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我满心欢喜地把家里那辆老油车换成了时兴的插电混动。
宣传册上“可油可电、续航无忧”的标语仿佛给我吃了定心丸。
一年之后,我竟然不由自主地又购买了一辆增程式电动汽车,坚信这将是家庭用车的最佳选择。
如今,那两辆车辆已成为了历史,我最终选择了回归纯电动车。这一看似繁琐的转换过程,实则让我洞悉了真相:对于绝大多数普通家庭来说,插电式混合动力/增程式混合动力,并非最佳选择。
痛点一:钱包“负重前行”,溢价几万块充十年电不香吗?
打开主流车型的配置单,赤裸裸的价格差距让人无法忽视。
同一品牌、同一级别的车型中,插电式混合动力或增程式混合动力版本的价格通常比纯电动版本要高,价格差距在3万至5万之间,有时甚至更高。
这笔实实在在的差价,对于那些精打细算的家庭用户而言,绝对不是一笔微不足道的金额。
这笔资金能用于何等用途?不妨来个小计算:若以家用充电桩的电费每度0.5元、电动汽车每百公里耗电15度来估算,5万元的差额便能保证一辆纯电动汽车行驶里程超过6.6万公里。
这几乎覆盖了绝大多数家庭5年甚至更久的日常通勤里程。
痛点二:双系统=双倍烦恼,修车师傅成了“老熟人”
插电式混合动力/增程式混合动力车型的主要优势在于“油电两用”,然而这亦表明其装备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动力装置:
这款发动机结构复杂,变速箱设计精密,油箱和油路布局合理,排气系统设计先进,同时还包括了电池、电机以及电控系统。
结构复杂程度远超纯电车,更别提传统燃油车。
双倍的系统,带来的往往是双倍的故障隐患和维护成本。
我的那台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在保修期结束后不久,不幸遭遇了电机控制单元的故障以及发动机上某个传感器的异常报警,维修所需的费用让我感到十分心疼。
增程式车辆在启动增程器时,常常会受到噪音和轻微震动的困扰,而频繁前往4S店进行检查,几乎成了日常生活中的常态。
痛点三:日常通勤纯电足够,油箱成了“心理安慰剂”
反思自身:在多数家庭中,日常驾车的主要用途有哪些?不外乎是每天的上下班往返、接送子女、以及周末在市区或周边地区的购物与休闲活动。
依据可靠统计资料,我国私家车平均每天的行驶距离大多介于三十至五十公里这个范围。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纯电动汽车的实际行驶里程,已经能够轻松超过400公里,而那些具备长续航能力的车型,其续航里程更是超过了600公里。
这意味着,充一次电,足以满足一周甚至更长时间的通勤需求。
晚间归家后接入家用充电桩,翌日清晨车辆便恢复满电状态,犹如重生,且费用低廉至几乎可不计较。
那个声称能够“消除续航担忧”的油箱,在绝大多数日常使用过程中,却静静地积满了灰尘。
它更像一个昂贵的、沉重的“心理安慰剂”。
痛点四:保养费用翻倍,省下的油钱都贴回去了
纯电车的保养是出了名的省心省钱。
不包含机油、机滤、火花塞、正时皮带等常规部件,主要任务是检测三电系统,更换空调滤芯,更新刹车油,以及定期对刹车片进行检查。
一次基础保养,几百元轻松搞定。
插混/增程车型在保养方面显得颇为繁忙。它们需要定期更换机油和机滤,对发动机及变速箱系统进行维护,同时还得对三电系统进行检查与保养。
保养项目数量增加了一倍,相应的费用也随之显著上升。进行一次普通的保养,价格便能轻易超过千元,这个价格几乎是纯电动车保养费用的两到三倍。
几年累积下来,省下的那点油钱,在保养差价面前荡然无存。
痛点五:充电焦虑?家充桩才是“真香定律”
很多人对插混/增程的执念,源于对“充电难”的恐惧。
然而,事实却是,伴随着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战略的稳步实施以及社区配套设施政策的逐步完善,家用充电桩的广泛应用程度已经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期。
破解家庭车辆充电难题的关键所在,并非油箱,而是安装在自家庭院车位旁的家用充电设备。
凭借它,纯电动车的驾驶感受将实现根本性的提升——“一启动即满电”成为日常,彻底摆脱了对续航能力的担忧。
即便偶尔必须进行长途旅行,目前高速公路上的服务区充电设施分布相当广泛,布局合理,使用起来毫无不便之处。
回归本质:家庭用车,纯电才是“老实人”
经过混合动力和扩展动力的锻炼,我最终选择了纯电动车型。对于家庭用车,我的需求既明确又具有代表性:
以城市日常通勤为主,偶尔会在半径300公里的范围内进行自驾旅行,家中拥有固定车位,并可以安装充电桩。这样的纯电动车完美地适应了我的主要出行需求。
其构造简便,故障发生的概率相对较小;运行费用(包括电费和保养费用)低廉得让人感到意外。
驾驶体验平顺安静,加速响应快;日常补能极其方便。
对于一年中可能仅有寥寥一两次出现的长途出行需求,现如今,我们拥有高效便捷的高铁网络以及灵活的租车服务,这些无疑成为了性价比更高、乘坐体验更佳的选择。
家庭用车,核心是满足高频、刚需场景下的经济、可靠和便利。
在这一领域,纯电动车凭借其简约的设计、极低的日常运行费用以及持续增强的行驶里程,彰显出不可动摇的领先地位。
插混和增程车型拥有繁杂的构造、昂贵的购车费用、高额的维护成本,以及那个几乎派不上用场的油箱。
对普通家庭来说,实属“负重前行”。
普通人的精打细算,才是对家庭最长情的保障。
随着宣传手段的淡化,我们重新投入到日常的驾驶生活中,纯电动车以其更低的费用和更少的维护问题脱颖而出。
默默承担了众多普通家庭出行的需求,这正是我在更换两次车辆之后,最想倾诉的肺腑之言。
您家日常出行主要依赖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增程型或是燃油车型?在使用过程中,您最看重的是哪方面的性能?期待在评论区看到您分享的宝贵使用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