出现了大幅下滑。许多初创企业因为融资链断裂,项目不得不延期或中止,这种情况已经变得非常普遍。
紧急拯救我们的创新之国,就在巴以冲突再次升级数月之后,这一标语在以色列科技界一场盛大的抗议活动中被高高挂起,揭示了严峻的现实——长期以来自诩为“科技强国”的以色列,其科技生态正面临空前的挑战。
科技行业的从业者大量被征兵,这一现象进一步加剧了人力资源的短缺状况。生物制药领域的初创公司创始人塔利娅透露,自战事爆发短短两周以来,她的研发团队中已有大约30%的成员不得不离职。“这些人并非自愿离去,而是被迫投身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