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推出的第二款产品YU7正式面市,短短3分钟内,其订单量便成功突破了20万台大关。
尽管目前预付款可以退还,然而不可否认的是,YU7已经成为了小米品牌下的又一款热销商品。
该车型的标准版定价为25.35万元,并且在此期间,消费者可免费获得前排零重力座椅和电动前备箱;而Pro版的价格为27.99万元,其配置升级为闭式双腔空气弹簧;至于Max版本,它拥有5.2C的倍率,充电仅需15分钟就能补充620公里的续航能力,售价则是32.99万元。
小米以极具吸引力的价格策略,彰显了对YU7销售业绩的雄心壮志。然而,YU7的魅力远不止体现在这一点上。
在消费者关注的汽车安全领域,小米YU7别出心裁地开展了一场连续24小时的耐力测试,换人而不换车,最终取得了超过保时捷Taycan和奔驰CLA的3944公里的卓越成绩,充分展现了小米对车辆安全的严谨态度和深切投入。
目前分析,小米YU7极有可能成为高端纯电SUV领域的又一爆款,紧随特斯拉Model Y之后,成为市场上的常青树车型。
特斯拉凭借硅谷与火星的故事,以简约的设计和精确的功能设定赢得了用户对科技与信仰的双重认可。而小米YU7则体现了“取悦自己”的核心理念,在产品设计上,通过巧妙的设计、配置和功能,精准地吸引了年轻家庭的关注。品牌故事与产品价值的深度融合,使得小米YU7赢得了广大用户的普遍好评。
这一切并非偶然,而是“叙事经济学”在汽车产业的再度验证。
小米YU7:设计突围、兼具家用
小米推出的两款汽车在产品理念上具有共通之处,其外观造型方面,YU7的设计无疑成为了最引人注目的焦点,特别是在众多设计较为中规中矩的家用SUV市场中,YU7的设计策略犹如一记精彩绝伦的出拳,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之前对外展示的设计基础上,雷军在发布会上揭晓了YU7的九种不同外观色彩。其中,与SU7的霞光紫相仿,小米为YU7也带来了一款专为女性驾驶者打造的流金粉配色。此外,YU7的前排双零重力座椅设计更是体现了小米对用户需求的理解,在注重后排配置的SUV市场中,小米YU7呈现了一种别具一格的关怀。
设计已深植于小米品牌的核心,成为其情感价值的象征。在众多电动车造型大同小异的情况下,YU7的独特设计赋予了小米用户强烈的身份认同,这正是小米塑造高端形象最为直接、最为有力的手段。
在纯电动车型消费者最为关注的续航里程、智能功能以及稳定性方面,小米YU7进行了全面的改进与提升。
小米YU7的后驱型号CLTC续航里程高达835公里,而四驱型号的续航里程为770公里,均位于行业领先地位。此外,得益于800V高压平台的支持,小米YU7 Max版本更可支持5.2C的超快充电速度,仅需15分钟便可补充620公里的续航,这一特性无疑将大幅提升小米YU7的吸引力。
在智能化体验方面,最为突出的进步体现在辅助驾驶芯片和传感器的全面配备上。YU7车型将全面配备小米提供的端到端辅助驾驶系统,该系统采用了1000万Cilps的版本。此外,小米的辅助驾驶XLA大模型也计划在今年下半年正式推出。
目前来看,小米在辅助驾驶领域的表现与行业领先者相比尚有不足,而其能否实现逆袭,还需进一步观察。
在安全与可靠性方面,雷军透露,小米在YU7车型上特别采用了女性假人模型,对整车进行了全面工况和全席位的安全研发,其安全标准已超越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在整车测试环节,小米YU7不仅完成了涵盖296个城市的、长达539天的耐久性测试,还额外开展了一次持续24小时、车速保持在210km/h且更换驾驶员而不更换车辆的高强度耐力竞赛。
在此之前,保时捷的Taycan以及奔驰的CLA车型均曾进行过类似试验。在安全性能方面,小米YU7实现了显著的提升。
小米YU7
在中国市场,众多家庭用户对于SUV的核心需求之一便是追求舒适性,特别是在面对复杂多变的道路状况以及满员出行的情况下。为此,小米YU7推出了一个极具竞争力的配置——Pro版起售价27.99万元,便配备了双腔空气悬架。在拥有相同配置的同类产品中,理想L7的标准版售价高达30.18万元,而旗舰版的腾势N7售价则为28.98万元。
小米对家庭用户的巧思不止于此。
在YU7二排座椅的下方,小米巧妙地设计了一个抽屉,专门用于存放纸巾、儿童玩具等日常物品。对于有强烈防晒玻璃需求的女性用户来说,这样的储物设计恰好能够精确地解决家庭用户在车载储物方面的难题。
小米YU7 储物空间
在防晒隔热方面,YU7进行了全方位的改进。该车型配备的智能光幕车顶玻璃,经过38℃高温环境下的1.5小时直射,车内温度明显低于那些安装了物理遮阳帘的同类产品。
小米YU7 智能光幕玻璃
小米汽车的商业逻辑闭环:从“功能消费”转向“情感消费”
国内品牌对高端纯电动SUV市场的追逐已久,然而,这些新推出的车型在市场上大多只是短暂地露了一面,如同昙花一现。
小鹏汽车推出的纯电动SUV产品G6,以其宽敞的车内空间和卓越的智能化服务,深受消费者喜爱,迅速成为市场上的热销车型,其月销量甚至一度攀升至超过一万辆。
然而,这种繁荣景象并未持续太久,那令人瞩目的销售佳绩不过持续了3到5个月。随着智界R7、极氪7X等新一代产品的陆续推出,追求配置与性价比的消费者们开始纷纷转向那些更新、更强大的产品。
当前,供应链领域的科技更新和成本削减步伐正在加速,国产汽车的生产链相似度持续增强,产品领域亦显现出相似性倾向。在这样的背景下,缺乏创新能力的配置产品竞争,难以孕育出具有持久竞争力的产品。
在汽车行业,产品同质化严重,价格竞争激烈,市场如同战场,各品牌凭借配置和参数进行激烈竞争,虽然这样的策略可能短期内提升销量,但难以构筑起品牌壁垒,进而难以产生长期稳定的市场效应。
车企若欲在行业更迭中持续获胜,务必打造一个周全且协调一致的商业模式闭环,其关键在于对消费者需求的深刻洞察、对企业产品的深入挖掘,以及将这种洞察和挖掘转化为品牌价值的「叙事能力」。简言之,车企应明确造车对象是谁?其企业及产品又蕴含着何种意义?
