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陆不靠海的西安,凭啥吸引超200家世界500强企业?

今日的投资,正是明日产业的基石,更是未来竞争力的源泉,这一浅显的道理,对于位于内陆、既不毗邻边境也不临海的西安来说,感受尤为透彻。

2012年,三星在西安设立了一家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存储芯片制造工厂,此举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除了创造就业岗位和增加GDP之外,其深远影响还体现在它强大的吸引力上,吸引了众多国际知名的半导体配套企业汇聚于此,从而重新塑造了该区域的产业布局。这一举措使得陕西的电子信息产业得以迈向集群化发展,并加速了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数年磨砺,西安的“磁场”效应愈加强劲。

特别是近些年,外资企业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宜家荟聚中心投入43亿元,刷新了陕西省外资商业体的最高纪录;全球最大的灵活办公空间运营商IWG集团也在此设立总部,布局经济生态圈。到目前为止,已有超过200家世界500强企业选择在此投资并开展业务。

西安之所以能频繁地“走出去”,并持续吸引全球投资者加大投资力度,其背后的信心之源究竟是什么?

常态化“走出去”

6月的国际舞台上,西安的身影分外忙碌。

市委书记方红卫亲自率领的招商团队,持续奔波,频繁往来于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的众多城市与企业之中,进行了一场高效且务实的“欧洲之旅”。

在法国境内,我国代表团出席了第55届巴黎国际航空航天展览会,并亲眼目睹了多份合作协议的成功签署。与此同时,他们还大力促进了西安与阿尔斯通集团在轨道交通领域的战略合作协议的签订,以及与空客集团就扩大航空零部件生产规模的合作意愿的达成。

抵达德国后,方红卫带领团队直接前往汽车制造中心慕尼黑。他们深入参观了采埃孚、博世力士乐、海格、西门子、克诺尔、德国铁路集团以及杜伊斯堡港口集团等知名企业,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意向书和备忘录,满载着丰硕的“德国成果”而归。

西安之所以能精确瞄准法国和德国,这得益于该城市在两国对华投资领域所拥有的坚实基础和重要地位。

至2025年5月31日,西安已吸引欧盟成员国设立外资企业共计259家,其中法国和德国等国家是主要的投资来源国,这些国家投资设立的企业数量累计达到了111家。

外资持续加大投资力度,所投入的不仅仅是大量资金,更是对西安未来发展潜力和消费市场升级动力的强烈信心。

事实上,西安的招商触角,也从未放过任何全球性契机。

6月24日,备受全球关注的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盛大开幕,吸引了1700多位国际政界和商界精英。西安市市长叶牛平迅速带领团队抢占这一高端交流平台,在论坛第二天便推出了“长安之约·跨国企业交流会”,与全球500强企业的代表们进行了高效沟通。

密集出海进行企业争夺、友谊建立及实力展示,再到精准参与顶级国际论坛,西安招商的强大推动力自上而下始终如一。

今年,我们计划依托丝博会、进博会、投洽会等关键经贸展览会,举办一系列主题活动,致力于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招商引资活动。西安市投资合作局的相关负责人透露,此外,我们还将前往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关键区域,积极吸纳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同时,我们也将前往日本、韩国、欧盟以及阿联酋、巴林等主要外资来源地,拜访潜在企业,以推动外资企业投资和项目在西安落地。

外资重仓背后

支撑外商集聚的一大核心牌,在于无可替代的战略资源——人才。

到2024年年底,西安市拥有63所本科及专科院校,在校学生总数达到85.56万,毕业生人数为23.49万。此外,研究生教育机构共有42所,研究生在校生数为19.71万,毕业生人数为5.06万。

