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泡温泉后
孩子就陷入了昏迷
随后转入重症监护……
日前,有家长称
[id_755902420]
什么是“食脑虫”?
如何有效预防“食脑虫”感染?
一文了解↓↓
01
什么是“食脑虫”?
据调查得知,“食脑虫”并不属于昆虫或蠕虫范畴,实际上它是一类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单细胞生物,即“自由生活阿米巴原虫”。这种生物肉眼难以察觉。
某些阿米巴原虫具备病原特性,能够侵入大脑,导致原发性脑膜炎,对脑组织造成迅速破坏,因此被称作“食脑虫”。
这些可能导致疾病的阿米巴原虫普遍存在于自然水体和土壤等户外区域,比如湖泊、河流、温泉以及水沟等地,尤其是在气候温暖的环境中,它们的繁殖速度会更快。
食脑虫体积大多只有几到几十微米,只能通过显微镜看到。
它们中最“臭名昭著”的有三种:
福氏耐格里阿米巴一旦侵入鼻腔,便可能顺着嗅神经侵入大脑,进而引发急性阿米巴脑膜脑炎,其病情发展迅速。
巴拉姆希阿米巴倾向于通过皮肤上的细微伤口或是吸入尘埃的方式逐渐侵入人体,其感染过程相对较长。
棘阿米巴:常见于隐形眼镜相关角膜炎,偶尔也攻击大脑。
医疗领域的专业人士强调,若“食脑虫”侵入大脑,其死亡率极高,患者往往在发病后的短短一周内病情急剧恶化。此外,其早期症状与普通脑膜炎相似,包括高烧、剧烈的头痛、恶心呕吐以及颈部僵硬,这些症状极易被误诊为细菌或病毒感染。
值得注意的是,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异常“狡猾”,专家指出它能够通过嗅神经直接侵入大脑,几乎绕过了人体的免疫“哨卡”,留给免疫系统的反应时间极为有限。而且,目前对于这类具有致病性的阿米巴原虫,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因此,患者往往在确诊和治疗之前就已经感染,导致感染后的死亡率相对较高。
02
感染罕见却可致命
如何有效预防“食脑虫”感染?
夏日炎炎,游泳成为众人喜爱的消暑活动,然而如何有效预防“食脑虫”的侵袭,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专家指出,“食脑虫”感染的概率极小,大家无需过度恐慌。
首先,其传播概率非常低。以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原虫为例,数据显示其接触频率较高,然而感染的可能性却极低,每百万次接触中仅有2.6人感染。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有能力抵御阿米巴原虫的侵袭。
其次,近年来多药联合已有成功救回的病例。
专家同时指出,鉴于这种“食脑虫”的极大危害性,我们必须尽早进行诊断,尽早采取药物治疗措施。
必须警惕潜在的高风险,不要在卫生条件差的野外水域游泳,尤其是要坚决避免潜水或跳水,这样可以减少鼻腔进水的危险。
其次,必须严格执行卫生防护措施,接触土壤后即刻进行彻底清洗,以防止皮肤伤口暴露;在佩戴隐形眼镜时,务必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防止接触受污染的水源。此外,游泳池等游泳场所必须进行彻底消毒,以保证其卫生条件符合标准。
另外,增强对早期症状的警觉性,一旦察觉到相关不适,应立即寻求医疗帮助。如在户外游泳或嬉水后,若出现持续性的高烧、剧烈头痛等类似流感的症状,且常规治疗方法未能奏效,病情还迅速加剧,务必尽快就医进行诊断。