特斯拉,这棵新能源市场的常青树,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作为电动汽车制造领域的先行者,特斯拉在汽车行业树立了颠覆者的地位。而马斯克旗下公司SpaceX对火星及宇宙的持续探索,更是进一步巩固了特斯拉在人们心中科技先驱者的形象。
特斯拉的汽车系列与品牌历史紧密相连,其设计理念以简洁与高效为灵魂,同时在电动化与智能化方面展现出卓越的产品实力。因此,特斯拉成功吸引了众多追求科技与未来感的消费者,并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情感纽带。
理想汽车专注于挖掘中国新中产家庭的核心需求,从冰箱、彩电、大沙发到增程油箱和大电池,这些设计背后体现了理想对这一群体生活环境的深入理解。随着“奶爸车”成为家庭出行首选,家庭幸福感也成为了理想品牌所倡导的核心价值。
小米则是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在当前竞争激烈、变数频增的市场环境中,年轻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正逐步从“实用性消费”转变为“情感价值消费”。小米汽车所讲述的,正是一个关于“取悦自我”的,无论是SU7还是YU7,这两款车型均是为那些渴望展现个性、重视生活品质、乐于体验科技乐趣的“悦己者”量身定制的独特产品。
6月23日,雷军通过微博进行说明,阐述为何小米的首款SUV并未采用目前市场上最受欢迎的六座设计。他指出,SUV的本质是运动型多功能车,而小米YU7正是秉持着初衷,致力于打造一款出色的运动型SUV。
雷军在微博的结尾部分着重指出,“彩电、冰箱、大沙发”固然重要,然而驾驶者的驾驶感受同样不容忽视。这种理念正是小米汽车在产品实际应用中,所倡导的“悦己叙事”方式。
车辆的外形设计是情绪价值的显著体现,面对家庭SUV市场普遍倾向于在设计中牺牲能耗和空间的情况,对于无需依赖发动机的纯电动车而言,小米依然坚持采用车头线条修长的设计方案。
在YU7的定价区间,小米推出了极具特色与识别度、能够显著点燃用户热情的罕见设计。同时,审美和设计元素正逐步融入,成为小米汽车品牌的核心精神。
小米汽车在速度与操控方面的追求,与小米手机初创时期对性能和用户体验的执着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尽管YU7被定位为家用SUV,然而它在选材和调校上亦力求在舒适性的基础上,保留一定的驾驶感受。
小米公司坐拥众多庞大且忠实的用户基础,若想赢得“米粉”们的青睐,就必须迎合他们最根本的需求。
将“发烧精神”从手机领域拓展至汽车产品系列,小米用户在YU7车型上感受到了品牌认同的延伸——它首先体现着小米品牌的精神内涵,其次才是满足家庭用户需求的SUV。
在长期以实用性为核心定位的汽车领域,这款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情感需求为导向的全新产品,成为了打破行业同质化激烈竞争的有力举措。这恰恰是小米经过15年消费品业务积累的经验之谈:始终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而非仅仅关注产品本身或技术层面。
唯有深入品牌核心、融入产品精髓、并能与目标客户产生深刻情感连接的独特故事叙述,方能穿透激烈的价格竞争,成为汽车领域经久不衰的优质产品。
然而,此类品牌故事的稳固基础,依旧建立在为消费者带来独特且直观的实际价值之上。小米YU7的时尚外观设计、对驾驶操控的坚持追求,以及无缝生态系统带来的便捷,构成了品牌取悦消费者的核心承诺。
市场变化莫测,护身符并非是永久的保障。小米汽车未来的发展,关键在于如何将这两款车型的成就,转变为持续且可更新的竞争优势,从而经受住更长时间的市场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