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7月9日,中新网报道,第二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的一项平行论坛活动,即中国科协主席与青年科技人才见面会,近期在国家科技传播中心成功举办。在此次活动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就备受瞩目的人工智能话题发表了看法,他指出,人工智能正处于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这一时期将为青年科技人才带来众多发展机遇。
中国科协主席与青年科技人才见面会会场。中国科协 供图
7月9日,中国科协向媒体公布消息,指出在此次见面会上,万钢与来自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以及中国科技发展基金会的超过200位青年科技人才代表进行了深入的面对面交流。
在探讨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成功经验与借鉴意义时,万钢强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实际上是对新型国家整体战略模式的一次生动践行。这一产业不仅持续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而且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能源安全,有效遏制了空气污染,同时也为汽车行业的持续进步开辟了新的发展方向。他主张,若欲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需先确立明确的战略导向,继而探索研究成果转化为产业发展的途径,并着力深化产学研的融合以及拓展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针对大学生如何制定职业规划这一议题,万钢指出,毕业生步入社会后,将站在人生的重要分岔口,面临继续科研深造、投身职场或自主创业的选择,这些决策都需基于个人实际情况进行理性的考量。他强调,走上科研道路,需具备系统的知识积累、学术研究的新颖性和持久的专注力;而投身职场,则可借助工作平台提供的机遇,不断学习,丰富经验,逐步朝着创业的方向发展;若选择创业,初期可能会面临诸多挑战,这要求更强的资源整合、风险承担和市场洞察力,还需广泛涉猎多学科知识,明确产品的目标用户群体,并提升与社会的交流技巧。
关于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趋势,万钢指出,这一领域正处在至关重要的机遇阶段,它正对理、工、农、医等多个行业产生深远影响,并正在逐步改变人们的生产和日常生活模式。人工智能正逐渐深入各个行业,这一趋势为年轻科技工作者带来了众多机遇。因此,我们建议青年科技人才应具备独立自主的精神,努力掌握跨学科的技术知识与经验,持续学习并运用新工具,同时,通过运用经验与规律来训练人工智能,使其在解决问题和提供服务方面更加高效。
众多青年科技工作者对如何能安心并稳固地从事科研工作,即所谓的“冷板凳”问题表示关注,万钢就此指出,科研之路既充满挑战,亦充满喜悦,而这种科研态度便要求我们能够静下心来,专心致志地投入工作。
万钢指出,对于大学生而言,理解科学研究与科普实践之间的联系至关重要。他认为,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构成了科技工作者人生发展的“双翼”,它们之间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我们应当将从事科普工作视为一种乐趣,通过学习、掌握并传播知识,从而深化对科研工作的理解,并提高科研工作的效率。
在青年科技人才见面会圆满落幕之际,中国科协主席万钢与青年科技工作者代表们进行了合影留念。这一幕由中国科协官方提供图片记录。
万钢建议新时代的青年们多去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参观,让自己沉浸在科学家们的精神氛围中,深入思考在这样的氛围里如何作出选择,并从中获得前行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