西安的外资制造企业_西安有哪些外来投资_

在高端制造等战略性行业,这样一个庞大而优质的人才团队,成为了西安在“新型生产力”竞赛赛道上展现出的充满生机与关键性优势的基石。

西安不仅拥有吸引人才的强大吸引力,其市场潜力和地理位置优势也充满了无限的想象。作为拥有千万人口的大都市,这座城市本身所蕴含的庞大消费能力,为各种投资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尤为重要的是,西安的“地理基因”本身就具备了开放的本质属性。它位于我国陆地版图的几何中心,肩负着国家赋予的对外交往中心、国际门户城市以及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等多重战略使命。依托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西安成功地将自身的区位优势高效地转化为全球范围内的互联互通能力。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的航线网络遍布全球,连接了24个国家的49个重要城市,构筑了一条高效的“空中丝绸之路”;中欧班列(长安号)的鸣笛声成为日常,其运行次数、货运量、重箱率等关键数据在全国持续领先,为跨国企业提供了跨越欧亚的稳定高效物流服务,极大地便利了它们的供应链布局和市场拓展。

人才、市场、区位优势三者协同发力,吸引了外资以实实在在的资金投入,投下了对西安的信任之票;投资于西安的外资企业数量持续攀升,同时,投资的范围和层次也在持续拓宽和深化。

自2006年美光科技在西安设立基地以来,公司已多次增加投资额度,累计投资额超过110亿元人民币,这一持续的资金投入充分展现了公司对西安这座城市的坚定信任;2012年,三星(中国)半导体选择西安高新区作为其生产基地,一期工程仅用两年时间便建成并投入运营,这一成就彰显了“陕西速度”和“西安效率”的独特魅力。到了2024年上半年,三星在西安的投资总额已达到约293亿美元。

此外,克诺尔、西门子、博世力士乐等知名企业接连布局,与西安在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关键产业链实现了有力的协同发展。

参与全球产业分工

外资持续加大投资布局力度之际,西安本地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政府积极搭建平台,企业积极参与,共同推动“链合”战略的稳步实施。

不久前在达沃斯论坛期间举行的“长安之约·跨国企业交流会”中,霍尼韦尔、可口可乐、克诺尔集团、AIM全球基金会等逾35家国际知名企业及机构代表,与隆基绿能、铂力特、巨子生物等25家西安地区的创新型企业展开了深入而富有成效的交流对接。

此类由政府部门主导的精确对接,正逐渐转变为助力西安产业融入国际价值链条、加快品牌走向世界的重要力量。

其背后,是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以及创新链之间日益紧密的融合与协作,国内外企业彼此紧密相连,形成了紧密的交织网络。

来源:VCG211442564500

我国企业的国际化路径,已经经历了从最初的“贸易拓展”阶段,到中间的“产品输出”时期,如今已迈入以“品牌国际化”为特征的崭新成长阶段。

特别是在光伏产业、新能源汽车制造、工程机械等领域,我国本土企业依靠强大的创新能力和制造实力,正逐渐在全球市场上获得广泛的认可和较大的话语权。

例如,源自西安的隆基绿能,其业务范围已遍及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该公司在中国、越南、马来西亚等地设立了制造基地,并在美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阿联酋等国家设立了销售网点,从而在光伏产业链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并成为该行业规则制定者之一。

陕鼓集团同样在西安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其全球化的运营网络已拓展至德国、捷克、印度、印尼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并成功设立了28家海外公司及服务机构,国际化的发展布局正日趋完善。

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以及与全球经济日益紧密融合的过程中,当前这股企业“走出去”的热潮,不仅是对全球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积极举措,而且也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不可或缺之路。深入参与全球产业链的分工合作,已经成为西安乃至整个中国产业升级的重要环节。

每日经济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所有文章图片内容,由AI一键生成,根据关键词和其他参数进行文章自动采集、加工、发布。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时效性负责。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长子县融媒体中心 www.zzc-media.com XML地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证号:1412020002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证号:104420004 备案号:晋ICP备19004532号-1
友情链接 互助县树人高级中学 永川行政服务中心 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政府舜耕街道办事处 邢台市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培训中心

关于站点

‌长子县融媒体中心‌是长子县的一个重要媒体机构,主要负责新闻宣传和媒体融合工作。由原‌长子县广播电视台和‌长子县新闻中心合并组建,成立于2018年12月,标志着长子县新闻宣传工作进入了融合发展的新时代‌。长子县融媒体中心位于山西省长子县会堂四楼,是长子县新闻发布和宣传活动的主要枢纽‌。

搜索Search

搜索一下,你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