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民航局关于充电宝的“新规”在网上网下引发讨论不绝。
记者在实地考察中观察到,一些航空公司已在新规实施数日后,开始向旅客发送相关通知,确保提醒到位。上海虹桥机场和浦东机场等地,为旅客提供了长达7天的免费暂存充电宝服务,并增设了充电宝快递服务。
但从“用户视角”,不少网友直言:新规何太急?
由于具体规定不够清晰,这往往使得执行者难以统一动作,从而引发了诸多“疑惑”。
新规虽已出台,但并未透露具体的执行细节。现阶段,各家航空公司和机场对于充电宝的管理措施如同“薛定谔的猫”,缺乏统一的操作规范,处理方式各异,宽严不一。网友们纷纷表示,这种情况下只能靠运气。此外,新规仅针对国内航班,而乘坐国际航班则不受此规定限制,这也让不少网友感到困惑。更有网友指出,铁路、地铁等同样属于相对封闭的公共交通工具,却并未设立相应的禁令。
无需隐晦,通过这一新规定,我们得以一窥充电宝领域长期存在的监管漏洞。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先前公布的规定显示,从2023年8月1日开始,充电宝的3C认证管理措施正式生效,并将持续至2024年8月1日结束过渡期。然而,在过渡期间,市面上充电宝的质量参差不齐,监管缺失,消费者难以辨别真伪。
保障安全是至关重要的,绝不能有所疏漏。然而,这需要通过科学的制度设计、细致入微的实施流程以及明确的监管责任来确保实现。
华东政法大学副校长,同时也是中国法治化营商环境研究院院长的罗培新教授认为,所有与公共领域相关的制度制定与实际操作,都必须建立在科学之上。众多规则中,科学性当为首要原则。
如何使新规定顺利实施?他提出,在调整公共服务领域的政策时,可以采用听证会等手段,邀请技术领域的专家、合规领域的专家,甚至民众代表加入,就政策的具体内容、潜在影响以及执行的具体环节进行详细阐述,以此协助公众掌握真实情况,并设立“过渡缓冲期”,以提升公共政策的制定效率。
当然,若要彻底解决“充电宝安全难题”,这便需要关注充电宝从生产、销售、售后服务、使用过程到回收处理等各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不可取。
从长远角度考量,充电宝领域不可避免地将经历一场重大整顿,这将促使相关企业提高产品质量,保障使用安全。同时,监管部门有必要对行业标准进行优化,增强对市场,尤其是电商平台的监管,并积极推动形成更加完善的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及产品质量追踪体系。
即便在涉及消费者关注的回收等议题上,大家若能多加思考,或许能为行业带来新的增长点。比如,可以建立专门的回收途径,对于那些不符合标准的充电宝,交由专业的机构进行统一的更换或回收处理。
总体来看,作为充电宝市场最基层的消费者,我们不应仅仅是被动地接收信息,忍受那些意料之外的“不确定性”。对于此次关于充电宝新规定的广泛讨论,我们应当给予充分的关注和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