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周五的时候,A股终于将结构化行情演绎到了最极端的状态。
这种结构化行情的一端,就是众所周知的银行股和微盘股。
在过去一年半期间,投资于银行股,无疑是享受着“稳如泰山”的喜悦,股价要么持续攀升,要么保持平稳,即便是出现下跌,也仅仅是微小的波动,并且很快便能反弹……这样的持股感受,简直可以媲美美国的股市。
俗话说得好:
钱没了可以再挣,但良心没了,那可就挣得更多了!
在我国股市中,投资者购入银行股时,往往自诩自己既理性又心怀良善。然而,若你失去了理性和良心,那么你便只能转向投资那些小微盘股。这些小微盘股并不拘泥于估值,估值可以轻易地飙升到几十甚至上百倍。尽管如此,它们的股价依旧持续上涨,因此,你将有机会获得更高的收益!
这幅图表展示了从2022年9月底至今,银行股指数与微盘股指数的走势对比,您是否注意到,微盘股指数的涨幅明显超过了银行股指数?
在结构化行情的另一端,普遍存在的是所谓的“价值投资型股票”。这些股票在银行股和小微盘股的双重挤压和持续吸血中,即便估值并不算特别高,也难免会踏上漫长的熊市之路。以当前上证指数3400点为参考,你不妨猜测一下,有多少“价值股”的股价已经跌破了上次上证指数3000点时的水平(即2024年9月26日)。
答案是,超过500只!
A股,就是这样把结构化行情演绎到了最极端、最不要脸的状态。
然而,就在上周五,银行股的幸福戛然而止。
当天,中证银行指数在开盘阶段一度攀升至8343点,然而随后市场风云变幻,该指数从历史最高点瞬间暴跌,跌幅高达273个点,直接从8343跌至8070,高位跌幅超过3%。与此同时,唯有微盘股指数仍在顽强地冲击高点。
实际上,从2022年10月底至2024年9月期间,我始终在银行股的低谷时期向身边的人力荐这一板块,并且撰写了多篇详尽分析银行股投资策略的文章。「链接」一文,成文于2025年4月2日,那时我依旧坚信银行股具备投资价值。
但到了现在,银行股的估值已经被演绎到了5年来最极端的状态。
观察中证银行指数的股价,我们发现其当前水平已显著超越了过往任何牛市的高点。依据宽基指数中常用的TTM-PE估值方法,中证银行指数的当前估值几乎触及了2021年的最高点。在过去十年中,仅有三个时点其估值能与现在相提并论,它们分别是2015年的年中、2017年的年底至2018年的年初,以及2021年的年初——这些时期均代表了较长一段时间内银行股价格的巅峰。
众多投资者在购买大型银行股票,尤其是工农中建交邮这六大银行时,最为关注的指标是股息率。然而,随着过去一年多的股价上涨,中证银行指数的股息率已跌至近六年的谷底。回想一年前,该指数的股息率还高达7.5%,而如今却仅仅略高于4%。
尤为关键的是,随着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房地产行业逐渐降温,银行业盈利前景、资产回报率以及权益回报率等指标持续下滑,这或许预示着未来分红金额可能减少,进而导致股息率进一步走低。
A股银行股的价格和估值已攀升至相当高的水平,同样,港股中的中资银行股,包括六大行在内,股价也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高度。在此背景下,恒生指数的PE-TTM、PB-TTM、PS-TTM等估值指标,普遍达到了近3年来的最高点。同时,六大行的股息率在上周四和周五,更是跌至了5年来的新低。
众所周知,恒生指数的市盈率与股息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国际投资者对中国股票资产的总体估值观点。当这一数据攀升至3年以来的最高点时,这表明从国际投资者的视角出发,港股的估值已显得偏高。
这种高昂的价格,从另一方面来看,或许能够作为证据表明,中资银行股票的价位很可能已经触及了其顶部区域。
银行股可能触及高点的一个迹象,自2024年底起银行股的上涨趋势中,最引人注目的并非国有六大行,而是股份制银行中部分表现不佳的“烂银行”——资产质量越低,其股价上涨幅度反而越大。以民生银行为例,其经营状况不佳,浦发银行则因频繁爆雷而闻名,这两家银行在涨幅榜上位居前列。
显而易见,近期股份制银行的股价呈现出上涨趋势,这显然是对六大行自2024年起股价上涨的一次回补,背后是资金力量在推动整个银行股板块估值水平的显著提升。
进一步问,连银行股都跌了,那微盘股为什么还在涨呢?
银行股的动向体现了最保守投资者的偏好,与此同时,微盘股的走势则反映了最激进投资者的动向,同时也揭示了市场流动性的增强以及监管政策的放宽。
微盘股价格不断攀升,这反映出我国A股市场目前并未遭遇流动性短缺,而且自2025年起,对于游资和量化交易的监管政策也普遍呈现出逐步放宽的趋势。
之所以没有流动性问题,那是因为一股神秘的力量在支撑着我们的大A股。1月底A股触及谷底之际,4月初遭遇“对等关税”引发股市剧烈震荡之时,众多宽基指数ETF均被一股神秘力量以巨额资金抢购,有效支撑了A股市场的流动性。自2025年起,投资者认购ETF的资金规模已累计超过1500亿元。倘若缺乏这些巨额资金的申购,我国A股市场……
众所周知,那些大规模购买ETF的神秘资金,它们被称作“国家队”。
银行股掉头,对大多数投资者而言可能并非坏事。
上周四和周五,以及本周一,尽管指数似乎在下滑,然而多数股票却呈现上涨态势,因此,绝大多数投资者的持股感受依然相当良好。
总体而言,A股市场对结构性行情的演绎已达到极致。观察银行股的历史数据,若此刻购入,即便未来存在微幅上涨的可能,所能获得的收益却已显著减少。
当前买入银行股,要承担的风险>>>可能带来的回报。
总而言之,银行股,有点不值得了!
本文的核心内容,源自于我开设的知识星球“财主A股模型周报”中的专门板块——探讨银行股是否仍具投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