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副所长李湉湉指出,高温健康风险预警是以人群健康风险为依据,具有地域适应性,不同地区的温度阈值存在差异。以哈尔滨地区为例,该地气候常年凉爽,但高温来袭时,即便气温未达到35℃,一旦超过30℃,疾病风险便会显著增加。在7月2日至7月3日期间,我国东北部分地区发布了高风险预警,此举有助于更有效地全面保障国民的健康安全。
疾控气象联手打造高温健康风险预警
更全面精准保护公众健康
视频加载中...
李湉湉表示,我们期望该预警系统能够更全面、更精确地守护公众的健康安全,并彰显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该系统可以预先发出高温预警,揭示高温可能给公众带来的健康风险。根据不同的风险级别,我们提供了相应的分级防护措施,并在宣传资料中进行了详尽的阐述,这些措施既适用于普通人群,也针对重点人群。老人、孕妇、儿童、户外工作者以及慢性病患者等特定人群,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都是需要特别关照的群体。对这些人群,我们提供了分级的管理建议。另外,考虑到高温对健康的潜在风险,户外用工单位和医疗机构应当依据预警信息,提前做好预防措施。
高温健康风险预警比高温预警会更严重吗?
视频加载中...
李湉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的副所长指出,高温预警的发布是基于对天气状况的关注,具体来说,是告知人们当天的气温究竟有多高;而高温健康风险预警则是以人为出发点,旨在评估高温对公众健康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从而帮助公众采取更为有效的防护措施。
面对高温预警,公共服务能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